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2045等永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5 04:16 来源: 信息时报
冷冻自己等待复活
2045年,对年轻人和孩子来说仍大有希望,但对中老年人和病人而言已是遥不可及。这个时候,同样具有科幻色彩的人体冷冻法可以派上用场。今年7月24日,“人体冷冻之父”、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艾廷格告别人世,享年92岁。但对于艾廷格和他的家人、朋友来说,这也许只是一次暂别。艾廷格毕生致力推动以超低温雪藏人类遗体,等待日后出现新技术时复活,他去世后理所当然地成为自己的实验品,冀望有朝一日能“死去活来”。
艾廷格的冷冻复活概念来自科幻小说。另外,他在二战中腿部受重伤但经过骨头移植后复原,令他更坚信自己的事业。艾廷格于1964年撰书介绍人体冷冻法,认为摄氏零下196度液氮(只有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下,躯体才免遭微生物活动的破坏)能完好无缺地保存尸身,若人类文明得以延续,总有一日医学能治疗人体任何损伤,包括冻伤、衰老及其他死因,死者即可以复活。1976年,艾廷格在底特律设立人体冷冻机构。
冷冻复活法自问世以来一直争论不休,尤其在提出之初更被认为异想天开,有尖刻的批评者将其比作“把汉堡包变回一头牛”。但三年后,医学界成功实现了首例心脏移植手术,这曾经也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任务。而如今很多器官移植也成为常规手术了。因此持乐观态度的人会想:今天再大的幻想,未必不是将来最普通的现实。
如今,包括艾廷格自己,他的研究所内共有106具冷冻遗体在等待复活。艾廷格的母亲是机构首位“成员”。跟艾廷格德研究所规模不相上下的,是亚利桑纳州的艾尔可冷冻研究院。在艾尔可,整体保存费用是12万美元。另外,有1000个仍然在世的人与艾廷格的研究所签订了冷冻复活协议。
对那些交给冷冻机构高昂的会费的人而言,当他们临终时,冷冻机构的紧急应对小组会赶到现场待命,一旦心跳停止,独立的第三方检视后宣告法律上的死亡成立并判断无需进行更多抢救,紧急小组才开始工作:遗体立刻被置于冰块中,肝素等抗凝血药被注入血管,防止血液凝结,同时也保证处于低温下的脑部得到足够的血氧供给。随后,遗体会被迅速运往冷冻机构总部,那里的医疗小组正在仪器边翘首盼望,真正的冷冻战役这才要开打。
人体冷冻的第一步就是尽可能减少人体中的水分,取而代之,灌注入含有甘油等复杂组分的冷冻保护剂,这一过程被称为“玻璃化”,大约要进行四小时,在这四小时中,电脑始终会监控着温度、流速、压力等对冷冻能否成功至关重要的参数。
到医疗小组用干冰将已经充满着超过50%冷冻保护剂的身体降温至零下130度左右时,玻璃化步骤即宣告完成。接下来,人体会被头朝下地放入一个充满零下 196度的液氮的绝热杜瓦瓶中——头朝下的目的在于,万一液氮泄露的意外事故发生,能最大可能地保存住宝贵的头部。
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人从这种超低温中复苏,但人体冷冻法的研究者还是乐观地预测这天不会太远,他们对干细胞与纳米技术都寄以厚望。目前还稚嫩的纳米技术如果发展成熟,也许能从分子水平上修复人体的细胞,届时,不仅癌症不是问题,冷冻过程中产生的伤害也可以逆转。
另一群可能获益于人体冷冻法研究进展的人群是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每年,都有患者未能等到合适的器官移植源就含恨离世。一旦冷冻人体的技术成熟,一方面,合适的器官能被完好地保存起来留待使用;另一方面,病情危重的患者可以选择在超低温中等待——也许数日、也许数月、也许数年——直至配型完美的器官出现。
两个老婆都复活了怎么办?
在冷冻所里,艾廷格的两位“邻居”是他的两任妻子,她们先后在1987和2000年去世。艾廷格曾经思考过一个严肃的问题:“如果有朝一日两个老婆都复活了,我该怎么办?”
艾廷格的顾客中不乏当今名流,譬如英国最红的选秀节目评委西蒙·考维尔就有此打算。他曾经和当时的英国首相布朗共进午餐讨论这个话题,据说布朗自嘲道:“我不确定到时候英国人会不会欢迎我回来。”
实际上,以上两个调侃代表了对“死去活来冷冻法”的伦理疑问。一是如果人人都长生不死,那么对地球来说问题很严重:死了的人、活着的人、还要出生的人,这个星球怎么挤得下?如此显而易见的危险,艾廷格自然思考过了,他的解决办法就如冷冻复活一样具有理想主义色彩:到那时,人们可以通过协商,轮流、错开地将自己冷冻起来一段时间,然后按照协议时间复活,就能平等且长久地享用地球资源了。
第二个疑问是,就算技术上真的成功了,未来的人凭什么要帮一群过去的死人复活?艾廷格这么想的:到了不用惧怕死亡的时候,人类在道德上能变得更好。因此,可以信任他们会帮助死去的人复活。他曾这么写道:“无论我们死于年老、疾病还是意外,迟早有一天,未来的朋友会执行唤醒我们的任务。”1分2分3分4分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