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资金面逐渐宽松 债市或将持续回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1 07:08 来源: 金融时报

  记者 高国华

   

  城投债违约风险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相应政策的出台有助于恢复市场对城投债的信心。专家表示,在管理层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的政策指引下,我国债券市场仍面临着进一步扩容的机遇,而相关政策措施和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也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机遇。

  继公开市场连续三周净投放之后,本周二央行在例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中发行了20亿元央票和830亿元正回购操作,累计回笼资金达850亿元。这是时隔两周之后,央行再度启动正回购工具。

  “央行敢于放量回笼资金,一方面是本周到期资金量达1920亿元,较上周大幅增加1460亿元;另一方面,目前银行间资金面已经恢复常态。此外,28天正回购操作将在9月份到期,意味着9月份到期资金量将达到3200亿元,资金面紧张格局将继续缓解。”业内交易员对记者分析说。此前三周,央行累计向市场净投放资金950亿元,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大幅减弱,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大降,其中隔夜和7天利率降幅最大,回落至3%左右水平,短期资金面紧张局面大大缓解。

  市场分析认为,美债评级下调推动避险意愿升温,现券收益率稳中有降,在通胀预期继续回落和资金面逐步缓解的情况下,债券市场有望延续回暖的态势。8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CPI水平同比上涨6.5%,创下37个月以来的新高。

  国海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高勇标认为,7月CPI继续创新高,主要原因在于食品价格的超预期上涨,其中蔬菜和肉禽类价格的逆季节上涨是主导因素。虽然7月CPI超预期,但是下半年物价逐月回落依然是大概率事件,只是可能会因为短期因素的扰动而使回落幅度小于预期。预计八九月份CPI将维持在6%以上的高位,10月份以后才会有较为明显的下降。主要理由是:货币政策自去年10月份开始收紧以来,紧缩效应正在逐渐显现,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将越来越明显;物价绝对水平已经处于高位,未来进一步上涨的空间有限;欧美经济的低迷将使得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将减少中国面临的输入型通胀压力。

  虽然业内普遍预期,通胀将逐步回落,但7月份CPI再创新高,增加了市场对央行继续出台从紧政策的预期。但业内人士认为,鉴于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引发国际金融市场暴跌恐慌仍在蔓延,短期内政策面将维持观望态势。国海证券固定收益证券研究中心指出,短期内加息可能性并不大。央行做决策不会只看某个月的数据,会对整个下半年的物价趋势做出综合的评估,而且近期欧美经济的低迷也对我国的货币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银河证券日前发布报告认为,自2010年10月20日至今,央行已累计加息125个基点,之前偏低的基准利率已得到修正,商业银行的息差水平也保持稳定。目前一年期存贷款利率水平分别为3.50%和6.56%,已达到历史上稳健货币政策周期内的中等水平。考虑到国际形势复杂,地方债务总额以及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未来央行再加息的可能性较小。

  有银行业人士也表示,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央行需要持续对高物价和外部资金流入压力采取紧缩政策取向,同时兼顾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以免在欧美经济出现超预期恶化的新情况下,国内经济出现超调。高勇标分析说,基于对未来CPI高位回落和货币政策将进入观察期的判断,资金面还将保持目前的宽松状态,债券市场将延续回暖趋势。此外,从央行的操作思路看,公开市场操作大有替代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因此本月再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概率不大,资金面将继续维持目前的宽松局面。

  相关资料显示,进入8月份以来,银行间债市资金面继续宽松态势,在资金面的推动下,债券市场恐慌情绪已经减弱,推动债市一路回暖,债券收益率继续下跌,不仅一级市场地方债的投标倍数创年内新高,二级市场现券收益率也稳中有降。尤其是随着上周末海外市场对美债和欧债危机担心加剧,避险情绪的上升也引发国内利率产品收益率再度回落。中债收益率曲线显示,国债收益率曲线短端品种下行约4.5个基点,标杆品种10年国债收益率下降了4.16个基点至4.00%。除了国债继续受到追捧外,一些优质的信用债券也受到市场的热捧。业内普遍认为,债市或出现转机。来自中国债券信息网的数据则进一步验证了这种观点。数据显示,7月末商业银行债券托管量为14.05万亿元,较6月末增加1781.59亿元,为连续第三个月增持债券,且为商业银行今年以来最大单月新增托管量;7月份基金增持666.97亿元至1.42万亿元。从主要券种持有者结构看,商业银行对包括国债、金融债、企业债、短融券以及中票在内的利率产品和信用产品全线增持。

  日前有消息显示,社保基金正在紧锣密鼓地寻找管理人,拟加仓信用债。分析人士指出,一向以出手娴熟、定位精准著称的“社保基金”,此番在城投债等信用品种遭遇恐慌性抛盘的背景下出手,其深意不言而喻。一方面,近期信用债市场,甚至整个债券市场,受城投债风波冲击而被打入低谷,价格低点为布局错杀品种提供了竞价空间;另一方面,新发信用债的高票息也为到期收益增加了绝对吸引力。

  与此同时,相关数据显示,近期新发的信用债票息接近历史次高区间,公司债平均达到6.2%(3~5年期),短融券平均为6.5%,普遍超过6%,信用债的配置价值日渐凸显。嘉实信用债拟任基金经理陈雯雯表示:“现在我们看好AAA级,即高信用等级的债券,目前这些债券的收益率水平已经上升了很多,从长期持有角度来看,目前是投资信用债的好机会。

  随着近期发改委下发通知要求加强企业债存续期的监管等,对于恢复市场对城投债的信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自上周开始,城投债在二级市场连续数周的跌势渐缓,部分城投债已经有所回升,表明机构对城投债的集中性抛压已有所减弱,开始步入观望,一些比较乐观的机构投资者有意率先酝酿转向。

  事实上,自城投债危机爆发以来,多数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和交易员均表示,信用债市场的基本面短期内并未发生大的变化,长期信用风险相对可控,投资者情绪因素宣泄之后,债券市场的投资机会已经开始显现。在业内人士看来,城投债危机更多的是由投资者心理引发的二级市场价格波动,城投债违约风险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相应政策的出台有助于恢复市场对城投债的信心。专家表示,在管理层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的政策指引下,我国债券市场仍面临着进一步扩容的机遇,而相关政策措施和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也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机遇。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