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调整中加快培育自主创新能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6 10:13 来源: 经济日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近日在京联合发布《201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报告深入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指出实现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关键在于抓住国际汽车产业格局变化带来的新机遇,在市场调整中加快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转型升级。
报告同时认为,从最初汽车进入家庭的导入期,到近年来的快速增长,再调整到当前的稳定增长,市场主导因素已由单一的经济性因素变化转变为受制于经济和公共社会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我国汽车产业在发展中,还要重视与汽车行业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对汽车消费行为进行合理引导,鼓励节能环保型汽车消费,解决交通、能源、环境等外部性问题,以构建更加和谐的汽车社会。
创新能力取得一定进展
去年我国汽车产销再创新高,汽车产业在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方面也都有积极进展,然而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在基础性研究、核心技术掌握等方面还处于劣势。
报告显示,2010年,在宏观经济复苏的带动和一系列促进汽车消费的产业政策的推动下,国内汽车产销再创历史新高,分别达到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诸多相关产业政策的带动和汽车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的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在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方面都有积极进展。2010年7月3日,我国国内唯一的“汽车节能环保国家工程实验室”在奇瑞正式挂牌运行,以此为标志,一座亚洲规模最大、实验设备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汽车技术试验中心——奇瑞汽车试验技术中心新研发基地在芜湖建成并投入使用,这极大地完善了奇瑞的研发体系。长安汽车则分别在北京、江西、哈尔滨以及英国诺丁汉相继建立了研发中心,这对于企业深化科技内涵,完善研发布局起到良好推动作用。
此外,自主品牌汽车在推动企业重组、优化生产布局、拓展海外市场等方面也有积极表现。2010年,除了浙江吉利集团并购沃尔沃轿车这一大手笔外,北汽集团兼并了广州宝龙集团轻型汽车制造公司、东风汽车与山东凯马重组成立了微客微卡公司、广汽集团收购了吉奥汽车。目前产量列前10位的汽车企业市场集中度已超过85%。
在肯定汽车工业取得一定进步的同时,报告还认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创新能力建设依然明显滞后于我国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相比各大跨国汽车企业,我国企业在基础性研究、核心技术掌握、数据积累和专利所有权等方面还明显处于劣势,导致绝大多数核心部件依然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受制于人的现象还比较突出。
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迅速
汽车零部件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市场竞争压力也在进一步加大。在鼓励发展骨干企业,提高市场集中度的同时,也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寻求在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得益于汽车产销量、保有量的持续增加,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紧抓机遇,取得了长足发展。2010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实现产值1.64万亿元,增幅明显。报告指出,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大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既可以选择规模扩张以实现规模经济,又可以选择技术升级以提升竞争力。不过,受跨国公司本土化策略的影响,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也在进一步加大。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需要提高。目前我国零部件企业主要以机械加工为主,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汽车零部件领域竞争力较弱,在一些关键零部件领域依然还是一片空白,技术创新能力亟待加强。二是缺少骨干企业,市场集中度偏低。虽然整个零部件企业市场规模很大,但是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缺少龙头企业。例如,2010年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巨头德国博世的销售收入接近500亿美元,而我国最大的零部件企业万向集团的销售收入仅为33亿美元。三是市场份额和利润空间受到挤压。据统计,自主品牌零部件在国内市场份额呈明显的下降态势,比如去年1月为35.9%,8月则到了27%左右。受到上游原材料市场价格上涨、劳动者工资上涨、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国际市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多重影响,我国零部件企业的低价策略受到较大冲击,竞争力弱,亟待转变生产经营方式,进行战略调整。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为此建议,第一,要把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上升到产业战略甚至是国家战略的层面进行思考,要真正给予扶持以及政策引导。第二,要有一种有效的突破核心技术的机制,就是产学研用的联合,来突破核心技术。第三,希望有作为的企业家、企业进入零部件领域。“如果这三个方面组织得当,我觉得未来10年,我们的零部件可能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在非物质层面,全社会需要鼓励创新,需要一个宽容的学术氛围。
新能源汽车产业蓄势待发
目前,新能源汽车在行业标准、产业联盟、产业布局、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为了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优势,还要进一步强化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消费者认知,积极培育消费市场。
发展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应对能源危机、气候变化等挑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举措。2010年,中央和地方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都很重视,制定了多项扶持政策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也加大了投资力度,新能源汽车在行业标准、产业联盟、产业布局、技术研发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展。
报告指出,本着“标准先行”的原则,全国汽车标准化委员会现已颁布《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接口》、《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等电动汽车相关国标和行标56项,正在研究和制定的有59项,可基本满足我国电动汽车科研、试验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同时,新能源汽车行业产业联盟也在不断涌现,并且呈现跨区域、纵向型、国际化等特点。首先,很多省市依托重点汽车企业积极推动区域内新能源产业联盟成立。比如,天津市10家单位发起成立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江苏省87家单位发起成立了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安徽、黑龙江等省以及深圳、成都、南昌等市也成立了不同形式的产业联盟。其次,中央企业强强联合在北京发起成立了中央企业电动车产业联盟。最后,一些国际化产业联盟也在陆续成立。2010年8月,IBM、伊顿、福田、中信国安盟固利公司、大洋电机等6家企业也在北京成立了国内首个新能源汽车的国际联盟,即“可持续新能源国际联盟”,这些联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步。
虽然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取得不小进展,但报告分析认为,我国要在未来国际领域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仍有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消费市场仍有待培育。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应用于市政交通领域,进入私人消费领域的规模和数量非常有限,虽然在6个城市开展了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并且提供了较高补贴,但几款推向私人消费领域的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反映并不好。
——技术创新能力仍需提高。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相比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家,我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明显不足;相比国外主要大企业集团,我国企业在新能源研发和布局方面的投入还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要更加重视关键共性技术研究。
——要避免无序发展。现在各地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热情很高,容易形成一哄而上的局面。欲速则不达,政府需要在标准、准入和协同等方面做更多细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