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王珉:始终坚持五个统一 加快辽宁全面振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6 10:3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进入新世纪以来,辽宁紧紧抓住中央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重大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破解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难题,逐步摆脱“东北现象”的困扰,走上了全面振兴之路。1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提速发展的轨道。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1.1%,“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13.9%,2010年比2009年增长14.1%。按世界银行2008年标准,辽宁已进入中等偏上收入水平行列。“十二五”期间,辽宁要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基本实现全面振兴,必须始终坚持“五个统一”,在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一、必须始终坚持当前发展与长远目标相统一

  

  “十二五”时期基本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意味着辽宁在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民生改善、生态修复等诸多领域要实现全面跨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步入东部发达地区行列。为此,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着力做大经济规模,又为长远发展积蓄后劲,切实完成好加快增长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双重任务。

  一要努力壮大经济实力。经济规模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主要体现,与财政收入、生活水平、发展潜力密切相关。 2010年,辽宁的经济总量虽然超过1.8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七,但仅相当于东部发达省份平均经济规模的1/2,更重要的是绝对差距仍在扩大。今后一个时期,辽宁如不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不仅经济发展差距将进一步拉大,而且民生改善目标、社会发展任务都将难以实现,全面振兴的规划势必落空。因此,显著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是辽宁相当长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特别是在当前,辽宁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国际市场波动、成本刚性上升的压力,需要我们积极化解困难和风险,在增加有效投入、扩大消费需求、开拓新兴市场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从中长期看,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全面推进辽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高水平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和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强力突破辽西北,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建设,构建区域协调、城乡互动、多点支撑的发展新格局。

  二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管理模式转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辽宁工作的主线。辽宁这些年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顺应国家重化工业发展趋势,发挥资源和传统产业优势,更多地依赖投资拉动、第二产业带动和资源消耗驱动实现的。目前,辽宁的人均能源消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倍,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资源消耗型经济结构特征十分明显;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7.8%,居东部地区第1位。在发展基数已经较高,国家以结构调整升级为重要政策取向的情况下,仍依托传统优势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已相当困难。同时,辽宁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矛盾日益凸显。2010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2.56:1,14个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差距最多达5.6万元。这些情况说明,不遵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管理模式转型这条主线,深层次矛盾就难以解决,长期发展就难以持续。只有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和政策引导两个作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切实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才能实现更长时期、更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

  二、必须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相统一

  

  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本质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辽宁民生方面的历史欠账较多,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长期低于经济增长。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96元,全省仍有222.42万人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加上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公共服务不完善、政府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改善民生的任务显得尤为艰巨。破解这一难题,关键是要牢固树立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并重的理念,坚持一手抓科学发展、一手抓民生改善。必须将经济发展作为从根本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通过经济增长和财政增收提高保障改善能力,逐步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住房、医疗、教育、社保等民生问题,保证就业增加、收入增长、环境改善目标的实现;必须将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力量,通过实施重大民生工程,推动有效投资,带动创业就业,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和增加社会福利来改善群众消费预期,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必须将群众生活水平是否提高、就业规模是否扩大、收入分配是否合理、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健全、生态环境是否改善等,作为衡量各地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作为考核各级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标准,形成与改善民生相统一的发展导向,努力使经济发展的过程,成为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过程。

  从辽宁实际出发,一要坚持民生优先、共建共享,逐步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要更加注重收入分配关系的合理调整,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三要更加注重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切实将社会建设的重点转到保障改善民生、完善公共服务上来。四要全面做好人口工作,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必须始终坚持优化投资结构与促进内生增长相统一

  

  有效投资不足是辽宁发展相对滞后的一个重要因素。从长远看,必须实现由外延扩张向内生增长、由要素拉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但从现阶段看,继续发挥有效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积极地调控和引导投资,促进形成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的科学合理的产业体系和产业结构,仍是辽宁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客观要求。实际上,重视投资拉动与促进内生增长并不矛盾。一方面,辽宁在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社会建设领域,仍有巨大的投资空间,增加这些领域的有效投资,有利于提高发展承载力,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为促进内生增长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促进内生增长,需要以合理有效的投入为支撑,大力提高经济的科技和知识含量,加快培育以自主创新和人力资本为基础的竞争新优势。

  在当前产能过剩以及低成本竞争优势减弱的条件下,关键是要优化投资结构,形成合理有效的投资导向机制。一要着眼于扩大内需和加快经济转型,在积极促进消费的同时,引导更多资金投向有利于改善民生的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投向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领域,投向有利于结构调整的农业农村和新兴产业领域,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和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区经济。二要着眼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发挥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认真落实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进一步完善创新机制,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大力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和产业化项目,推动由“辽宁制造”向“辽宁创造”转变。三要着眼于补足“短板”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生物工程、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等知识经济型新产业,推动辽宁切实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四、必须始终坚持增量调整与存量优化相统一

  

  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是经济工作的永恒主题和关键任务。辽宁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集中力量建设的老工业基地,长期以重化工业为产业主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辽宁持续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改造,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2010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占工业的比重提高到3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7%,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逼近35%,但体量偏小、结构不佳,存量不优、增量不足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当前,辽宁虽然总体上已步入工业化中后期,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力水平参差不齐的矛盾相当突出。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交织、资本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并存的产业格局,决定了建设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是辽宁实现产业规模和结构水平“双提升”的必然选择。因此,辽宁的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同步做好增量调整和存量优化两篇大文章。用新产业代替旧产业是升级和调整,产业内部通过技术创新由低端向高端发展也是升级和调整。一方面,要依托增量扩大总量、提高质量,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现代产业,增创发展新优势;另一方面,要通过科技创新优化存量,不断做强做大传统优势产业,提升产业层次,拉长产业链条,做优产业结构,壮大产业集群,走出一条富有辽宁特色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之路。

  五、必须始终坚持推动全面振兴与加强党的建设相统一

  

  实现辽宁全面振兴的宏伟目标,凝结了全省4300万人民对加快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强烈愿望,也寄托着对党员干部勤政为民、干净做事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顺应人民群众的期待,始终抓住党的建设这个关键,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一要建设充满发展激情的领导班子。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意味着我们必须坚持好中求快、快中求好,以更高的质量、更好的效益、更快的速度发展。做到这一点,保持发展激情非常重要。干部有了发展激情,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就会一门心思想着工作,时时处处为了发展,作风就会转变,我们的发展环境就会大大改善,各方面的积极性就会更好地调动,很多发展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二要建设真抓实干的领导班子。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注重落实,是对领导班子战斗力的检验。要把抓落实作为创先争优的重中之重,树立抓落实的用人导向,完善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引导干部勇于负责、敢于叫真,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多为基层和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三要建设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懂团结是大智慧,会团结是大本事,真团结是大境界。班子成员要始终以人民利益为重,以党的事业为重,以发展大局为重,既要守规矩、讲原则,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又要襟怀坦荡、相互包容、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真正形成工作合力。四要建设清正廉洁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要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守住做人、从政、为官的底线,坚决遏制消极腐败现象,正确对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作者:中共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责任编辑:张少雷)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