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蛟龙深潜”的产业期待 院士连问浙江海工装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4 09:12 来源: 商务部网站

  数千米的深海海底是地球上最宁静而神秘的地方。在辽阔遥远的东北太平洋海试区域,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打破了这种平静。在最大下潜深度达到5188米之后,8月1日,“蛟龙号”又完成第五次深潜。

  此时,距离“蛟龙号”一万公里之遥的杭州,我国海底科学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却在思考一个更深刻的问题:“蛟龙深潜”意味着中国有了面向70%的深海探索的能力,而作为海洋大省的浙江是否已做好准备将这种能力转化为产业实力,从而在风起云涌的海洋经济大潮中争得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蛟龙出海

  深海海底,神奇无比。那里生存着古老的原核生物,栖息着耐极寒的鱼种。然而,好奇心并不是人类探索深海的唯一原因,要知道,那里还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它们对人类未来生存意义非凡。

  对于此次“蛟龙号”深潜的这片海试区域,金翔龙是再熟悉不过了。长期致力于中国边缘海的海底勘查与研究、并率先开展中国渤、黄、东海的地球物理探测的他,曾代表中国在联合国争得东太平洋理想矿区。而这次的海试区域,便在那里。

  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美、法、俄、日等国先后开始建造载人潜水器。迄今,世界上仅有的五艘6000米级深海载人潜水器为这些国家所拥有,它们能够到达遍及海洋深处的大陆坡、海山顶、火山口、洋脊以及漆黑的洋底。

  “海洋产业,就是伴随着人类探索海洋的脚步而发展起来的。”金翔龙认为,海洋产业有传统、新兴、未来之分。尤其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新兴海洋产业,包括了海洋油气业、海洋船舶制造业、海洋仪器装备制造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水淡化业及海水化学工业等,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我们的目光也要像‘蛟龙号’的远航一样,看得更深远一些。”金翔龙说。

  如今,海洋经济的发展氛围正日渐浓厚。但是,金翔龙在出席一些会议、论坛的时候,却发现一些人热衷于谈房地产、谈股票,怎样赚海洋经济的快钱。“如果不把精力放在发展实体的海洋产业上,我认为将错失最大的转型机遇。”金翔龙不无忧虑地指出。

  蓝色“短腿”

  “如果再不加快发展海工装备制造,浙江的海洋经济将缺失很粗的一条腿。”金翔龙认为,从世界海洋产业发展的轨迹来看,围绕海上油气开采的海工装备业最有发展潜力,该是浙江下一步的产业发展重点。

  “浙江平湖气田所使用的大型钻井平台,是在广东湛江制造的。湛江比我们浙江的装备业制造能力强吗?但是人家制造出来,从湛江拉到了东海来用。”

  “981深海钻井平台,在上海制造。上海已经没有这种空间了,为什么不可以拉到舟山这一带来制造?而且东海就在我们前面,往南海走发展深海油气的话,也是很近的。”

  “201深海铺管起重船,是江苏制造的。这条船因为要经过苏通大桥,上面太高了,没有安装,开出来转到青岛去安装。”

  “现在沿海的造船工业同步发展,我们为什么不引导他们向高端发展?”

  院士一连几个问号,振聋发聩。海工装备制造的“短腿”,还在于技术和产业的脱节。很多海洋装备的好产品,都还躺在实验室里,而这也让金翔龙备感可惜。“通过863高技术研究,我国已发展出各种各样的海底装备,这些装备到现在为止,没有找到厂家生产。”

  “有些研究,就放在浙江。”金翔龙惋惜地说,比如超宽频海底剖面仪、深海声学拖体等深海探测设备都是在浙江的研究机构研发的,至今研究成果都未能转化。浙江民间资本雄厚,为何这些项目无人过问?

  此外,拿深水潜器的制造来说,还有外壳、漂浮材料、控制设备等关键零部件,因为国内制造能力的原因,是从海外采购的。“我们的制造业怎么向高端发展,就是要集中技术力量,进行这些方面的攻克,这样才能说,我们站在世界海洋经济的前沿。”

  “休斯顿”路径

  面向海洋,更需要有战略眼光和魄力。

  让我们把眼光扫向美国遥远的墨西哥湾地区的休斯顿。正是在墨西哥湾石油被发现之后,各大石油巨头蜂拥至此,造就了休斯顿持续不断的繁荣。如今休斯顿是美国东南部最大的城市、得克萨斯州第一大都市、全美最大的石油工业中心和第三大港。

  深蓝色的海洋,需要全新的思考维度。金翔龙说,如今东海已经发现大量的油气储备,众多的油气输送管道需要通过浙江上岸,而沿海的舟山、宁波等地何不利用这一优势,借鉴休斯顿的发展经验,引进大型油气公司?

