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引资引智引研相结合 滁州立体式承接产业转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4 08:5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900多年前,欧阳修一篇《醉翁亭记》,让安徽滁州名扬天下。

  33年前,滁州凤阳县小岗村的“大包干”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引资引智引研相结合滁州立体式承接产业转移

  图1:滁州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和环境优势,全力承接产业转移。滁州是国家家电设计与制造特色产业基地,图为安康平板电视生产线。 本报记者 白海星摄

  2010年初,国务院批复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明确把滁州市定位为示范区“一轴两核双翼”产业格局中重要的“一翼”,滁州抢抓机遇,超前行动,再次扬起新一轮大发展的劲帆。

  

引资引智引研相结合滁州立体式承接产业转移

  图2:滁州积极打造紧靠南京的城市新家园、吸引东部的魅力后花园,这是滁州城区一角。本报记者白海星摄

  “滁州要在皖江崛起中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和环境优势,全力推进以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型工业园、紧靠南京的城市新家园、吸引东部的魅力后花园为内涵的‘三园’建设,走出一条立体承接、组团转移、示范首站的新路径。”滁州市委书记韩先聪说。

  创新模式打造多种平台

  以园中园、共建园等为载体,滁州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众多平台,吸引产业集群式转移

  5月29日,一个现代化综合性文具产业制造园在滁州来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落户。未来2年内,该园将把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中小企业聚集到来安。除了文具产业制造园外,还有硅产业园等一些特色小园也在此扎根,一批批企业抱团开发,迅速移植入户,使得来安工业园呈现出“众星捧月”的格局,大小园区在互动中实现工业经济的集群突破,形成了典型的“园中园”特色园区规划样板。

  “采取‘园中园’发展模式,实现了政府打造航母型企业发展规划与企业抱团发展愿望的有机结合。”来安县委书记金维加说。

  除了“园中园”模式,滁州还积极开展各种园区合作共建,以共建园为载体,打造承接互动式转移的平台。

  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共同出资成立公司,在滁州建设了宁滁合作产业园。该园集研发、制造、孵化于一体,双方发挥各自优势,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是苏皖两省、南京与滁州两市探讨接轨合作模式的首发示范“飞地园”,涵盖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农产品深加工、家电等多个领域。滁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邢高告诉记者:“滁州与南京地缘相近,产业优势互补,打造‘飞地经济’承载区,为滁州积极融入南京都市圈提供了有效平台。”目前,该园已入驻9个项目,这些项目对于滁州延伸主导产业链条、培育壮大高科技产业将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

  为承接福建等地食品产业转移,滁州在城北新区规划建设了食品工业园,目前一期已经开发2.2平方公里。该产业园重点发展现代食品制造和配套产业,目前园区先后引进食品生产企业及配套项目16个,投资总额超过35亿元。我国食品业的领军企业福建盼盼集团、糖果行业龙头企业雅客食品、果冻企业前三位之一的蜡笔小新,以及韩国巧妈妈食品、福建晋江小兄弟食品、喜多多食品等一批知名企业纷纷入驻。这是滁州为企业“量体裁衣”构造特色“专业园”,使得产业集群“组团”转移取得的重要成果。

  2010年以来,滁州先后与发达地区的开发区和龙头企业达成了34个合作共建园区协议,26个合作共建园区已开工建设,引进企业300多家。各县(市、区)的工业园借助承接产业转移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利优势,快速成长起来。天长市的新能源产业园、现代服务产业园,明光市的合成革产业园、义乌产业园,来安县的电子电器产业园、中国文具产业园,琅琊区的华融产业园、无锡产业园,全椒县宁波产业园、同华产业园,定远县的绍兴产业园,凤阳县的硅材料产业园、中盛灯饰产业园,南谯区的浙江食品产业园等一批产业园纷纷落地生根。

  今年滁州将“扩建提”并举,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以工业园为载体,努力提升园区档次,打造承接先进制造业的平台。

  “扩”即全面扩容原有11个省级工业园区;“建”即着眼于创造落地条件,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加强新园区建设;“提”即以市开发区、天长开发区为代表,积极创建国家级开发区、省高新区,提升园区档次。同时,着眼分类承接,发展园中园、专业园、特色园;着眼分层次承接,进一步加强24个农民创业园和17个扩权强镇试点镇工业集中区建设。

  高端突破形成立体承接

  围绕高端产业求突破,坚持引资引智引研相结合,滁州形成了产业、资本、技术、人才的立体式承接

  创新园区模式,构建多彩园区为滁州承接转移和招商引资带来了立体效应。在承接方式上滁州积极探索,围绕高端产业求突破,坚持引资引智引研相结合,形成了产业、资本、技术、人才的立体式承接。

  在产业承接上,一是三次产业同步。“三农”指挥部主抓一产承接,谋划了百项工作和项目,重点调度40项;工业园区二产为主,二三产业兼顾;科教园区、高铁站区、旅游区等主抓服务业承接。二是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同步。引进了总投资50亿元的吉阳科技、总投资20亿元的君鸿纳米等亿元以上新能源、新材料和装备制造项目38个。三是江浙沪、港澳台两步并一步,积极拓展海外投资,引进了总投资1亿美元的台玻和总投资65亿元的华冠通讯等项目。

