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出口 促进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2 20:16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缩减贸易顺差 政策导向是关键
本报记者 刘红霞报道
一份数据,两种结果。可谓“让人欢喜让人忧。”
8月10日海关总署发布了最新的进出口数据。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外贸出口规模刷新历史纪录,达到1751.3亿美元,单月出口增速在经历4个月的连续下滑后回升至20.4%。7月份中国贸易顺差也达到了314.8亿美元,创下自2009年2月以来的新高。
在欧美债务危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的背景下,海关总署公布的强劲数据大大好于此前各方的预期,着实令人颇感意外。欧美深陷债务危机曾一度引发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速趋缓的担忧。但抢眼的7月份贸易数据,给市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民间智库安邦咨询金融行业研究员陈业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7月中国贸易好于市场预期,主要原因在于基数效应以及对新兴市场的出口增速较快。同时,国际经济发展预期减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所下跌,导致进口金额出现一定量的缩减。
“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致使部分企业融入全球高科技产业链整合中,高附加值产业出口已经初现规模。”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白朋鸣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过,在中国贸易顺差创30个月新高的同时,不少专家也第一时间关注到了其中的“坏信号”。美债信用评级下调、经济复苏乏力以及为应对当前危机而可能提前释放的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将使美元长期持续贬值,美元资产可能会严重“缩水”。继续扩大贸易顺差,增加外汇储备,显然是不明智之举。
此外,贸易顺差持续走高掣肘货币政策。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7月外贸顺差超300亿美元,估计外汇占款应超过3000亿元。但7月并未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又净投放,所以流动性又充裕了。
“缩小贸易顺差、减少外汇储备显然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最稳健的贸易政策。缩小贸易顺差不仅可以更好地应对全球债务危机,也可以有效地加快我国的产业结构步伐。”白朋鸣指出。
在白朋鸣看来,缩小贸易顺差,政策导向要起到主导作用。“政策导向一方面可以调整出口产业的发展热度,对于鼓励出口退税政策将更加谨慎;另一方面,可以在进口方面给予优惠倾向,推出减税政策,扩大进口渠道。”
国家高层似乎意识到了这一点。由商务部、财政部、海关总署等多个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扩大进口工作会议将在近期召开。在这个全国扩大进口工作会议上,减税等实质性推动进口扩大的细则将会正式出台。
在扩大进口的同时,出口也可能会受到抑制。“但7月份的外贸数据不足以说明贸易顺差会继续扩大,下半年中国贸易顺差将有所收窄。”陈业指出,随着近期贸易顺差扩大和出口增长加快,都使得人民币汇率将加速升值。而人民币升值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出口、增加进口,进而会促使下半年中国出口空间受到一定限制。
“从国际宏观经济走势来看,预计随着美国债务影响,全球经济增速将显著下降,出口压力将继续加大,预计第四季度我国出口量将有很大的下滑空间。”白朋鸣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中国还需要提高居民购买力,加大民生投入,扩大内需,为出口转内销带来市场,利用国内市场消化产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贸易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