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楼市2011新纪元 走进品牌房企第七站上海宝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宝华:地产“相对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5 13:24 来源: 新闻晚报

  文 苏婉晨 摄影 李瞻

  在地产界,不乏行动迅速、规模性扩张的企业,也不乏概念炒作、大打营销牌的项目,相比以上种种,宝华显得有些低调。不拼速度,只讲品质,“买得来、管得了、干得好、卖得出”,不求处处为王,但求在“品质、地段、细节”等核心竞争元素上超越对手,不断提升自己的相对竞争优势。

  新十年,宝华继续用这样的“地产相对论”行走市场。

  对话傅平

  名如其人。作为宝华的领头人,傅平有着 “坐看云卷云舒”的气度。

  投入使用时间并不长的宝华国际大厦便是傅平的办公室,高大的落地窗外,大宁灵石公园如一湾碧翠横卧,向北远眺,闸北老城带着城市的记忆悠然地存在着,目光转向南面,现代感十足的地标性建筑鳞次栉比,国际化大都市跃然眼前。南北两侧,亦如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也时刻提醒着傅平所肩负的城市使命。

  傅平的经历很特别,当过海员,做过团委书记,偶然的机会涉足房地产,职业生涯里几次大的转折最终让他在地产行业扎下根来。

  与宝华的缘分始于2007年。那时,宝华一系列项目纷纷进入尾盘销售阶段,急需新的土地维持扩张,此时,傅平走马上任。短短三五个月,他带领团队迅速取得近50万方土地储备,转而进入开发。

  相比中远的 “两湾城”时代,宝华时代的傅平多了些淡定,“规避风险、追求品质”成为他带兵打仗的金字要诀。 “宝华的产品不会完全追随外部市场,更不跟风,别人做什么、什么好卖就做什么的策略在宝华无法生存,开发商要有自己坚持的东西,客户需要引导也需要教育,即使没有调控,我们也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品质,因为只有品质才能驻足市场。 ”

  谈到个人对企业的影响,傅平说,企业完全不受管理者的个人风格影响是不太可能的,但更需要的是与其文化背景、发展经历息息相关。很幸运,我是在宝华最为鼎盛的时候加入的,我与企业之间是互动的关系。

  “天命”之年的傅平坦言自己越来越喜欢房地产,“这个行业很玄妙,能够充分张扬个性,发挥想象力,而且只要能想到就可以付诸实践。 ”

  走在市场的前方

  自1995年进入上海,宝华的脚步从未停过,一直保持着相当规模的开发力度。尤其是近两年,在上海的表现相当抢眼。

  2009年,调控风声渐紧,地产界开始出现分化,有人专注效益,有人乐于扩张,也有人意识到品质的重要性,相对于楼市的“百家争鸣”,宝华却不温不火,此前一直保持着市中心 “地段+品质”路线的宝华,此次将目光转向了新城核心区,产品仍然沿袭精品路线,宝华城市晶典开盘当日便取得80%的去化,之后的宝华城市花园、宝华海湾城也都实现了高成交。

  就在一干房企忙着解释自己、解释产品的时候,宝华不急,仍然坚守品质,现在看来,那时的宝华看似被动,实则却走在了市场的前面。

  宝华有多忙?多年来,企业凭借稳健的策略整合了房地产开发到管理的各项业务,涵盖了地产开发、建筑施工、物业管理和资产经营等各个环节。宝华有多大?十余年来,公司员工上升至近千人,下属25家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凭借综合性集团的优势,宝华涉足了商务咨询、酒店管理、建材贸易、建筑设计、室内装潢等领域,谋求横向渗透与双向发展。

  “宝华式”企业抉择

  庞大的企业帝国需要理念的支撑,宝华选择了:“只做自己擅长的”、“坚持稳健的发展策略”、“精于创新与品质”。“仔细研究你会发现,我们的新项目体量都不是很大,而且开发节奏错开。企业要判断好自己的能力,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我们不会做。”在傅平眼中,多项目同步并举对企业经营管理有着极大的风险,对于这一点,宝华的高层深有感触。

  2002年,宝华同时拿下3个项目,楼市调控袭来,销售遇阻,新的土地账单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无奈之下,宝华不得不牺牲一个项目救急。此后,无论诱惑有多大,宝华都时刻将“稳健”放在首位,即便是在境况最好的年份,宝华的企业负债率都没有超过30%。

  不吝代价地提升品质、严控细节、追求创新是宝华一再强调的,以宝华总部为例,集团在册员工60余人,设计师就占到了1/3,技术型人才呈现压倒性优势,技术力量融入产品打造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房型设计、景观打造、社区规划等等。永远不急功近利、不简单开发成为企业长远发展的一把“利刃”。

