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杜芳慈:新能源汽车10年后商业化可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0 11:58 来源: 中国网

  专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助理秘书长杜芳慈:新能源汽车10年后商业化可期

  “当前,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来说,是要降温而不是要熄火”,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助理秘书长杜芳慈在接受《中国投资》采访时表示。

  经过2010年的政策密集期后,一些大型整车厂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并纷纷发布产品上市时间表。有观点认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正在步入商业化的起步阶段。

  杜芳慈认为,随着大厂商的积极介入,2020年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将可能实现真正的商业化。但是他也同时表示,要实现商业化,不能单方面依靠政策推动,还需企业自发的努力,这包括首先要解决中国厂商普遍面临的技术问题。

  政策解决不了商业化问题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几乎为零,但是真正做事的企业变得积极了

  《中国投资》:新能源汽车是否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

  杜芳慈:这不用怀疑,新能源汽车肯定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

  首先,伴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一方面,国内的可开采资源和储备资源都有限,可使用期限逐年减少。另一方面,有数据显示,我国使用的石油中,大约60%都是从国外进口的。随着我国能源对国外市场依存度的增加,国家的能源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其次,寻找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是当前全球能源的发展趋势。具体到汽车产业,就要求汽车在节油的基础上,也要积极寻找替代能源。尽管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很多,但是我们认为电是最好的选择。因为,电能不是一次能源,而是二次能源。相对于一次能源来讲,它的能源供给更加广泛。

  最后,电动汽车本身是没有排放的,有利于保护环境。所以,新能源汽车是必然要发展的战略。

  《中国投资》:有观点称,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汽车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由不理性转变为理性。对此,您的看法是怎样的

  杜芳慈:事实上,我国大型汽车企业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一直都是非常理性的。汽车企业很清楚研发电动汽车的投资总量很大,并且投资是否能够收回尚无明确的信息。即使投资能够收回,也没有具体的时间表。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汽车企业对于新能源汽车态度谨慎。我们真正的汽车企业都是这样的。相反,一些炒作的企业、对制造汽车没有什么经验的企业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热情却很高。往往这样的企业喇叭吹得响,名声很大,火的不行。媒体听到的也都是这些企业的声音,所以都说,企业过去不理性,现在理性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之前出来露脸的都是一些小企业,而如一汽、二汽、长安等大企业对做电动汽车并不太积极,在行业中很难看到它们的身影。但是,它们是在认认真真地推进,在一点点地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电池、电机、电控等方面的技术问题。实际,应该这么评价,真正做事的企业是过去理性不积极,现在是理性并且也开始积极了。

  《中国投资》: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到了什么阶段呈现什么特点

  杜芳慈:现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然处于示范运行阶段。不仅我国如此,全世界还都处于示范运行阶段。

  这一阶段呈现出3个特点:首先,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还没有完全突破,有待进一步研发;其次,新能源汽车的商业价值尚未完全体现。具体表现就是,产业中的相关企业还难以盈利,能够做到盈亏平衡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最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是需要依靠政府的补贴,市场还有待培育。

  《中国投资》: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占整个汽车产业的市场份额有多大

  杜芳慈: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占整个汽车产业的市场份额几乎为零。去年,我国传统汽车的年产量为1800万辆,而新能源汽车的真正产量仅有800辆。计算两者的比例,几乎就等于零。这也是新能源汽车被称为战略产业的原因。如果,1800万辆都是电动车,那么电动车的商业化就没有问题了,也就不用政府再鼓励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