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画投资重现江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2 12:01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作者: ■席昱梅
《瑞鹤图》《龙凤仕女图》是现存两幅最早的帛画作品在中贸圣佳国际拍卖公司的今春拍会上,画家穆益林的一幅帛画《瑞鹤图》(13.6平尺),经众多藏家竞拍,最终以160万元的高价成交;紧接着在北京瀚海的春季拍卖会上,一幅仅3平尺的帛画《晓月荷云》估价为12万-15万元,最终以32万元落槌。随着槌音落定,帛画也跳入了艺术投资者的视线之内,拔动了艺术品收藏家们的心弦,可谓是帛画试水当代艺术品市场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中国帛画今天的引人注目,有其必然的原因。它本是中国画的源头,是指画在平面丝织品上的画,考古所称的古代帛画以及中国画中与纸本画对应的绢本画,本质上都属于帛画。中国画历史若仅从西周算起至今也已3000多年,直至考古发现第一幅纸画《墓主生活图》的晋代这1500多年中唯是帛画,即中国画历史的前一半是帛画独领风骚。后一半的1500多年中,帛画与宣纸为主的纸质绘画并存,其中晋代至元代近800年里仍以帛画为主,元代到现在的800年里才逐渐演变为以纸质绘画为主。楚汉帛画作为中国文明的经典享誉世界,历代帛画中不少精品被世界各国博物馆珍藏。可见中国画的历史主要是帛画的历史,帛画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中谱写了中国画开创、发展直至成熟的一段很长的令我们华夏儿女为之骄傲的辉煌历史。
帛画也是中国文明史上原创的独立画种,帛上创造的绘画技法、图式在勾勒墨线的基础上分两个方面:一是以黑白图形为主的水墨淡彩体系,如战国时期的楚国帛画《龙凤仕女图》和《人物御龙图》,东晋顾恺之的《列女仁智图》直至历代在丝帛上创作的水墨、浅绛山水,淡彩的人物、花鸟、山水以及泼墨大写意人物、山水、花鸟等画;二是以色块图形为主的重彩体系,如西汉时期马王堆一号墓和三号墓的T形帛画,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和《女史箴图卷》,梁萧绎的《职贡图卷》直至历代在丝帛上创作的重彩人物仕女、青绿山水、金碧山水、重彩花鸟画等画。
中国画古称丹青,意味着中国早期绘画以色彩为主。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绘画不同的中国意象色彩体系在帛画中建立和完善,从马王堆帛画的出土引起了世界的震惊来看,除了考古方面的因素之外,它那强烈的重彩效果震撼了国内外艺术界,让人们对中国画的色彩表现刮目相看。由于丝绸材质的特性,帛画的色彩效果丰富,强弱有致,浓淡随意,靓丽干净,色墨关系调和,表现力强,与纸上绘画的色彩效果明显不同。宣纸上色彩效果比较温和含蓄,自有特点,但色彩的明度和纯度的宽容度不如帛画,高饱和度的色彩与墨色关系不易调和,色彩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无法与帛画重彩比肩,也不如西洋和东洋的绘画色彩有张力。
自唐代开始纸上绘画后,中国画家把在帛上创造的绘画技法、图式和对绘画法度的要求转移到麻纸和宣纸上。纸上绘画重点承继了帛画的水墨体系,起初时与帛画是异质同法,经过一千多年的演变至今,渐渐变成异质异法,建立了与帛画截然不同的唯有宣纸才有的水墨表现体系,宣纸画完成了自己的蜕变,形成了一个完整、独立的水墨系统,成为与帛画并列的独立的画种。尤其是当生宣纸用作画纸后,它的渗透、晕化特点拓展了水墨的表现力,具有笔墨变化丰富、审美效果符合当时社会中以阴阳、黑白洞穿、归纳万物的人文精神等特点,很多人乐此不疲的研究宣纸的性能、探索表现技法,各个时代涌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和绘画名家,将宣纸上的水墨画推向了高峰,百花齐放、多姿多彩,一代又一代的课徒教育更不断强化着宣纸水墨画的传承,宣纸水墨绘画逐渐从支流发展壮大成为中国画的主流。
同时,中国帛画未能有众多的画家清醒地视其为珍贵的独立画种矢志投身研究,渐渐隐退为与宣纸绘画的画法一样、只是材质不同的绢本画,成为宣纸绘画附属的辅助性的画种。
一直执着于帛画研究创作的穆益林表示,近百年来连这绢本画也渐渐被人轻视,不少人还以为它仅在仿古时所用。由于宣纸水墨画一枝独秀,让人一提到中国画便以为就是宣纸水墨画,不少人对“帛画”二字已颇感陌生;世人多以为中国画色彩偏弱不敌其他画种,遗忘了中国帛画的色彩震人心魄的魅力。这种长期的误解渐渐形成为不利于正确解读中国画的思维定势。
观察家们认为,随着帛画以崭新的面貌重出江湖,以往的误解和不良的思维定势以及宣纸水墨画一枝独秀的现象或将终止,帛画和宣纸绘画、独特的中国色彩系统和水墨系统将共铸中国画的辉煌,在世界艺坛上共领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