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衍生权证市场背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1 01:33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李隽
在香港,权证(港人称为“窝轮”,是英文“Warrant”的谐音)相关话题是媒体财经节目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香港交易所(00388.HK)2010年年报显示,香港全年衍生产品市场(包含权证、牛熊证、期权、期货等)的收入达到10.45亿港元,占75.66亿港元总收入的13.8%;而新上市的衍生权证数目达到7826只,全年平均衍生权证成交额达到108.1亿港元,占平均每日成交额691亿港元的15.7%。可以说,香港权证市场已经领先于全球,那么,在这背后,是什么力量在推动香港权证市场发展呢?又有哪些地方值得内地借鉴呢?
亮点一:发行主体为投资银行
作为香港权证的发行主体——国际投资银行活跃于市场中。
在香港,衍生权证主要发行人主体为第三方,主要是投资银行发行的备兑权证,其发行的目的是为投资者提供一种“以小博大”的杠杆工具,并透过交易所进行买卖;交易所从中也可以获得大量收入,对权证产品推广自然也不遗余力。投资者在行使衍生权证时,以现金结算方式进行,投资者获得的差价将由发行人派送,跟相关标的股票没有关系。
当然,香港市场虽然也同样拥有类似于内地市场的股本认股权证,但据《香港交易所市场资料2010》,股本认股权证全年成交额仅仅为18.12亿港元,也就是平均每日成交额为728万港元,占港交所每日成交额刚超过万分之一。
亮点二:与正股相关性强
据香港一家台资证券公司人士介绍,在香港的成熟权证市场中,权证的价格通常与正股的价格非常紧密,这样一来权证所具有的“杠杆投资工具”和“风险管理工具”的两项功能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发挥。
一位美资投资银行衍生工具部门的资深市场人士表示,香港在权证方面的投资者教育工作也比较到位,这包括参与权证买卖的投资者教育,也包括证券从业人员教育。当证券从业人员对权证的认识提高时,他们自然可以从较理性及合理的角度为其客户作出买卖建议。另外,一些专业投资者的参与也推动了权证市场的发展,他们会在权证价格不合理时在市场上进行套利,使得价格不合理的权证回复合理水平。
至于做市商(往往是发行的投资银行)在权证市场中所发挥的作用,最主要应该是能以较接近理论价值的价格为权证开出合适的买、卖价。由于做市商的开价一般较接近权证当时的理论价,那反过来说,权证投资者可以从做市商的开价得知权证的合理价是多少。有了这个参考后,投资者就不会用过高或不合理的价格去买卖权证。
亮点三:种类繁多
与内地相比,香港市场中的权证品种达到数千只,其中有大量的指数权证,并且针对同一只大盘蓝筹股,往往有数十只乃至上百只不同的权证品种,可以满足各种对后市持有不同看法的投资者的需求。此外,香港市场向散户投资者提供了大量通过看空市场获利的认沽权证,在近日全球市场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不少投资者都因此而获利丰厚。
香港某大学金融学博士认为,内地爆炒权证的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市场上只有数量有限的权证可供投资者买卖,在供求失衡的情况下,即使有做市商维持秩序,也没有足够的货源去平衡过大的投机需求,这也造成了认购认沽权证同涨同跌的奇怪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