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百万亩梯田变成“花果山”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5 07:47 来源: 经济日报

  甘肃庄浪县曾是一片贫瘠土地,然而勤劳顽强的庄浪人靠自己的双手在荒山上修出了一道道梯田,建成全国第一个梯田化模范县,解决了全县40多万农民的温饱。

  “庄浪最具优势的资源是百万亩梯田,梯田便于作物通风、透光,而且这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这样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生产的苹果含糖量高,口感好,色泽鲜艳。”庄浪县委书记陈铎说,农业部把庄浪县划为全国苹果优势产区,“我们认准了果品能持续快速增收的发展方向,明确苹果产业一果独大的主导地位,高标准发展苹果主导产业,让庄浪梯田变身‘花果山’,让庄浪农民靠着苹果‘摇钱树’,致富奔小康!”

  “十二五”时期,庄浪县提出建设全国梯田综合开发示范县,推进梯田大县向产业大县转变,在转型发展中,急需擎起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而庄浪梯田造就的庄浪山地苹果成为不二选择。

  站在庄浪县长尾沟流域的制高点——朱店镇王坪村山梁上放眼望去,层层梯田里新栽的苹果幼树绽叶吐绿。如今长尾沟流域的10个村已被发展为万亩苹果基地。今年,庄浪全县新建5.86万亩苹果基地,其中万亩基地3个。

  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优势,才能形成产业。“十二五”时期是庄浪发展苹果主导产业的关键时期,该县以5万亩的年增速扩张规模,“十二五”时期将建成50万亩苹果基地,实现苹果最佳适生区基本全覆盖,全县农民人均拥有1亩苹果园。目前,庄浪县果园已累计发展到27.2万亩,果园乡镇发展到14个,水洛河等3大主流域的川区和6条小流域适宜区苹果园基本全覆盖。

  林果部门在福利待遇不变的情况下,鼓励技术干部走出机关承包经营果园,示范带动大户承包。果业局技术干部郭金平在朱店镇北川苹果示范区承包24亩示范果园。他培育的果树枝条布局合理、疏散、透光,整体呈纺锤形状。如今,这里成了果农前来学习务果技术的田间课堂。在他的带动下,一位叫高太平的农民紧接着承包了67亩果园。目前,全县大户承包经营果园7.2万亩。

  为扶持苹果产业发展,庄浪县今年筹资600万元,对苹果苗木和农膜进行双补贴,苹果幼苗和覆盖果盘的农膜都是免费投放给农户。庄浪县在14个乡(镇)成立了果树服务站,抽调了100多名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甘当农民务果的“科技保姆”。与此同时,在全县实施“十百千万”技术培训工程,全县10个果园重点乡(镇)培训技术干部100名,培养持证农民技师1000名,培训果农1万人,力争使果园重点乡(镇)每户果农有一个管理明白人,每村有10至20名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生产能手。目前,全县培训农民2万人次,600名苹果土专家拿到了技术等级证书。

  同时,庄浪在今年新建的苹果保鲜库安装了苹果商品化处理生产线,苹果在贮藏前,首先进入这条生产线,经过清洗、选果、烘干、打蜡(食用保鲜剂)等生产工序之后贮存保鲜,提高了苹果的商品化程度。目前,全县果品总贮藏量5.5万吨,保证全县一半以上的苹果就地贮藏,延伸了产业链条,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在庄浪,群众把梯田间修的道路形象地称为“产业路”。“要发展产业,‘产业路’必须与产业相配套。”庄浪县县长赵小林说,庄浪县从今年开始进行梯田“产业路”大会战,明确提出产业发展到哪里,梯田产业路就配套到哪里。未来几年,庄浪县规划梯田“产业路”8400公里,“十二五”末,全县梯田“产业道路”累计达1.2万公里,力争村村通上梯田“产业路”,为百万亩梯田综合开发搭建基础平台。

  在万泉镇北川国家级标准化苹果示范园内,果农万志勇招了几个农民正在给他家的苹果套袋。这个示范园搭建了防雹网棚,安装了太阳能杀虫灯,悬挂了粘虫板,一年到头再也不用给果树打农药,生产的苹果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

  目前,庄浪县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标准果园”等国家级果品基地12万亩,80%以上的挂果园实现绿色生产。庄浪山地绿色苹果畅销全国10多个大中城市,远销东南亚地区。去年,全县苹果产量10.5万吨,农民人均果品收入59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