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人民币升值抗通胀替代加息提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1 22:58 来源: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时超

   种种因素作用下,人民币升值的步伐越迈越大。11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991元,比前一交易日上涨176个基点,一举突破6.4元大关。

   据经济导报记者观察,从今年5月份开始,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已经连破6.5、6.4两大关口,升值幅度达到1.5%。特别是近4个交易日内,升值幅度达到0.7%。

   虽然业内大多分析认为,美债危机的爆发、美元贬值预期,是导致人民币走强的一大因素,但是导报记者发现,在10日美元指数走强的同时,人民币依然出现了上升态势。

   有专家就此向导报记者分析认为,这意味着在提准、加息被认为是“抗通胀成本过大”后,央行正在将注意力转向汇率这一调控手段。

  货币政策成本太大

   “美债评级下调、美联储又宣布保持长期低利率不变,美元贬值态势已经明朗,人民币升值也在情理之中。”山东财经大学(筹)财税金融研究所所长、导报特约评论员陈华11日对导报记者表示,“但是,也不能单纯地认为只有这一个原因导致人民币升值。”

   导报记者也发现,在美债信用评级被降后,美元指数的确出现持续下挫,从近期最高的75.44点跌至73.88点,跌幅达到1.79%。但是在10日,美元指数却是出现了大幅反转,一天上涨1.19%;而同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依旧保持下跌态势,下跌幅度达到100多个基点,其背后原因令人深思。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王常龄对导报记者表示,不排除央行有借此机会加速人民币升值,以缓解国内通胀形势的打算。

   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国内抗通胀形势越发严峻———7月份CPI6.5%的同比增速创下37个月新高,而近期国外一系列危机的爆发,也加重了业内对通胀形势的担忧。“央行近期发布的2011年金融稳定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汇率抗通胀’的概念。现在看来,这一举措正在实施当中。”王常龄说道。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部分市场人士的认可。

   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蒋舒博士认为,在当前输入型通胀和国内物价上涨的压力下,人民币升值被寄予了更多的抑制通胀的意义。招商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也表示,今年以来,央行已经连续提准,数次加息。目前,通过货币政策控制通胀的成本或许太大,央行或许将用汇率政策替代货币政策来对抗通胀。

   上海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陈学彬指出,今年以来我国CPI一直保持高位,而通胀对汇率的影响主要有两点,“一是加息预期引发热钱流入;二是为了减轻通胀压力,我国可能主动采取加速人民币升值的策略,升值速度从3月中旬开始明显加快,主要反映了汇率升值有助于控制输入型通胀的政策考虑。”

  加息、提准或放缓

   其实,在7月份CPI数据公布之后,企业及百姓关心的加息预期就开始升温。然而,从9日数据公布至今,央行方面却迟迟未见动作。上述专家学者分析认为,当前环境下,不管提准还是加息都面临较大阻力。

   陈华认为,央行此前过度提准,已经对实体经济产生了多重负面影响。“一是人为造成大型国有企业‘不差钱’和中小民营企业‘钱很紧’的不公平竞争;二是长期维持实际利率为负值,实质是‘居民补贴商业银行,银行补贴国有企业’。”

   数据显示,本轮货币政策启动至今,提准冻结的流动性达到了3.6万亿元,并且随着提准次数的加多,收回流动性的累积效应也将逐渐显现,提准空间已经非常有限。

   而利率方面,此前一度呼声较高的“8月加息”在美债危机爆发后趋于平静。王常龄认为,虽然国内CPI再创新高,但是由于同期国际经济环境出现恶化,世界经济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如果我国进一步升息,将导致中外利差再度扩大,使得国际短期资本流入的速度加快,加大国内流动性压力,通胀压力更甚。

   导报记者发现,近期央行再行公开市场操作,也反映出提准、加息的可能性较低。

   其一,央行在7月份CPI数据公布当天,在公开市场通过发行20亿元央票和830亿元正回购操作,累计回收了850亿元流动性。如果本月再次提准,则仅这两项操作就要回收4500多亿元流动性,这对实体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

   其二,在本轮紧缩周期中的5次加息之前,央行均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引导央票发行利率上行,但是目前这一利率“风向标”已经连续6周持平。央行8月4日的公告显示,当日发行10亿元3月期央票,中标利率连续第6周持平于3.0801%。其后,央行于本周二(9日)发行的10亿元1年期央票,中标利率也连续第6周持平于3.4982%。由此可见,加息可能性较低。

   王常龄认为,在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情况下,为防止国内经济出现较为明显的滑坡,中国很难在这样的关口保持货币政策紧缩力度。“既要保持稳定增长,又要防通胀,那么人民币升值无疑是替代提准、加息的一剂良药。”

   至于人民币升值可能给出口企业带来负面损失,陈华认为,人民币升值可以加快产业转型,促使出口企业优胜劣汰,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是有益的举措。而对于淘汰企业造成的员工失业、坏账等影响,陈华表示,国家应该尽快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为人民币升值扫清道路。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