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广西梧州市:复兴西江航运 兴起西江产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5 09:0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广西梧州市:复兴西江航运兴起西江产业

  繁忙的李家庄码头一角。 梧 宣摄

  

广西梧州市:复兴西江航运兴起西江产业

  环境优美舒适的梧州市枣冲安置小区一角。 本报记者 童 政摄

  新闻背景

  新华电池、田七牙膏、龟苓膏……这些曾经在消费者心中的知名品牌,都产自广西梧州市。梧州是我国十大内河港口之一,水运十分发达。然而,随着周边地区公路、铁路等多种运输方式的兴起,梧州水运日渐衰落。

  面对新的形势,梧州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紧抓住梧州既是西江沿岸城市又是靠近东部发达省份城市这个优势,打造区域性枢纽城市、西江黄金水道中心城市和承接产业示范基地,使梧州成为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记者在广西梧州采访看到,西江百舸争流,街上车水马龙。今年上半年,梧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4.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6%,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15%。

  数据表明,梧州的产业发展和港口航运低迷的局面得到了根本的扭转。梧州市招商促进局局长赖群说,“以前我们是全民招商,东奔西跑,很难引进一家企业。现在我们进行的是专业部门招商和产业招商,在家门口每天都要接待好几批投资者,大家越来越看好梧州了。”

  西江还是那条西江,城市还是那座城市,梧州何以在最近几年迅速发展?梧州市委书记刘志勇认为,梧州既不是工业基地,也没有大产业大项目布局,能发展这么快,主要在于增创了发展新优势。

  “正是通过复兴西江航运、建设特色园区和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梧州市突出了发展特色,破解了发展困局,增创了发展新优势,形成了交通、产业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格局。”刘志勇说。

  建设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

  创造西江航运新优势

  “以前从梧州到南宁要走整整一天,司机们都说跑完一趟路要‘三补’:补胎,补气,补精神。”梧州当地的老司机陈师傅这样对记者说。以前南梧公路的弯曲、颠簸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如今,司机们驾车行驶在宽敞平坦的高速公路上,4个小时就可以从梧州跑一趟南宁。自2008年以来,梧州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10条、铁路4条。

  随着梧州市被确定为国家西部大开发广西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按照广西提出的“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建设”战略部署,梧州开始重新审视西江航运。

  “水运,是大自然赋予的交通线,成本低、运量大、污染小,占地少。从古到今,水运都曾扮演着经济社会发展大动脉的角色。随着东部产业的进一步转移,古老的西江航运又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梧州市市长王凯说。

  目前,梧州市正以西江黄金水道建设为重点,在长洲水利枢纽坝上加快建设赤水港、三坡码头;在坝下,加快建设李家庄码头三期、紫金村码头,通过一批港口码头建设,尽快形成梧州港5000万吨的吞吐能力。与此同时,梧州正联合上下游城市加快实施西江航道整治工程,使通航能力在1000吨向2000吨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3000吨。

  “随着东部产业的转移,我们码头的吞吐量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预计今年吞吐量将达到20万标箱,占广西内河集装箱运输的70%,成为广西内河集装箱最大的码头。目前,正在续建泊位,力争在5年内达到50万标箱的吞吐能力。”中国外运广西梧州有限公司总经理植秀容说。

  梧州市交通局副局长陆步强告诉记者,单一的西江航运在现代运输格局中并不具有大的竞争优势。现在梧州西江黄金水道建设一方面与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相结合起来,建设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另一方面与沿江产业结合起来,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突破了以往就西江发展西江航运的思路,从而创造了西江航运在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的新优势。梧州的港口货物年吞吐量5年间增长4.9倍表明,梧州已形成国内区域性枢纽城市雏形,融入“广佛肇”城市圈变为现实,古老的西江航运又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马常艳)

  

广西梧州市:复兴西江航运兴起西江产业

  梧州市枣冲安置小区的孩子们在小区的运动器材上玩耍。 本报记者 童 政摄

  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园区

  创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梧州的产业发展随着水运的发展而发展,电子产业、再生资源加工、陶瓷、不锈钢等特色产业正是基于西江航运的基础转移进来并形成集群。”梧州市工信委主任李旭长说。

  记者来到梧州工业园区的中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家曾因资金链断裂陷入亏损困境的企业,通过引入东部地区有实力的资本,加快自主创新步伐,迅速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连续4年保持产值、税收、利润三项经济指标以超过100%速度增长。

  梧州工业园区在连续多年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3位数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3.2亿元,同比增长114.7%。园区管委会主任陈绍霖告诉记者,现在要求进驻园区的企业很多,但园区坚持“三品一电”的发展方向,凡进驻的企业必须属于食品、药品、化妆品和光电类产业,必须有利于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我们意识到园区只有具备特色才会有竞争力,近年来我们‘腾笼换鸟’,把不符合园区发展定位的企业调整出去,以特色制胜,成功吸引了大批企业进驻。”陈绍霖说。

  近年来,梧州市加快建设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梧州工业园区、梧州陶瓷产业园区等千亿元园区和百亿元园区,园区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顺利通过国家“城市矿产”基地初审,30万吨再生铜、30万吨再生铝等项目加快建设,已有37家企业入园;梧州陶瓷产业园区已有23家企业入园,建成生产线58条。长洲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建设,初步形成了冶炼—热轧—退火酸洗—冷轧—制品的产业链。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创造持续发展新优势

  今年6月18日,在第八届中国森林城市论坛上,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梧州市“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梧州市森林覆盖率达74.8%,连续10年居广西第一。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梧州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举措之一。梧州市委、市政府认为,全市民生得到明显的改善,市民的幸福指数得到提升,也是城市发展的优势之一。在西江航运与产业日渐兴起之后,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无疑能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吸引力,使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源源不断地向梧州集聚,从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冲”整治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梧州市万秀区的平民冲、冰泉冲和石鼓冲地质构造较脆弱,民宅依山而建,每逢暴雨天气极易出现房屋倒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2万多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彻底消除隐患,梧州市在2009年启动“三冲”整治工程,计划投资近20亿元搬迁7098户约29100人。目前该工程已搬迁4404户20600人,搬迁居民住进了配套齐全的花园小区。

  在居民搬迁之后,“三冲”地带通过削坡、回填土方,加固、绿化美化边坡,综合规划治理,整体开发建设。同时结合旧城改造集约利用土地建设新区,改善环境,使生态环境得以恢复,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梧州市万秀区区委书记黄恩说,“三冲”整治从群众意愿出发,创造性地把整治地质灾害与改善群众居住环境相结合,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推进,做到了依法拆迁、阳光拆迁、和谐拆迁。

  梧州市政局副局长封雷说,除了“三冲”整治,梧州市“安居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廉租房、公租房建设100万平方米,完成经适房、限价房建设100万平方米,完成旧城改造、棚房区改造100万平方米。

  安居之后还要乐业。梧州市明确在“十二五”期间,安排30万人就业,并实现3个100%,即凡符合条件且有意愿的大学毕业生要100%实现就业,无特殊情况的零就业家庭要100%实现有1人以上就业,不再升学的初中、高中毕业生要100%实现参加职业培训。

  记者在梧州看到,随着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三冲”整治工程的迅速推进、“安居”“乐业”工程深入实施,梧州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责任编辑:马常艳)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