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金融业扩张“突围” 落子中国二三线城市澳大利亚国民银行即将在中国开设新分行,澳新银行人民币业务“不会太多”受到欧美债务危机和美元汇率影响叶慧珏 王志灵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1 09:4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叶慧珏
王志灵 上海、广州报道
全球金融业的格局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欧美银行提振乏力,但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许多国家银行业则异军突起。本报记者10日采访多位澳洲银行家发现,澳大利亚金融业正在中国二三线城市寻找新的增长点。
澳大利亚西太平洋银行有限公司上海分行执行董事徐峰10日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我们的确看到全球市场萎靡不振,大型金融机构面临诸多问题,但这同时也是给予健康市场的机会。”当天,《澳大利亚银行业报告》中文版正式发行。
徐峰透露,所谓的机会是“在最近的一些大型交易上,可能会见到这些银行的身影”,不过他并没有明确表示,这些机会是否包括收购、并购欧美大型银行的部分业务。
上海是澳大利亚“澳中2.0贸易代表团”访华最后一站。澳大利亚贸易部长克雷格·艾默森(Craig Emerson)率领100多名澳商成员一周来访问广州、长沙、武汉、成都和重庆,希望通过与中国市场的合作,在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阴影下“突围”。
澳大利亚国民银行中国大陆银行业务总经理安思崇(Danny Armstrong)告诉本报记者,“鉴于目前国民银行良好的资本充足率和稳定的评级水平,我们即将在中国开设新的分行。”
而澳新银行中国区常务副行长荣德旗(Grant Knuckey)则对本报表示,由于澳新银行已经拥有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许可,因此欧美债务危机和美元汇率问题不会太多影响到他们在中国运营的融资成本。
澳银行寻机中国保稳定
埃森哲金融服务事业部首席执行官理查德·朗姆(Richard Lumb)此前对本报记者表示:“会有新的资本力量积极拓展国际市场。”这不仅仅是中国的银行,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马来西亚等国资本也拥有对外扩展能力。
朗姆认为此间原因是欧美银行正在为业务低速增长而苦苦挣扎,此外还要面对内部制度改革的压力,所以他们没有足够的资本力量支持庞大的海外市场。
澳大利亚银行业最近的业绩证实了这种判断。
就在10日当天,澳大利亚最大银行澳洲联邦银行(CBA)表示,该行上半年净收入达到33.4亿澳元(35亿美元),同比增加22%,创历史最好水平。澳最大的商业贷款银行澳大利亚国民银行(NAB)9日发布的第三季财报也表明,利润同比上涨22%,坏账水平降低。
此前,澳新银行(ANZ)和西太平洋银行(WBC)的上半财年报告也显示,其利润同比增长的幅度可观。
目前,澳大利亚的金融行业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最大,约占2010年澳大利亚国内生产总值的11%。
上述四大银行均占有标准普尔AA评级(目前全球共有9家拥有此级或以上评级的银行);截至2010年9月,四大银行的固定资产总和占整个澳大利亚银行业的77.4%(2.4万亿澳元)。
“澳大利亚和中国市场的紧密联系,能够帮助澳洲银行业在此轮危机中保持稳定。”艾默森表示。
中国可缓解澳洲“二元经济”困境
澳大利亚推动金融业出口的策略也得到了最新调研报告的印证。本报记者获得了由澳大利亚政府外交贸易部支持的经济学人信息部(EIU)提供的“中国二三线城市”调研报告。
EIU是隶属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咨询机构。根据EIU的建议,澳大利亚的优势产业与中国的投资领域较符合,金融业成为备受澳政府推崇的对华投资出口产业。
澳大利亚商会6月曾发布《澳大利亚在华金融机构建议书》表示,澳大利亚金融机构希望中国政府在开放金融监管限制时,帮助澳洲实体企业实现进入二、三线城市的战略目标,并建议将单个境外金融机构对种子金融机构最高持股比例20%的上限调高至49%。
在建议的背后,是澳大利亚出口商面临的“二元经济”困境。EIU的报告认为:资源出口大热及澳元的随之升值加剧了非资源类产品出口企业的困难,而中国市场可以缓解此困境。
澳大利亚对华出口数据显示,2010年澳对华出口总额608.66亿美元,其中77%为矿产品,非资源类产品出口的规模很小。
报告说:“从宏观上来看,人民币对澳元的汇率长期来看必将上升,中国的国民收入和GDP增长率势必仍大幅高于澳大利亚,因此,对澳大利亚企业而言,加大对华出口及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将会使其受益匪浅。”
EIU认为,中西部城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沿海一线城市,因此建议澳商投资出口市场亦应重点关注新兴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