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航母带动效应反哺诸多产业 将引发数千亿投资高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1 22:57 来源: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邵好

   期盼多年的中国航母平台终于开始了自己的“处子秀”。10日凌晨,已在大连码头停泊了6年多的“瓦良格”号离开码头,以中国首个航母平台的身份正式出海试航。据悉,按照试验计划,“瓦良格”号首次出海试验时间不会太长,返回后将继续在船厂进行改装和测试工作。

   对此,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室主任赵英11日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首个航母平台出海不仅在军事、政治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其对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升级亦有着重要影响。

  提升技术水平

   “航母对经济的影响不止是其制造本身,其将带动船舶、机械制造、原材料以及仪器仪表等多个产业的发展。”赵英对导报记者表示,类似航母、潜艇等高精尖军事武器,对一国工业水平的提升作用是巨大的,许多产业都会直接或间接受益。

   据了解,从改造后的“瓦良格”号开始,中国航母编队的建设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引发规模高达数千亿元———涉及包括高端装备制造、高端材料、信息系统在内的数个行业的投资高潮。

   “通过高新武器的开发,带动军事工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辐射整个国民经济,这是美国等发达国家拉动经济的常用手段。”赵英说,“中国经济发展动力比较充足,而发展航母能够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加速产业结构升级。”

   中国船舶信息中心相关人士认为,航母及其作战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多技术领域的集成与交融过程,必须动员多个行业的最高科技水平和工业能力。发展航母不仅对船舶工业能力和相关装备技术水平提出了极高要求,为高附加值船舶和先进海洋工程装备研制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也对航空、动力、机械、电子、材料乃至燃料工业提出了超乎寻常的要求,能推动这些行业的升级和转型,同时,也锤炼了中国制造业的复杂大系统集成能力。

  带动产业发展

   除了带动产业水平的提升,航母产业自身也具有巨大的拉动能力。方正证券机械行业资深研究员李俭俭表示,“未来5年,航母产业链年均市场容量将达300亿元。‘瓦良格’号航母形成战斗群所需费用约为60亿美元,中国首艘自建航母战斗群则约需120亿美元。中国未来5年至少形成两个航母战斗群,年均市场容量将达300亿元。”

   “航母的‘带动效应’从航母系统本身就可以看出来,航母舰队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主舰,还包括大量的护卫舰、潜艇、舰载直升机、反潜机、预警机。”赵英对导报记者表示,由于配有大量的航空设备,航母发展也将惠及航空产业水平的提高。

   据了解,建造航母可推进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航母是高新技术的集合体,价值量大,如美国“福特级”第2舰预算110亿美元,其产业链涉及材料、装备制造、舰载机、动力系统,以及导航侦察设备等多个行业,建造航母对于我国制造业升级催化作用非常大。

   “前期将主要集中在军工行业,其中,重武器装备制造、航空指挥系统、动力系统、中高端防护材料、尖端电子系统、航天通信等6个领域方向将有长期的投资机会。”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高博轩说。

  辐射民用工业

   赵英分析认为,“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只要技术水平成熟,军事工业能够很快向民用工业转化。我们现在使用的很多技术就是从‘两弹一星’等军事项目转换而来的,此次航母出海也会带动新一轮产业升级。”

   在采访过程中,导报记者了解到,中国军工业仍处于发展阶段,反哺经济的作用目前并没有发挥出来。但在未来10年中,军事工业或将成为拉动产业技术优化升级的重要动力。

   对此,东方证券研究员王天一表示,从各国整体军工产业链来看,一般涉及到的公司,其产业的主体是民用的,包括霍尼韦尔、三菱重工、波音、空客等企业,而在我国,中航集团等最近几年的民用产业比重大大增加,而中国重工的军用潜艇收入,占集团收入不到20%。

   据了解,军用技术开发必须有一个通路转成民用,这在过去的经验中得到了证实。美国当初开发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为了军方需求,而现在的军用市场空间只有不到10%,商用需求大大拓展了这一技术的价值空间。

   “‘瓦良格’只是一个开始,在此基础上,我国将会建设属于自己的航母,这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影响将持续很长时间。”赵英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