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目前的新股市场化发行就是块遮羞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6 14:49 来源: 中国经济网中国经济网编者按:近期股市急剧波动,但也未能停止新股发行的脚步。有业内人士建议应放缓新股发行的节奏。著名财经评论员皮海洲在最新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肯定了这一说法,认为:“新股频繁发行会使股市进一步承压,从而打击投资者的信心。但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新股市场化发行时机尚未成熟,需要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否则,新股发行将成为发行者圈钱的工具。”本网予以转载,以飨读者。
原标题:撕开新股发行市场化这块遮羞布
作者:皮海洲
股市近期的急剧波动甚是令人关注。有良知的业内人士与评论人士纷纷为A股市场出谋划策。比如“放缓新股发行节奏”就是比较具共性的一条建议,甚至就连《人民日报》也刊发文章,建议股市扩容应适当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给市场休养生息的机会。
当然,也有不赞同这一观点的。比如,8月15日,《证券时报》就发表本报评论员的文章《缓发新股止跌论缺乏充分依据》,对放缓新股发行节奏等建议进行了否定。文章高举新股市场化发行的大旗,通过对“三个问题”的论述,来表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没有理由走回头路,表示21岁的A股市场该丢开行政干预这根拐棍了。
所谓“缓发新股止跌论”这一提法本身就不准确。在股市低迷的情况下,缓发新股本身只是救市的措施之一,它有可能令股市止跌,也有可能难以令股市止跌。《缓发新股止跌论缺乏充分依据》一文提出这样一个并不准确的靶子作为射击的目标,这本身就不靠谱。而文章对“三个问题”的论述,同样远离事实本身。
就问题一来说,发行节奏放缓能否让市场恢复活力?这个答案其实是显而易见的。实际上,即便放缓发行节奏不能让市场恢复活力,这也并不能否认放缓发行节奏这一措施的积极意义。作为反证是,在股市低迷时,如果继续加快新股发行节奏的话,这只能使股市进一步承压,进一步打击投资者的信心。
对于问题二,发行融资、股东套现导致市场严重“失血”,这是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如去年A股市场IPO与再融资共抽资1.02万亿元,这不是严重“失血”是什么?也许某个单项融资、抽资都只是“小菜一碟”,但无休无止的“小菜”汇在一起就不再是“小菜”了。
至于问题三,21岁的A股市场要不要丢开行政干预这根拐棍,这是一个更加幼稚的问题。目前的A股市场还是一个非常不成熟的市场,不成熟到这个市场甚至只为融资者服务,在这个市场里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护,退市制度甚至形同虚设。可以说A股市场还只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它能丢开行政干预这根拐棍吗?而且,即便是在欧美这样一些非常成熟的股市里,必要时也还进行市场干预,不成熟的A股市场怎么反倒不要行政干预了呢?
当然,从中国股市的长远发展来看,新股市场化发行是长远目标之一。但它必须是建立在中国股市相对成熟的基础上。在非常不成熟的A股市场推行新股市场化发行,这是非常荒唐的一件事件。其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三高”发行,使新股发行沦为发行人圈钱的工具。而与此对应的是,新股投资风险急剧增加,投资者为此付出惨重代价。难道这就是市场化发行所追求的结果?
而且,新股市场化发行也不是新股发行的无政府状态。任何一个市场都是政府部门管理下的市场,市场化是要受到约束的,而不能放任其为所欲为。比如,同样是市场化发行,可以将新股市盈率与二级市场市盈率挂钩,这也是一种市场化。A股市场为什么就要放任新股发行市盈率达到80倍、100倍甚至是150倍呢?
因此,目前的新股市场化发行,其实就是一块遮羞布,其目的就是为发行人最大化圈钱服务,为发行人无休无止的融资服务。而作为管理者来说,则以此为借口,推卸自身的管理之责,所谓“市场化也就是管理者的“无责任化”。
(以上观点供网友参考,不代表本网立场)
皮海洲博客:http://blog.ce.cn/html/92/107592.html
作者简介:职业投资者,著名独立财经评论员。
(责任编辑: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