  穿越瓶颈的扩张之路

  当掠夺式的开发模式走到了尽头,优质的土地日益稀少,如何冲破发展的瓶颈成为沪上开发商面临的紧要问题,不少深耕上海的企业向外出走,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都在不断深入,宝华一定会在巩固上海市场的前提下,积极寻找外省市的发展空间。 ”傅平表示。据了解,目前,宝华已经开始审视长三角地区,已经对浙江绍兴、舟山和江苏镇江、常熟等地进行了调研。除了住宅,宝华也将有选择性地进行持有物业开发。

  国内市场显然发挥的余地还太小,宝华希望成为“吃螃蟹的人”。随着资金管理覆盖能力的加强,海外市场也纳入了企业的战略视线。

  采访的最后,傅平将自己在宝华多年的管理经验进行了总结,他表示:“宝华始终坚持品质路线,善待稀有土地资源,营造百年经典建筑精品,对顾客负责、对城市负责。我们坚信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必将会进入到品质时代。 ”

  宝华十年黄金案例

  宝华·栎庭

  印象篇

  推开紫铜大门,东方韵味的私家园林跃然眼前:三棵400年树龄的香樟依次排开,18吨的泰山石枕着流水,三叠泉上,“宝华栎庭”四个大字映入眼帘,全冠移植的乔木林伫立在曲径通幽的人行道上,全石材工艺精致二层建筑在丛林之间若隐若现,营造出“只见树木不见屋”的居住效果。

  移步宅内,玄关、客厅、厨房、餐厅依次排布,客厅部分被巧妙地设计成正厅和偏厅两部分,正厅迎客,偏厅则更加私密,在此读书弄琴,别有一番风味,正厅向外是一片高度私密的广阔庭院。栎庭宛如小家碧玉,幽幽地存在着、生长着。

  产品篇

  合院式产品在沪上屡见不鲜,但宝华·栎庭呈现出的却是既有围合的群居意趣,又有私宅的相对独立,是上海市场难得一见的“四围合”作品。

  项目采用纯别墅呈现,立体化庭院将地下庭院与地上庭院有机结合,相比地上,地下空间则更为精彩,健身房、SPA馆、阳光按摩浴池、影音视听室、下沉庭院等等,与地上空间在功能上完美互补。

  值得一提的是,宝华·栎庭参照五星级大酒店地标准设计地下车库,以石材铺装、石膏板吊顶的标准呈现,贵胄身份由此呈现。

  此外,周边配套也十分完善:家乐福、“十九大街”商业中心、轨道交通11号线与规划中的轨道交通17号线南翔站均在300米内。

  业界旁观

  李玥资深地产评论人

  印象里,宝华的企业品牌知名度是从宝华现代城开始逐渐叫响的,当前的宝华·栎庭算是再次为其品牌加分。可事实上,包括市场上口碑一直甚高的静安晶华园、徐汇临江豪园等,都出自宝华之手。先有举市扬名的优秀作品,再有自身品牌的深入人心,这样的一个宝华,一直都给我一种 “韬光养晦”的务实印象。没有高调的口号,以至于作为媒体人,我很难去总结出这个品牌的个性,我只知道,宝华旗下的楼盘,都有着很稳固的客群。

  宝华2011

  关键词:品质突围

  在所有的产品中,2011年面世的宝华·栎庭将成为宝华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

  相比别的项目,宝华·栎庭考验的是企业的综合开发能力。这个从烂尾楼收购而来的项目在宝华之前一直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2008年,随着南翔板块发展路径的逐渐清晰,宝华看准时机一举拿下,此后3年,围绕如何形成鹤立鸡群的效果,如何寻找全新的产品概念,如何转劣势为优势成为开发的核心问题。

  三年过去,历经拆拆建建的反复推敲,宝华·栎庭终于以现房面世。项目主打院落别墅,从外墙到门窗再到每一片瓦片都选用了最适合的材料。部分单元采用了地源热泵系统预埋,充分体现了宝·华栎庭的尊贵品质。

  与此宝华·栎庭同时上市的还有宝华·盛世花园和宝华·铂翠豪庭。这两个项目虽是面向普通市民的产品,宝华却时刻不忘高标准,以宝华·盛世花园为例,整体规划为宝华第四代CBM创新产品,并首次在普通公寓中加入了新风系统,社区绿化采用欧式宫廷景观等等。对于项目倾注的心血足见宝华提升居住品质的决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