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月荧光粉涨了近10倍 临安节能灯企业减产三成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2 09:43 来源: 商务部网站临安一家节能灯生产企业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把荧光粉涂进灯管里的工艺,在流动的生产线上,被涂上荧光粉的灯管要被“刷”很多遍,包括灯管口和外面的管身,被刷下的那一点点的荧光粉重新被收集起来使用。
“这些设备都是我们自己加工研发的,今年刚上线的,老设备基本都被更替掉了,新设备可以减少损失5%的荧光粉,别小看这么一点荧光粉,现在很值钱了。”
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一份意见指出,要大幅提高稀土资源税征收标准,逐步实现稀土价值和价格的统一。随后,稀土价格便一发不可收,作为稀土下游产品,做节能灯的主要原料荧光粉,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暴涨了10倍,从年初250~300元/公斤,最高涨到3000元/公斤,让节能灯企业措手不及。
作为浙江省节能灯企业最大聚集地——临安,很多企业减产甚至面临停产。“转型升级,转型没方向,升级连个机会都不给你。”一家去年年销售额做到5000多万的节能灯企业主说,他已经将自己能抵押的东西都抵押了,但囤粉有限,只能减少生产。
A》》有粉的不舍得用没粉的生产不了
穿过临安市,沿着长西公路一直深入,就到了临安市高虹镇,这里聚集了临安70%以上的节能灯制造企业。全国近40%的毛管由临安生产。而荧光粉涨价影响最直接的,就是毛管生产企业。
只有两车道的长西公路曾经让高虹镇的老板们很烦恼,因为这是高虹镇通往外界的重要通道,原材料从这条路进,货从这里出,曾经,这里一天会有3万多次车辆进出,如果不小心发生一点小刮蹭,整条路就瘫痪。因此大家都在呼吁,要加宽马路。
昨天,记者经过这条不宽的柏油马路,车辆很少,进去出来没有碰到一辆货车。
“平均减产至少30%。”这是临安市照明行业协会会长张林夫的保守估计。
张林夫还是临安最大的节能企业杭州宇中高虹照明电器董事长,公司年产毛管超2亿支,全国仅3家,全在浙江。“我们产量今年也减少了20%左右。”张林夫说,八成以上企业都减产,有小部分已经面临停工。
一个20W的节能灯毛管,荧光粉用量大概1克,半年前,成本不到3毛,而按照现在荧光粉2500元/公斤算,一个20W的节能灯毛管荧光粉每克成本2.5元,而之前一根毛管的出厂价就3.5元左右。“如果5月份前没有囤粉,现在根本就不用生产,做一支亏一支。”杭州临安科博电光源照明的负责人说。
原料成本暴涨,但销售价格涨不上去,是节能灯制造企业的切肤之痛。“涨到1000元的时候,就不敢囤粉了,总觉得价位很高了,等着它下来,结果越等越没希望。”临安一家节能灯企业老总说,现在企业减产已经超过70%。虽然粉的价格目前基本稳定在2500元/公斤,但这个价格进粉现在也没办法生产,因为其他企业的“粉价”都在1500元/公斤一下。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外几大照明巨头较早嗅到我国稀土产业政策调控,大量采购稀土荧光粉。其中一家就从我国多家荧光粉生产企业采购各类稀土荧光粉共计500多吨。”浙江省照明电器协会理事长翁茂源说,国外照明企业囤粉将节能灯成本拉低,导致国内节能生产企业价格难以提高。甚至出现生产一支亏一支的局面。“可能还要过个半年,等明年那批便宜的荧光粉消化完,价格就能提上去。”
用于商场、酒店的高功率PL节能灯,让宇中高虹今年喘了口气,因为在韩国占据了40%以上的市场份额,生产企业又少,因此荧光粉一涨,宇中高虹在韩国报价很快上涨,“我们是按照荧光粉2000多元/吨的成本报价,对方都接受了,这块成了今年的利润增长点。”张林夫说。
可是,这样的幸运儿太少。
B》》 “囤粉”盛宴不是谁都玩得起
5月份,在一次节能灯环保会议上,张林夫大胆预计,荧光粉价格还会再涨,建议有能力的企业可以适当囤粉。因此,很多囤粉获利的人把张林夫看作是“送财童子”。
其实,与离宇中高虹近在咫尺的杭州临安景亮照明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景亮很早就开始吃进原料。在业内,汪景亮一直是个不按寻常出牌的人,这次也是,吃粉早,但却减少产量,20多条生产线,如今在生产的只有10几条。
“现在,各家囤粉数量和价格都是保密的,但通过上游企业几家囤粉比较多得企业彼此心里都清楚。”翁茂源说,景亮和宇中高虹都是囤粉比较多的企业,今年的用量基本都囤足了。
但囤粉并不是谁都玩得起。
稀土开采出来,到分理厂分离出不同的下游产品,其中就有荧光粉的原材料,临安的囤粉企业其实囤的不是荧光粉,而是荧光粉的原材料。
“以前,荧光粉的付款周期有90天,今年5月份开始,不仅要付清全部欠款,而且合同有效期就只有2天,换句话说,2天内不把钱打给原料公司,那么合同就作废。”张林夫说,这对企业的资金要求就非常高,有一次,他就一周内打了8000万给原料公司。而荧光粉都是分批生产过来的,并不是一次性交付。
宇中高虹一个月的荧光粉用量是20吨,如果按照1500元/公斤计算,6个月用粉量就要占用资金1.8亿元。对于上规模的企业来说,本身实力强,银行业支持,而对于大量年销售几千万1个亿的企业来说,就算嗅觉灵敏,要拿什么来囤粉。眼看着人家吃进粉都不用做就赚钱,如何保持平和心态。
尽管如此,临安很多企业仍然不惜一切,抵押房产、民间借贷,先吃进粉再说。
然而,制造的积极性还是提不起来。“东拼西凑,凑了1000多万去买粉,不舍得用。”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节能企业老板说,如果生产,现在下游产品价格还没涨上去,利润空间非常薄,不生产,员工客户都被人挖走,生产线生锈,真的左右都动弹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