分享更多
字体:

中外专家解读美债危机 中国外储调整势在必行_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3 15:3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随着上限提高,美国财政部将再一次顺理成章的开动印钞机,对全球释放美元流动性。这不但可以看作是QE3(第三次量化宽松政策)的前奏,也将推高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这种潜在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将是中国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一大难题。

  夏斌: 中国面临潜在通胀压力 外汇储备管理体制调整势在必行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认为,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调整势在必行。他建议,相关部门应尽快成立国家海外资源投资委员会,以“服务于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获取战略性利益”为目的来运用我国的外汇储备。他指出,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应将外汇储备的管理结构进一步划分为流动性管理和收益性管理两部分。流动性管理部分仍由外管局直接管理;收益性管理部分,可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或委托现有的金融机构对外投资,提高投资收益,克服政府直接投资的局限。

   斯蒂芬-罗奇:美债危机难解 应聆听中国的声音

  作为美国政府债券最大海外持有者的中国很快就会说“够了”。但是,又一次空洞的预算案,加上未来数年内比预期更疲软的经济增长,将导致美国政府大规模赤字的情形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就带来了一个最大的问题:缺乏中国对美国国债的需求,储蓄不足的美国经济如何能够在美元不大幅贬值和/或长期实际利率大幅攀升的情况下筹集资金?

   谭雅玲:美债背后的"阳谋"--彻底打垮欧元

  近期面对美国债务问题的关注和争论不断,人为因素加剧市场的担忧甚至恐慌,尽管美国两院已经做出决定,但美国两党对于债务的处理具有不同的方案和步骤,美国舆论和国际舆论也呈现不同猜测和评估。实际上,美国一直是以惯性操作来处置债务问题,美国无论党派或参众两院都会最终以美国国家利益为最终结果,而过程只是推动和促进舆论的作用与效果以实施美国市场战略的需要。

  钮文新:中国该如何应对美国"天量"债务冲击波

  至于中国等世提供上述分析的目的是:让人们看清美国经济的本质、美元的本质;告诉世人,美国债务违约很可能的是其摆脱困境的最佳路径。中国不能抱有任何侥幸心理。这是一场“零和游戏”,美国要是赢了,世界其他国家(包括中国)将都是输家。我们这么多年被迫收入的外汇储备购买力将大大减低;我们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必须承负物价飞涨的代价;我们老百姓的损失,其实都是在为美国人买单。

  许小年:美第三次印钞还债带给中国的两个问题

  如果美国第三次量化宽松政策(QE3)推出的话,会造成另一轮的全球通货膨胀,这个全球通货膨胀也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中国,它的传导期主要是从大宗商品来的。只要美联储一放货币,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就上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之后,中国现在是大宗商品最大进口国,一定会影响到中国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继续紧缩银根来对抗新一轮的全球通货膨胀。

  美国减赤拖累中国经济?赵锡军:短期判断为时尚早

  对于美国为减赤字缩减财政支出将影响其本国复苏,拖累中国经济增长的说法,赵锡军表示,短期判断为时过早。赵锡军认为,扩大举债不是问题的核心,借债的投向才是问题的关键,如果此次举债美国继续投向国防、福利支出等消耗性领域,将使问题进一步恶化,而如果举债投向真正能刺激经济和恢复就业的商业领域,将产生较好的效益。

  周小川:对美在提高债务上限等取得进展表示欢迎

  周小川指出,美国国债是全球债券市场最主要的投资与交易品种,美国国债市场的大幅波动和不确定性将影响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稳定,拖累全球经济复苏。我们希望美国政府和国会从自身和全球利益出发,切实采取负责任的政策措施,妥善处理债务问题,保障美国国债投资安全和市场正常运行,维护全球投资者信心,实现在G20达成共识的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何志成:美债危机暂时过 美债信誉却已伤

  美国两党关于国债上限的谈判取得重大突破,达成初步协议。预计该计划将在国会顺利通过。美国国债上限在吵闹声中曾经被一次次调高,人们早已司空见惯。但必须承认,这次美国两党关于提高美国国债上限的一系列吵闹,反映出不断地提高美国国债上限的历史有可能结束了,美债规模已到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点。

  

  编后语:

  应对美债危机欧债危机可能将促使中国进行更深刻的经济结构调整,这就是调整中国的经济引擎,更注重发展民营经济,更注重创造GNP。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贸易入超成为必然,短期内很难改变,只能让“相对过剩”的资本走出去创造CNP。但过去那种外汇储备完全集中于国家管理并只能买欧美国债的模式,以及“走出去”主要靠国企的模式已经行不通了。未来必须让民营企业更多的走出去,让国民也走出去。这是一次巨大的利益调整,一场革命性的变革。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