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绿色产业妆扮彩云之南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2 12:01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魅力云南、锦绣之都,秀丽的风光一直令人艳羡,生机盎然的这片热土更令人心生向往,生态农业、生态矿业、生态经济喷薄而出。在王安康、阮鸿献、马永升、颜语、黎雨、张源渊等一批敢为人先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努力下,这抹绿色正在彰显出异样的魅力……

  南磷集团南磷集团::走绿色发展之路

  云南南磷集团是以能源、磷化工、氯碱化工、精细化工及磷产品深加工为核心产业,集研发、生产、经营、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化工产业集团公司。现有下属全资子公司及中外合资企业23家,职工4000余人。自1997年以来始终保持黄磷和赤磷出口中国第一,自2004年起成为中国第二大磷酸出口商。

  上世纪90年代初,正值国家鼓励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南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王安康抓住机遇,于1995年在云南嵩明投资建设第一个黄磷生产厂,开始走工贸发展的路子,使南磷集团较纯贸易公司有了更为稳定的货源保障。此后,集团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黄磷出口企业,并于1999年成立了云南南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集团化发展。

  回顾这些年来的发展历程,集团正是本着自主创新之路。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着企业创新转变、转型升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质量型转变,使企业向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转变、向着绿色发展之路转变的。南磷集团董事长王安康谈及此颇有些感概。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集团在新项目建设和老项目技术改造中通过引进新技术和新工艺每年将节约折合标准煤31.69万吨。集团抓住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科技突破来推动循环经济建设与发展,重点是清洁生产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资源回收和再循环技术、资源重复利用和替代技术、化工新材料开发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等,逐步建立企业科技创新机制和化工新材料发展体系,从而提高了公司自主创新的能力。

  相关负责人介绍,集团一直都很注重品牌的建设和社会责任,以自主品牌推动企业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从而更好地参与到国内国际竞争,实现了经济可持续发展,集团的发展一直伴随着科技进步和观念创新,坚持走开发、利用、整合、延伸产品功能、并提升传统产品技术含量的发展道路。并严格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废弃物和再生资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有理由相信,只要一如既往地关注社会责任,积极采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营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云南南磷集团一定会实现百年企业的发展目标。(配图:南磷集团董事长生活照)

  一心堂:成就幸福生活

  云南鸿翔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医药零售为主业的大型民营企业,现有员工近万人。1350余家一心堂连锁药店覆盖云南全省并延伸至广西、贵州、川渝、山西等省市地区。

  在鸿翔一心堂,“以人为本”一直以来都是其办企的指导思想。董事长阮鸿献常说,打造一支思想硬、技能好、受欢迎的队伍是鸿翔一心堂人才发展战略目标。

  鸿翔一心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员工鉴署劳动用工合同达到100%。重要的是,一个上万人的企业从未发生一起因劳动纠纷引发的集体上访事件。

  公司还建立了由行政、公司工会、员工代表共同组成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制定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成立了“女工委员会”,进一步保障了员工权益。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集团“不裁员、不减薪、不欠薪”的行动受到员工的极大拥护。

  据了解,公司每年拨款300余万元专用于对员工的各种培训。为培养优秀人才,集团先后与清华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名牌大学联合办班培养SMBA管理人才;与云南农业大学、昆明医学院、云南省中医院挂钩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迄今已有67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在清华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学习深造。20个子公司经理、50个部门经理、300个店长列入了公司制定的计划投资300万元重点实施人才培养与储备的"2530"工程之中。

  快乐的工作和生活也是鸿翔一心堂历来的主张。

  阮鸿献每月底固定有一天“总裁接待日”接待员工,省外、地州的员工可通过电话、邮件、短信与董

  事长交流。各分部、分公司的总经理也设立了每月经理接待日。集团尽最大努力的做到,生病有看望、困难有补助、自然灾害有帮扶,努力让全体员工感到公司的温暖。

  另外,鸿翔一心堂员工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27.8岁。所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也成了鸿翔的特色企业文化,云南鸿翔药业职工篮球赛、云南鸿翔药业职工足球赛之类的活动不断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使员工无形中形成了公司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所以,公司的和谐氛围显得很浓厚。

  “鸿翔一心堂将继续努力,在和谐中取得更好的业绩,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阮鸿献如是说。

