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高尔夫球场:地产商的“猫耳洞”?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2 12:01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高尔夫球场:地产商的“猫耳洞”?
高尔夫球场增长已成疯狂之势,我们期待让坚强起来的法律来惩治这个祸害土地的凶手自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以来,国务院和中央各部委至少下发了10道禁令。今年4月11日,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委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高尔夫球场综合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开展高尔夫球场综合清理整治工作,并在今年6月底前,将本地区所有球场名单及违规球场清理整治情况进行汇总并上报国家发改委。虽然限购令频发,但“顶风建场”现象却愈演愈烈,18洞、27洞、36洞……一个个黑洞中隐藏着对大片土地的违规侵占,对大量水源的疯狂掠夺,对民众利益的肆意侵害,对党纪国法的公然戏弄。高尔夫球场缘何疯狂增长?

  据报道,全国目前有高尔夫球场近600个,正规审批的仅10家左右。从2004年发文至今叫停的这7年间,各地仍然又建设了400多家。

  一个高尔夫球场占地少则千亩、多则上万亩。人们不禁要问:这些高尔夫球场如何能获得立项并运营?

  球场与GDP息息相关

  我国近年来高尔夫球场野蛮增长,而中国境内高尔夫球核心人口中,将高尔夫球真正视为运动的人并不一定占多数。而在房地产业界看来,如果没有配建别墅等高端房地产项目,中国的高尔夫球场至少七成以上亏损。

  在高尔夫球项目重新进入奥运之后,国内产业界就开始欢呼“高尔夫地产将迎来黄金10年”。广为流传的数据显示:欧美高尔夫别墅的平均升值幅度是其他别墅项目的6倍,在中国,高尔夫别墅比其他别墅的价值至少高出20%-30%。

  一些地方政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高尔夫项目野蛮上马,缘于认定招商引资时“没有高尔夫,招不来金凤凰”。内地一些地方的GDP和实际利用外资情况与当地高尔夫球洞数高度相关的论点则与“招商论”遥相呼应,传达着高尔夫球项目越多,当地利用外资情况越乐观,经济越发达的意念。

  疯狂增长背后谁是推手?

  在过去7年中,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对高尔夫球项目一直默默支持。相关资料证明,一些违建项目正是地方政府故意“放水”才得以通过,并野蛮生长至今。

  我国究竟有多少高尔夫球场,虽然近年来中央相关部门曾几次摸底,但一直未见官方数据。据北京林业大学高尔夫教育与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11年5月,全国共有高尔夫球场600座左右,但全国正规审批通过的高尔夫球场只有10家左右。

  这与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张小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的595家较为吻合,“595家”也是近年来鲜见的官方渠道数据。

  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庄户村旁一处高尔夫项目,曾历经国土部门3次调查,两次中央部委高层批示。2009年,该项目被国土资源部列为重点督办项目,成果仅保留了一年即“死灰复燃”,不得已,高层再次批示查办。

  在2010年国土资源部通报的8起案件中,有4起都涉及违建高尔夫球场,其中地方政府违规占半,这些违规项目都得到了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局长李建勤?就曾表示:“2010年,地方政府主导的违法违规用地问题严重。”

  偷换概念躲避审查

  我国近年来一直对高尔夫球场持不提倡发展态度,项目需要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审批。从近年来媒体曝光的案例可以发现,大部分未经审批的高尔夫球场通常用偷换概念的形式,以体育公园、生态园、休闲园、绿化项目、新农村建设等名义经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审批建设。比如海南省拟以筹集自然保护基金的名义在自然保护区内划定“实验区”建设高尔夫球场。北京曙光村就“以绿养绿”的名义,在防灾教育公园里开发高尔夫练习场。

  在建设过程中对农田、林地的侵占,相关执法部门则视而不见。安徽巢湖和县官员就因违规支持高尔夫球场建设被处罚。《人民日报》则曝光了安徽一家位于肥西县国家4A级景区内,肥西县政府相关部门则将一宗地分3次申报,巧妙躲过国务院。河北省沧州市2010年被曝光的一处高尔夫俱乐部占用土地5000亩,却没有审批手续。河北省鹿泉市众诚俱乐部以“生态观光园”之名,廉价违规“租地”千余亩,“偷建”高尔夫球场。扬州东高泄洪道擅建高尔夫球场,该项目获批的仅是湿地生态旅游和体育项目,而非高尔夫球场。

  就在几天前,北京燕西台高尔夫借道“绿隔”瞒天过海事件也被媒体曝光。所谓“绿隔项目”,是北京在三环到五环之间的一个绿化工程。由于绿化隔离地区规划面积较大,总绿化面积达125平方公里,以“绿隔项目”为名义的高尔夫球场应运而生。记者了解到,一般而言,为保证“绿隔项目”顺利推进,“绿隔”政策地区的旧城改造和新村建设审批手续办理,包括立项、规划、土地等采取了“一条龙”集中审批方式,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开工、工程监理等手续均按照简化程序,绿化隔离地区的建设项目审批手续因为涉及旧城改造,建设项目审批手续更加简单快捷。业内人士透漏,“绿隔”政策一定程度上成了高尔夫球场大行其道的一个绿色通道。

  上述现象仅是全国600多家球场的缩影。据调查发现,2004年以后,高尔夫项目在登记信息中大都回避了“高尔夫”的字眼。因此如果没有实地勘察,这些项目很难进入监管视线。目前大部分未获审批的球场仍以偷换概念的形式由地方进行审批。据业内人士分析,一些地方政府将高尔夫球场看做是拉动经济的好项目。从立项开始,开发商和当地一些部门就以各种名义掩人耳目,而建设过程中对农田、林地的侵占,相关执法部门则视而不见。很多开发商以高尔夫球场建设为由大量圈地,然后在球场周边开发房地产项目,用高尔夫球场带动房价、地价上涨,创造多重利益。

  从确定18亿亩耕地红线后,中央政府出台的保护耕地文件、制度甚至法律非常之多。但这一系列制度、文件、办法在强势的地方政府、财大气粗的开发商面前或已一文不值。

  “在保护耕地这个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上,现实生活中依然有着法律与权力的纠结。”专业人士表示,现在,建高尔夫球场增长已成疯狂之势,我们期待让坚强起来的法律来惩治这个祸害土地的凶手。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