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科学防御 合理应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6 10:13 来源: 经济日报

  作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的武汉城市圈,江河纵横、湖泊塘堰星罗棋布、水库众多,水域面积占土地面积的15%。武汉中心气象台统计资料显示,该地区年均降水量达1272毫米。此外,长江、汉江交汇,平均每年有7122亿立方米的客水过境。武汉城市圈水资源得天独厚,优势突出。

  然而,水多也会成患。武汉城市圈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暴雨灾害频繁发生,具有范围广、强度大、灾害重等特点。

  究其原因,武汉城市圈年降水总量较多,但是分配不均,4—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其中以6—7月为最多,约占全年降水的三分之一;其次,降水年际变化也有起伏,如1998年、1999年连续出现大洪水,2000年、2001年又连续出现干旱;第三,降水年内分布不均,常导致季节性缺水,若外加遭遇旱年,缺水问题更加突出;最后,受地形、地势影响,区域性缺水问题也较突出,占总面积27.8%的丘陵区水资源利用条件差,缺水问题较为严重,因此,即使大汛之年,也要一边防汛一边抗旱。

  因此,应加强武汉城市圈暴雨洪水监测和预警,促进暴雨洪水的科学防御和合理利用,并应将其置于“两型社会”建设的高度看待。

  一是加强武汉城市圈水资源监测,为水资源规划提供参考。建立武汉城市圈水资源监测共享平台,在加大长江、汉江流域降水监测网络建设的同时,注重加强城市和山地气象监测网络建设,实现地表水监测和降水监测信息共享,为城市圈暴雨洪水灾害预警防御以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二是加强流域水文气象预报业务,加强暴雨洪水中短期定量预报技术研究,提高暴雨洪水预报精准度,一方面为湖泊、水库安全度汛和防洪调度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为汛末水库蓄水保水提供参考,还可为湖泊利用洪水资源改善水质环境当参谋。

  三是加强城市暴雨监测和预警,通过城市气象监测网络建设和城市暴雨预警技术研究,提高武汉城市圈暴雨灾害预警水平,并争取政府协调、多部门合作建立统一指挥、信息共享的应急指挥机制,思患预防,提高城市排水排渍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减轻暴雨灾害损失,同时蓄泄兼筹,合理利用洪水资源,缓解城市供水压力。

  四是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基地建设,开发利用洪水资源。联合开展城市圈人工增雨作业,提高空中增雨效率,缓解圈内农业灌溉用水和农村生活用水供需矛盾,以及区域性、季节性缺水问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