  五金机电商会:甘做孺子牛

  云南省五金机电商会是云南省工商业联合会直属团体会员单位。2008年8月8日经云南省民政厅批准核发云南省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是云南省第一家取得一级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组织。

  中国是五金机电产品生产大国,五金机电商品是云南省出口东盟及南亚国家的重点产品,云南省凭借与东盟国家地缘上的优势,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迅猛,已成为拉动全省对外贸易增长的新增长点和新亮点。

  云南省五金机电商会自成立以来,接待了越南老街省政府代表团、泰国华人青年商会代表团、泰国清迈商会等政府和商会团体,商会也组团考察了缅甸曼德勒、越南老街省、越南岘港市等地政府、企业、商会,与越南工贸部副部长阮成边就今后双方的合作达成共识,与越南老街省政府已达成在老街专门举办“中国五金机电名优产品”专项展会的合作意向。商会先后与越南、缅甸、老挝等国家的相关部门都签署了友好协议和网络链接。与越南老街贸易促进中心、越南老街青年企业家协会、泰国清迈商会正式签订了双方友好合作协议。在中越老街边境交易会上,商会参展展位达到50余个,成为最大的参展团,荣获越南工贸部部长阮辉煌亲自签发的最佳优秀组织单位的奖状。商会于2010年1月自筹资金在腾冲成功举办了“2010走向南亚(腾冲)高峰论坛”,

  与会的专家、学者、政府部门、企业家代表对本次高峰论坛-“企业(商会)搭台、政府唱戏”的首创先例形式给予了高度评价。为促进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另外,商会积极为政府与企业搭桥,组团考察了缅甸曼德勒、越南老街省、越南岘港市等地政府、企业、商会,与泰国、缅甸、越南等国家达成了太阳能、光伏照明、农业机械组装厂、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建设发动机工厂、建设物流基地等一系列项目合作意向。“商会为学习先进工作经验、寻找商机,不断组织企业交流互访,用新思路、新思维,请进来、走出去、多牵线、广搭桥、全方位、多渠道,从量的集聚到质的提升上实现经济的发展,不仅帮助了会员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思想观念上有新的突破,同时还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增加了商会凝聚力和影响力。”云南省五金机电商会会长张源渊介绍说。

  当然,昆明目前的五金机电市场的布局依然存在分散混乱、商贸规模依然较小、经济发力不足,带来了管理和技术水平落后、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和效率不高、零售总额

  低等问题。

  对此,张源渊表示,今后商会将进一步加强与各省市及国外政府、社团的交流,搭建更广阔的合作平台;完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设立会员之家,创办经济实体;

  邀请专家学者做专题讲座,加强会员行业标准培训,不断充实业务水平;搭建融资互助平台,及时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从而为云南省五金机电产品搭建“走出去,开创一片天”的桥梁。

  星耀:让企业文化溶于经营

  昆明星耀集团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现有12个下属经济实体,总资产近150亿元,年产值达60余亿元,共有员工4000余人,是涉足地产、商业、酒店、教育、医疗、体育、旅游、物业管理等多行业、多领域的大型产业化集团。

  “星耀集团从成立之日起,在抓好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努力培育和构建具有星耀特色的企业文化,通过大胆探索和创新管理模式,把企业文化建设活动融于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了企业文化在管理中的约束功能和导向作用,使企业在经营生产、运营管理、队伍建设、优质服务、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历史性跨越。”昆明星耀集团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颜语说。

  据了解,星耀集团发展过程中,已逐步形成了以城市复合型地产开发为龙头、综合性城市化运营为导向的“一体多翼”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并拥有一支专业、高效和灵活应对瞬息万变市场能力的管理团队。

  近年来,随着集团员工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职工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和层次也越来越高。为此,集团坚持把职工文体活动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丰富的文体活动为突破口,增强企业凝聚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例如:每年年初集团均规划出年度活动的目的与主题,建议并协助集团下属各业务单元

  开展音乐鉴赏、专业培训、读书、创建、公益等相关文化主题活动,同时开展,员工美术、书法、摄影、演讲比赛等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活动,到目前为止已累积开展近百项文化主题活动,使职工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最大程度的精神文化享受和心理满足。