  在资本承接上,直接利用与间接利用同抓,对外引资与增资扩建并举。去年招商项目增资扩建121个,完成投资57亿元。资金市场与资本市场并重。将23家企业作为上市对象培育,两家企业上市申请已提交证监会,德力玻璃4月份在深圳成功上市。

  在技术承接上,一手引进科技企业,一手引进研发机构。以市科教园区为平台,加强与市外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引进了中国家电研究院滁州分院、滁州食品研究院、南农大滁州科技园,与上海交大、湖北工大等共建研发机构。一手抓引进项目科技含量,一手抓现有企业技术进步。去年,百项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50亿元。一手抓培育创新主体,一手抓产学研合作。去年,全市企业与中科大、合工大、清华大学、中科院等5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开展科技攻关200多项。

  在人才承接上,出台政策,对引进的杰出人才重奖50万元,开工建设白领公寓、蓝领公寓、新市民公寓50万平方米,积极推动劳动力从农村向城镇、从外出务工到返乡就业“双转移”。

  承接产业转移核心靠项目支撑,项目建设关键在招商引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滁州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示范区建设的生命线。在招商形式上,重点探索点、线、面分工招商。在线上加粗拉长,围绕家电信息、机械汽车、硅玻璃等现有产业,依托龙头引配套,依托配套招龙头,先后引进了格兰仕、东菱凯琴、申花、中建材等龙头企业和一大批配套企业。在面上主攻产业集群,争取抱团转移。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盼盼、银鹭等食品加工企业29家,东明、康达等9家绿色照明企业;低碳家电基地吸引西门子等12家企业进驻。开展大中小分类招商,坚持引进大企业建产业园,引进中企业进专业园,引进小企业入标准厂房。2010年全市新批和结转项目2300多个,全年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20亿元,新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45个、10亿元以上项目21个。

  城乡统筹共享皖东花园

  融入南京都市圈和长三角,滁州找到了全新的区域定位:紧靠南京的城市新家园、吸引东部的魅力后花园

  在打造新型产业园区、加快承接转移步伐的同时,滁州通过实施打造紧靠南京的城市新家园、吸引东部的魅力后花园为内涵的“二园”建设战略,同步推进城乡统筹进程,实现城乡社会共同和谐繁荣、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为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和谐发展,滁州规划先行,内连以滁州主城区为中心,以来安、全椒、乌衣为3个副中心,以琅琊山风景区为依托的大滁城“131”式组团,外抓滁城与南京的同城化。即推进滁城主城区东扩南移,加快与全椒、来安两个县城在地域上的连接,同时着力加强南谯乌衣新区、来安汊河新区两个紧靠南京的新区建设,形成一个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城镇建成区面积200多平方公里、城镇人口200多万、紧靠南京的滁城城镇群,依托重点镇建成一批经济发展、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精品小城市。

  在积极融入南京都市圈和长三角地区的过程中,滁州不仅在规划建设中考虑与南京的同城化,还通过产业、市场、信息等资源的互通、共享,力争与南京更紧密协作。通过沿路、沿河、沿边、沿城规划,在滁州与南京之间规划建设47平方公里现代产业园,打造承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高端承接平台。积极推进与长三角等地区合作共建园区,认真落实与上海3个工业园,无锡、南京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共建合作园区协议,加快滁宁合作园区、上海交大科技园等一批合作共建产业园,发展“飞地”经济,承接产业集群式、抱团式转移。利用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加快与南京接壤的来安汊河南京湾物流园区、金太阳装饰城建设,全面承接发展生产性服务,创造全新的产业环境。目前,南京湾的一期投资已经到位,建设也拉开了序幕。金太阳装饰城则是南京向来安产业转移的代表,是全国最大的建材市场之一。

  随着京沪高铁的建成通车,滁州到南京只需16分钟,宁滁快速通道滁州段也全面建成通车,马滁扬高速、宁淮高速、宿扬高速和宁滁城际轨道项目积极推进。目前,滁宁双方正努力创造条件,建设通畅的交通运输体系,在滁宁间构建“九条陆路、一条水路”的密集快速通道,建设好距南京主城区仅十几公里的南谯政务新区、汊河新区两个新区,实现与南京“同城共舞”。

  近年来,滁州大力实施旅游业“万千百十”工程,即以240平方公里的大琅琊山旅游区为重点,深度挖掘滁州的醉翁文化、红色文化底蕴等,充分发挥滁州千座水库的优势,开发万顷山场、千湖水域,打造百个景区(景点)和十大品牌,着力打造华东地区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2008年开始,滁州按照建设‘双百’城市目标,全面拉开政务新区、高铁站区、科教园区、大琅琊山核心风景区、琅琊政务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产业园、老城区等功能区建设,深入开展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五城联创’,城市面貌日新月益,现代化城市新格局已经形成,一座引领皖东跨越发展的新型区域中心城市正在兴起,滁州的未来会更美好!”滁州市市长江山说。

  (责任编辑:曹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