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郭世邦:“保证金”或变“管理费” 银行券商恐将损失万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2 15:0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据报道,监管部门拟推出一项针对客户保证金现金管理的改革。具体为券商可在客户授权下,自动"抓取"闲置保证金,并投资于银行间货币市场,以获取高于同业存款的收益。郭世邦先生撰文,分别从券商和银行的角度分析了此计划一旦推出,对双方均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他还提出,双方要遵循市场规律,变主动为被动,积极应对挑战。本网予以转载,以飨读者。

  

  原题:银行券商将失万亿蛋糕

  郭世邦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监管部门正在酝酿推出一项针对客户保证金现金管理的改革。具体内容为:每天收盘且完成资金清算后,券商可在客户授权下,自动“抓取”闲置保证金,并投资银行间货币市场,以获取高于同业存款的收益;次日开盘,保证金将自动完成转账,不会妨碍客户的正常交易。简而言之,投资者在与券商签约之后,其闲置保证金相当于自动购买了券商的现金类资产管理产品。

  如果此消息属实,那么对于广大的普通投资者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因为:如果投资者把闲置资金保留在券商交易保证金账户内,其获得的收益只是活期存款利息收入;即使投资者把闲置保证金划转至银行存款账户,享受的也仍是活期存款利息收入,部分银行可以根据客户要求开立一日通知存款等品种,有的银行推出了比一日高但比七日通知存款利率低的理财品种,也有的银行推出了隔夜理财产品或周末理财产品,以吸引投资者资金回流。但无论如何,这些产品或服务都取决于银行的意愿,并不是所有银行都愿意提供这些产品或服务。但如果上述消息属实,则对每一个投资者而言,就都能享受到货币市场理财收益,而且不需要每天在银行账户和券商保证金账户之间来回划转资金。

  但对银行和券商来说,却意味着丢失了巨型蛋糕。因为:

  对银行而言,银行之所以看重第三方存款业务,不仅因为托管费,而是看重庞大的有价值的客户群。这是因为,第一,进入股市的一般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账户的活跃度和质量都比银行普通储户要高,而且这部分人群中不乏高端客户乃至私人银行客户,而这恰恰是大部分银行追逐的对象;第二,客户交易保证金托管专户提供了大量低息资金,即使银行支付给券商的存款利率高于同业存款利率,但还是低于银行自身吸收存款的成本;第三,投资者除了要在券商开立交易保证金账户外,还需要在银行开立对应的存款账户,以实现资金划转,而这部分资金的成本更加低廉,这也是各行纷纷推出各种促销手段吸引投资者交易保证金回流银行的原因。

  但如果券商直接开展客户保证金现金管理,这就不仅意味着上万亿存放于托管银行的闲置客户保证金给银行带来的收益不再,而且投资者在银行开立的存款账户中的资金也有望倒流保证金账户。当然,银行可以推出比券商现金管理收益更高的理财产品来应对,但无论如何,银行资金成本加大、收益减少都是不争的事实。

  对券商而言,本质上肯定要减少券商的收益。因为:如果券商不对客户保证金开展现金管理业务,券商将会坐拥万亿客户保证金存款的利差收益,即银行以不低于同业存款利率向券商支付存款利息,而券商仅以活期利率向客户支付利息,两者之间的差额都变成了券商的收入。据上海证券报估计,全国百余家券商一年可实现的息差总收入约为120亿元。如果对这万亿资金开展现金管理,券商虽能获得管理费收入,但其所获得的管理费收入将远低于息差收入。不过虽然这对券商的经纪部门甚至券商整体是一个利空消息,但对券商的资产管理部门倒是一个利好消息,因为资产管理部门的收入将会因此增加,同时也能借机把券商资产管理规模冲上一个新台阶。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因此,客户保证金现金管理业务在券商中很快大面积铺开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无论是券商还是银行,积极性都不会很大,尤其是目前拥有较多客户的券商和银行更是如此。但在前期争夺客户的竞争中处于弱势的券商和银行,他们会积极响应,因为这是他们重新瓜分客户的好机会,也正因为有了他们这些鲶鱼,客户保证金现金管理业务只要开闸,就有望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直至全面开展。

  这就是市场的力量!

  (以上观点供网友参考,不代表本网立场)

  郭世邦博客:http://blog.ce.cn/html/50/501950.html

  更多内容请点击:网友热议

  (责任编辑:马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