  不难看出,通过企业文化的渗透,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改观,团队及参与意识大大增强,企业奋斗方向与发展目标明确,价值观明确,全体员工工作热情高涨,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明显增强。星耀集团也因此得到了发展。

  蒙自矿冶:探索企业党建新路

  蒙自矿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一家集矿产资源勘查、采、选、冶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民营矿业集团。在红河、文山、临沧、昭通4个区市依法拥有1000余平方矿业权,其主体矿区——蒙自白牛厂矿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银多金属矿。总资产近17亿元,有员工7200多人。

  2008年10月,因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蒙自矿冶面临严峻考验。困境当前,公司党委和党员主动提出为企业分忧,暂停党员先锋津贴发放,公司党委带领全体党员和职工与公司经营班子签订共同行动约定书,率先向社会作出“不停产、不裁员、不减薪,同舟共济战危机”的庄严承诺,迅速凝聚了广大职工共克时艰的决心。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蒙自矿冶集团董事长黎雨仍然十分感慨。

  正是这种凝聚力,使公司得到了飞速发展。

  早在2003年初,在企业濒临崩溃的关键时刻,公司党组织就曾发挥了重大作用。他们深入各个基

  层分片包干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维护了员工队伍和矿区社会稳定。同时,协助公司经营班子确定了“资源控制、规模经营、科技强企、党建保障”的企业四大发展战略,建议并促成与中南大学联合创建了中南大学产业化基地,共建产学研绩效平台,为身陷困境的企业重振雄风、跨越发展插上翅膀。

  根据新时期党建工作要求,蒙自矿冶公司党委结合非公企业的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非公企业党建十六字方针,即“政治导向,政策把关,思想工作,服务生产”。通过开展“三帮五带”、“一岗双责”、“四讲四学”等活动,激励和带领广大

  党员争先创优做表率,立足岗位创佳绩。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得到有效增强,党组织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党员得到职工群众的信任和认可,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有力地推进了企业的各项改革,促进了生产经营蓬勃发展。公司一跃成为云南省百强企业,红河州非公企业纳税大户。

  不难看出,正是蒙自矿冶公司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民营企业党建路子,通过开展“创先争优”、“三帮五带”等切实有效的活动,在企业和员工中树立了党的崇高威望,增强了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有力的促进了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昊龙昊龙::赋予资本伦理道德

  云南昊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现已形成以矿产、水电、房地产、建材为主业,化工、建筑、物流、服务业等多业并举的格局。集团控股参股公司30家,总资产50亿元,从业人员7000余人,包括了350名下岗职工和100名残疾人。

  “我们中国的民营企业家,要赋予资本以体温、心跳和伦理道德。作为一个从农村里出来的农民的孩子,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深切地体会到,昊龙集团能有今天的成绩,与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分不开。只有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发展了,昊龙集团的发展才更有意义。因此,集团在优化企业管理的同时,还要致力于改善民生,造福社会。”昊龙实业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裁马永升说。

  实际上,昊龙人这么说,也一直这么做。

  据了解,昊龙集团每到一处,首先做的,就是与当地老百姓沟通。在开发牛栏江的水电资源时,

  集团在签订协议之初,就充分考虑到当地农民的利益。昊龙人认为,当地的农民才是大地的主人、河流的主人,所以对待他们的土地,不能简单地买断,要考虑失地农民的后路,考虑他们的一生。

  为了和当地百姓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集团于2009年成立了鲁甸县鸭子塘农业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议的样板工程之一,并逐步把鸭子塘自然村建成农业旅游生态观光园。截止到2010年11月合作社人均纯收入达5800元,同期人均增加3544元,达到了中央提出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新农村建设标准。马

  永升说,不久的将来,这里将远远胜过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马永升和他的昊龙集团乐善好施,也是远近闻名的。在当地,几乎是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昊龙人的身影。集团10余年来,在积极支持地方建设、参与公益事业等方面对社会捐资累计超2亿元。

  “所有的成绩也只能代表过去。最近集团提出了‘十二五’发展目标: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达160亿元,年上缴税金25亿元,新增就业人员5000余人,带动相关就业人员30000余人。”这是马永生的决心,也是一个“青春昊龙、和谐昊龙、品牌昊龙、百年昊龙”的愿景。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