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广东:“十二五”期间2.38万亿投向六大重点工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5 10:3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深圳8月15日讯(记者杨阳腾)广东省“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情况新闻发布会8月13日在深圳举行。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王亚明表示,为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以规划带动项目建设,以项目促进规划落实,确立中长期规划对重点项目布局的指导意义,“十二五”期间,广东省继续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重大项目建设坚持以“十二五”规划纲要为主导,统筹兼顾经济与社会发展,民生与产业发展,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注重区域协调发展,科学合理配置资源,强化支撑带动作用,保障规划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重大项目总投资3.5万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2.38万亿元,重点建设六大工程。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围绕突出优化布局和调整结构,进一步增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十二五”期间投资15230亿元。重点推进“四大体系”建设,包括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能源供给体系、水利保障体系和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深圳至茂名铁路、广州至乐昌高速公路、岭澳核电二期、华润海丰“上大压小”、沿海LNG接收站以及水利和信息网络等项目,形成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体系。到2015年,轨道交通里程达到5000公里,其中,城际轨道交通达到约70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6500公里;港口货物年通过能力达到13亿吨以上;民用机场旅客年吞吐能力达到1.2亿人次。到2015年,省内电力装机容量达到约1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占全省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油品供应管道和天然气供应管道里程分别达到2900公里和3300公里。到2015年,地级以上城市防洪潮标准达到100年一遇以上,县级城市达到50年一遇,主要乡镇基本达到20至30年一遇;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力争达到90%以上。到2015年,全省互联网普及率达70%以上。

  二是现代产业建设工程。“十二五”期间投资5360亿元。加快建设全球重要现代产业基地,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突出重点领域,大力发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节能环保、太阳能光复、核电装备、风电、生物医药、新材料、航空航天和海洋等重大产业,建设中新(广州)知识城起步区、湛江钢铁生产基地、湛江东海岛、惠州大亚湾、揭阳惠来和茂名四大石化基地、彩虹4.5代AMOLED生产线、散裂中子源等项目,提升产业竞争力,形成结构高级、布局合理、发展集聚、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15年,建成10个产值超千亿元的现代服务业基地,形成10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60%;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6%,优势传统工业增加值占传统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4%,形成5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区,打造3个产值超千亿元的龙头企业;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突破2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基地。

  三是宜居城乡建设工程。“十二五”期间投资1240亿元。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生活设施,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到2015年完成200条城中村改造。推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交通、通信、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建设一批具有滨海、滨江岭南特色的小城镇和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开发的新市镇,实施岭南特色老街区复兴工程。大力建设宜居乡村,开展“万村百镇”整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事业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四是绿色生态建设工程。“十二五”期间投资1230亿元。加快建设和完善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深入推进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加快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提高固体废物安全处置水平,推进生态省建设,大力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全面维护生物多样性,创建生态示范区,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到2015年,全省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5%以上,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75%以上;全省地级以上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标准的天数占全年比例保持在95%以上;全省各县均建成1座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重点监管单位危险废物安全处理处置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

  五是民生保障建设工程。“十二五”期间投资370亿元。加快推进社会救助体系、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设保障性住房、国家级工伤康复基地、残疾人康复基地、华南特殊教育学院等项目,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加强体育场馆和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推动体育产业与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的互动发展。强化粮食等重要物资储备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全面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六是文化强省建设工程。“十二五”期间投资370亿元。优先发展教育,加强高等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工程建设,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省。到2015年,全省普及学前到高中阶段15年教育,各县(市、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达到85%以上;全省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300万人以上;全省市、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行政村(社区)文化设施全部达标,珠三角地区达到全国一流水平;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5%,成为国内重要的文化内容生产与创新基地。

  王亚明表示,“十二五”期间,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我们要加快谋划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成投产一批重大项目,充分发挥重大项目作为实施规划纲要的重要载体和重大抓手的作用,不断提高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提升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推动广东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永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