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基金扩张在搞“大跃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7 14:51 来源: 北京晚报

  

基金扩张在搞“大跃进”
CFP/图

  今年基金行业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规模缩水。因为市场不好,大部分股票基金今年都在亏损,投资者选择用脚投票,不少老基金越来越“瘦身”。有统计显示,已经有38只基金规模不足亿元,逼近清盘边缘。同样因为市场不好,新发行的基金也是一个赛一个“苗条”,据悉7月成立基金平均规模仅5.927亿。尽管如此,各大基金公司还是在玩命儿发行新基金,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不顾后果的“大跃进”,网友则评论称,基金公司就是在“拆东墙补西墙”。

  38只老基金

  跌破亿元

  根据巨灵财经数据统计显示,截至8月2日,已经有38只基金的净资产徘徊在1亿元以下,而去年底,这个数字仅为19只。其中,天治稳健双盈基金的资产净值规模截至8月2日仅为5162万元,是所有开放式基金中规模最小的一只,相比二季度末5286万元的净资产规模缩水2.3%。这38只规模破亿元的基金遍布在了29家基金公司。其中金元比联基金公司旗下7只基金中有4只基金规模在亿元以下。数据还显示,截至8月2日另有46只基金资产净值在1亿元和2亿元之间边缘,徘徊在破亿边缘。

  市场人士分析称,基金规模缩水一是因为净值下跌导致规模下降,二来净值下跌又会引起投资者赎回基金,进一步导致份额减少。记者了解到,根据开放式基金的合同规定,公募基金清盘条件主要有两条:一是基金持有人连续60日不足100人;二是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基金管理人在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后,有权宣布该基金终止。从目前基金的“瘦身”情况来看,已经有不少基金濒临清盘边缘,不过公募基金清盘事件至今尚未发生一起,因为公募基金清盘需要走严格程序,公司也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自救。

  新基金首募“江河日下”

  基金二季报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开放式基金合计遭遇508.73亿份净赎回,基金业的整体资产规模在不断缩水。各大基金公司老基金的持续营销举步维艰,而为了保持“身材”,只能选择疯狂发行新基金,不过募集情况依然不乐观。

  近期成立的新基金中,鲜有突破“10亿”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7月份共成立了14只基金,平均首募份额仅为5.927亿份。其中卖得最好的是兴全保本基金,因为风险水平较低,其首募规模达到14.93亿元,这个业绩已经是7月份基金的“状元”了。今年前七个月,共有116只基金成立,这一数量与2009年全年发行数量相当,然而募集规模却并未同比例增长,今年各类基金累计募集规模为1829.05亿元,平均单只基金首募规模为15.77亿元,这一数字较2010年减少了5.32亿元,并处于近10年以来基金首募平均规模的最低水平。

  即便“买卖”如此难做,但是基金公司也毫不“气馁”,仍然在“执着”的发行新基金。记者查询了一下,目前正在处于发行期的新基金一共有12只,包括国泰事件驱动、汇添富贵金属等7只股票型基金,招商安达保本、金元比联等三只混合型基金,还有海富通分级债基、华泰柏瑞信增债金等两只债券基金。而据统计显示,截至7月底,已上报证监会但尚未获批的新基金达108只,其中各类分级基金达31只,占待批新基金总数的28.71%。除了分级基金之外,QDII和指数基金也存在积压,待批的QDII基金达14只,待批的指数基金则达到15只。而这两种基金类型也是今年销售最为困难的品种。

  基金公司在搞“大跃进”

  为什么投资者不买账基金公司还在玩命儿发?不少基金公司都表示是为了完善公司的产品线,不过基金公司都明白,与持续营销相比,靠新基金发行获取增量规模要快得多,可是基金公司也应该认识到,现在的投资者早已没有2007年刚接触基金那么疯狂了,你不赚钱谁也不会买账。

  中证报曾公开撰文表示,今年大部分基金公司新发产品四只起步,有的基金公司一年甚至打算发12只,而这种行为简直就是“大跃进”,因为基金行业总规模持续萎缩的难题并不能依靠产品发行来破解。基金公司拼首发,是典型的合成谬误。一是发行成本飙升,发一只亏一只成为常见现象;二是加剧了基金经理荒,使得不少80后年轻基金经理仓促上岗,从业经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基金业绩的提升。

  而记者了解到,不少基民都认为基金公司把精力用错了地方,不应该成天想着发新基金,而是应该加强投研力量,提升现有基金的业绩水平。“老基金规模缩水,只能玩命发新基金,这不就是拆东墙补西墙吗。”有网友如此评论。再者如今的基民早已没有2007年那么盲目,只要一发基金就疯抢,再加上不少人还是6000点入的市,可能至今还没解套。现在银行理财产品又“来势汹汹”,抢了不少基金的客户。基金公司要明白,投资者更关心的都是到底能不能通过基金这种理财产品来增加收益,而不是从眼花缭乱的新基金中好不容易选中一只却依然难逃亏损的命运。

  本报记者 邵泽慧 J049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