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深陷再融资“怪圈” 中小银行探索“内涵式”发展道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5 07:16 来源: 金融时报

  孟扬

  记者孟扬招商银行近日抛出的不超过350亿元A+H股配股方案将今年商业银行的再融资热推向高潮。今年上半年,继工、农、中、建四大国有控股银行分别推出或完成380亿元、500亿元、320亿元和800亿元的次级债发行计划后,股份制银行也相继宣布再融资方案,A+H股配股融资、发行次级债、定向增发等方式不一而足。

  表面看,商业银行一浪高过一浪的再融资热潮源于与日俱增的资本监管压力,实际上则反映出我国银行业对利差收入盈利模式的过度依赖和资本补充渠道的不畅。与大型银行相比,对于近几年资产规模迅速扩张导致资本消耗过快的中小银行来说,再融资冲动无疑更为强烈。

  集体卷入再融资风潮

   年初以来,宣布A+H股方式融资的股份制银行除招商银行外,还有中信银行和民生银行。其中,中信银行于6月底敲定了其A+H股配股方案,配股比例为10配2,A股和H股配股价格经汇率调整后同为3.33元,融资总额不超过260亿元。民生银行采用A股可转债加H股公开增发,融资规模约为285亿元。光大银行则将于近期发行不超过120亿股H股。

  通过发行次级债融资的包括浦发银行、广发银行和兴业银行。

  股份制上市银行中,只有深发展未宣布再融资计划。该行新闻发言人今年曾公开表示,虽然目前并没有提交正式发债申请,但该行未来有计划推进发债进度。

  虽然2011年半年报还未披露,但从今年一季度的情况来看,股份制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截至3月末,除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未披露相关资本充足率情况外,其余各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均出现下滑。其中,浦发银行11.68%,下降0.34个百分点;中信银行11.05%,下降0.26个百分点;招商银行10.91%,下降0.56个百分点;光大银行10.73%,下降0.29个百分点;兴业银行10.71%,下降0.58个百分点;深发展10.13%,下降0.06个百分点。

  过度依赖息差收入

   对于上市银行如此密集大规模再融资的原因,业内人士认为首先与严厉的资本监管有关。近年来,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资本监管越来越严格,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标准不断提升,新的资本充足率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达到11.5%,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应达到10.5%。目前2011年半年报还未披露,但从今年一季度的情况来看,多数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高出监管要求的空间已经不多。

  “随着《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对风险资本计量的严苛化,新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可能提高不同层次的风险资产权重系数,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将可能下降1~2个百分点。单是上调风险权重一项,对资本充足率影响平均在0.4个百分点,如果再算上覆盖不足的平台贷和房地产开发贷的风险权重,多数银行资本充足率降幅在1个百分点左右。如果再加上一个点的缓冲,仅16家上市银行的资本缺口将达到5850亿元。这无疑会对商业银行产生巨大的融资压力。”招商银行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葛兆强表示。

  但是,监管压力只是直接原因,究其根本,则源于我国银行业对利差收入模式的过度依赖。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16家上市银行息差收入仍在利润中占较大比重。以兴业银行为例,2010年该行营业收入434.56亿元,利息净收入380.32亿元,占营业收入87.52%,该比重比2009年末的85.87%有所增长。与之相对应的是,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下降。兴业银行2010年非利息净收入54.2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2.48%,而2009年末的数据是14.13%。

  一位银行业人士表示:“正是由于国内银行过度依赖净息差收入,银行就不可抑制地加大放贷力度,而监管层因担心其资产风险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导致银行不断通过再融资补充资本。”

  由此,再融资“怪圈”逐渐形成:依赖利差-信贷扩张-资本消耗-提高资本充足率-再融资。

  如何跳出再融资“怪圈”

  采访中多位专家表示,银行要想彻底跳出再融资“怪圈”,除加强资本管理和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外,必须彻底摆脱规模主导型的发展模式,走“更有内涵”的发展道路。

  事实上,在今年紧缩的货币政策和严格的监管政策下,商业银行传统的数量扩张型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银行业务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的步伐显著加快。“比如在贷款结构方面,今年上半年中小企业贷款累计新增1.58万亿元,占全部企业新增贷款的64.5%,余额同比增长18.2%,明显高于一般贷款增速。再如,各家银行零售贷款占比均有不同幅度提高。民生银行的小微贷款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的个人经营性贷款发展比较迅猛。在中间业务方面,今年一季度上市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060亿元,同比增长41%。许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速都在60%以上。”葛兆强告诉记者。

  为了节约资本,“投行类业务、理财业务、金融市场业务等少占用资本或不占用资本的业务,应该继续大力发展。”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

  记者了解到,有些股份制银行开始尝试引入新模式提高资本配置和效率。例如光大银行在资本配置和评价考核体系中,以公司信贷为先行,引入基于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的资本收益指标,包括体现单位资本回报水平指标及经济增加值指标,直接与分行基础薪酬和绩效奖金挂钩,引导分行落实资本回报要求,强化风险定价。

  “光大银行大力推行新资本协议下的资本管理措施,在组合层面,将股东的资本回报期望有效传导至一线经营单位,引导资本分配向风险回报水平更高的机构和业务条线倾斜;在个体层面,强化一线经营单位的资本回报理念,引导经营单位对不同风险程度的业务采取差异化策略,实施风险定价,进一步提高了光大银行的资本配置及使用效率。”光大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