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格尔木:民生建设为经济发展添动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6 10:0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格尔木:民生建设为经济发展添动力

  “格尔木地处荒漠戈壁的深处,气候恶劣,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为了改善环境,近年来,我们加大城市生态建设和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打造了一个绿色宜居的格尔木,环境和民生的改善也为经济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格尔木市市长王林虎对记者说。

  重视生态绿化建设

  记者来到格尔木时,正赶上市里在中心广场举办红歌会。傍晚的格尔木清爽宜人,中心广场上已经聚集了很多人。“最近我们每天都来看节目,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格尔木市第十一中学教师朱文华说。

  谈起格尔木的变化,朱文华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954年的春天,慕生忠将军带领千余人的筑路大军来到格尔木河畔时,这里没有一棵树。扎下大本营后,慕生忠带领筑路勇士从西宁运来几车柳树枝,在格尔木河两岸栽插。当时,慕生忠在青藏公路工程管理局招待所的房前屋后插上柳枝,并给它起名“望柳庄”。

  如今,第一批建设者种下的树苗已经长成参天大树,格尔木也变得郁郁葱葱。

  “格尔木人对绿色、对水的渴望非常强烈,长期以来我们都很重视生态绿化建设,致力于打造一个生态宜居的格尔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幸福生活指数。”格尔木市水利局副局长袁军对记者表示。

  据统计,仅2010年,格尔木市城市建设管理就完成投资5.47亿元,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水平明显提高。城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75%、95%和87.6%。城镇居民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提高到6.16平方米,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19.46%和19.69%。

  为民生建设提供保障

  格尔木市教育局副局长张瑞国介绍,格尔木市在青海省率先实现了从小学到高中的12年免费义务教育,实现了高中无择校的教育均衡发展,今年还将大力推行减免学前教育费用的新举措。

  教育事业的发展只是格尔木市大力发展民生的一个侧面。

  王林虎告诉记者,近年来,格尔木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形成了“以小财政办大民生”的思路,改善民生取得显著成效,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以小财政办大民生”关键是要有经济作为基础。王林虎告诉记者,格尔木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改善民生,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良性互动。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06亿元,较“十五”时期末增长1.47倍。

  (责任编辑:马常艳)

  “地方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持续改善民生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支撑和保障。”王林虎说,“十一五”时期,全市累计投入民生领域资金30.5亿元,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63.6%,全市民生事业发展进入历史最好时期。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851.6元,较“十五”时期末增长87.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6元,较“十五”时期末增长1.06倍。

  关注民生,促进就业是前提。近年来,格尔木深入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全面落实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积极开拓新增就业岗位,全市就业形势日趋好转。“十一五”时期,新增城镇就业682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正是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格尔木的社会保障体系才得以不断完善,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高。据统计,“十一五”时期,68%以上的财政资金投入到了民生领域。到2010年底,全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6296人,参保率达到92%以上。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为100%。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1平方米增加到28平方米,农牧民人均住房面积由18.83平方米增加到35.86平方米。

  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阿风云是一位家在西宁的蒙古族姑娘,她2004年随着公司的业务拓展来到了格尔木市的昆仑经济开发区工作。“格尔木绿化好,环境舒适,住房条件、教育环境都很好,就业前景广阔,很多同事都留在了格尔木工作生活。”阿风云对记者说。

  格尔木市流动人口多,如何为流动人口服务、为大企业服务是格尔木市“十二五”时期民生工程的重点之一。

  “今年在针对低收入人群推进廉租房建设的同时,我们还大力推进公租房建设。公租房主要向外来工作人员提供,今年格尔木市建了两栋高层共500套房源,精装修,条件好,入住方便。”王林虎介绍说。

  民生改善让越来越多的像阿风云这样的人才留在了格尔木。

  “我们发展民生不局限于服务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我们还要把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对外招商引资的配套工程,作为城市对外招商引资的重要条件。让改善民生促进外来投资,促进经济发展,这是我们“十一五”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之一。”王林虎表示,“十二五”时期,格尔木将继续坚持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两手抓。将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作为民生建设的重要基础,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改善民生。

  (责任编辑:马常艳)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