  这块市场有多大?“中海油建造一个海上钻井平台,就投入60亿元。现在各大石油公司都已涉入海上项目,未来需要多少个钻井平台!”

  项目怎么引进?“要有融合的意识。何不从引进龙头企业、协助打造大型补给基地起步?先给高端海工装备进行配套,再一步步涉入研发、管理。”

  谁来引进?“关键是从政府到企业,大家有没有这个海洋意识?”金翔龙介绍,广东、山东等都在打造海工装备制造基地,上海、江苏在海洋产业高端制造方面也是寸土必争,“要动脑筋。各个层面都必须分析研究,人家在干什么,我们的优势在哪里?”

  资金哪里来?“将浙江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列为国家战略,把舟山群岛列为第四个新区,就是让浙江先行先试,打破常规。何不引导民间资本,撬动金融机构的力量?”

  如今,“蛟龙号”已经成功冲击5000米深度的下潜,这将为未来冲击7000米的世界深度奠定基础。而随着海洋经济“集结号”吹响,浙江也需要向着更高的海洋产业攀登。“浙江必须从实体经济入手,以新兴海洋产业为重点,发展出有竞争力的海洋产业。”金翔龙建议。

  深蓝色的拷问

  深海世界就像一个神秘莫测的魔盒。

  海底之下繁衍着大量的古菌与细菌,大约20万种以上的海洋生物构成庞大的海洋基因库;海水以及洋底平原、海山、大洋脊中蕴含的矿物元素更是数量惊人,全球海水中的固体矿物物质铺在地上,可使地面增高150米,其中金元素含量就达到令人昏眩的1500万吨;世界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约含有甲烷11万亿吨,含碳量相当于全球化石燃料的两倍;潮汐能、海浪能、海流能、温差能、盐度差能等,可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总量,是目前世界总发电量的十几倍……

  海洋=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在海底科学家描绘的图谱中,人类现有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还仅仅是庞大得令人震惊的巨量中的一粟。面向深海,目光必须深邃、深邃,再深邃些。

  庞大而深广的海洋资源中,海洋油气资源已日渐进入可成熟利用的视野。目前,陆地能源短缺,导致全世界开始探寻新的替代供给资源,各国都加速了入海探油的步伐。据国际能源署(IEA)估计,全球深海区最终潜在石油储量有可能超过1000亿桶。近10年来,我国新增石油产量的53%来自海洋,2010年更是达到85%,海上油气的勘探和开发正成为我国原油产量上升的主力。中国海洋油气70%藏于深海,深海开采技术的突破将成为海洋油气开发长期战略的关键因素。

  而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我国也将海洋工程发展列入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中,也就是说,拥有了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的丰富资源,对于中国来说,意味着海洋石油大开发的时代已经来临。

  一场没有硝烟的争夺战已然打响。就在今年5月23日,由中海油全额投资60亿元、中船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承建的当今全球最先进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宣布将投入使用。第二天中海油与江苏熔盛重工联手打造、造价30亿元的全球第一艘3000米级深海铺管起重船,宣布进入最后试航交船阶段。在海工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上海、江苏已步步紧逼。此外,放眼国内,山东、广东也在打造世界级海工装备制造基地。

  你争我夺的背后,意味着市场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在高端海工装备市场前景的耀眼光环之下,是低端船舶制造的窘迫之境。今年以来,约有半数以上的国内造船企业,未获得新的订单合同,个别造船企业出现船台空置、无船可造的局面。

  如何引导民资投入尖端海洋制造产业?群雄纷起的船舶制造业如何向高端产业攀升?如何正视与江苏、山东、上海的差距,在新蓝海中实现大突破?已到了迫切需要地方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层面共同梳理、严肃思考的时刻。退回一步说,从全球首制的SX130工程船,到进军海上钻井平台的修造,近半年,浙江海工装备制造也不乏亮点。然而,面对“新区”、“示范区”这样的字眼,浙江更需要善于自我审视并积蓄重大突破的能量。这,不仅仅是院士的期待。 (作者为本报记者)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