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如何走出“干渴的阴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7 01:23 来源: 国际金融报

  

  

如何走出“干渴的阴霾”

  自去年以来,非洲东北部包括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和乌干达等非洲之角地区正遭遇着60年不遇的大旱。由于持续干旱、粮食短缺,加之国内冲突不断,在索马里出现了近10年来最严峻的人道主义灾难。分析人士纷纷指出,这场灾难亦天灾亦人祸,而追根求源,天灾之本实则亦为人类种下的“祸根”。

  防灾很紧迫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言人尼克·纳托尔表示,应对灾情最紧要的是向灾区人民提供食品、饮用水和其他必需品,但人们也必须直面干旱在这些地区内频发这一棘手问题,寻求最终解决方案,可持续发展。防止灾难在中长期内重演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纳托尔强调,此次灾害的诱因很多,气候变化问题是其中之一。很显然,该地区正首当其冲地遭受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同时,由于非洲地区的农业和其他气候敏感产业是当地的经济支柱,因此了解气候变化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这些地区而言至关重要。

  据环境规划署相关报告说,上世纪70年代,极端天气现象(如厄尔尼诺、拉尼娜)每隔10年至20年在非洲之角地区发生一次。近年来,气候变化正引发更频繁、更剧烈的极端天气,让这些国家更难应对。自2001年来,连续不断的干旱导致了非洲一些地区许多国家粮食严重短缺。

  投资水储备

  然而,事实上,非洲并非“干渴的大陆”,灾难更多是由于降水变化异常引起的。根据国际农林业研究理事会统计显示,非洲大陆降水总量甚至高于欧洲降水总量,但降雨时段通常过于集中,极易引发洪水。而非洲地区缺乏集水设施也造成充沛的甘霖被浪费。有环境专家表示,通过兴建大坝、围堤等人工集水设施,并对地区内湿地、冲积平原等“天然雨水收集者”给予善待,或将会让非洲不再忍受干渴之苦。

  以肯尼亚为例,作为非洲降水较为稀少的国家之一,肯国土面积2/3为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国内降水季节性、地域性和大小年不均现象明显。近年来肯尼亚人均水资源短缺现象正在恶化,国内粮食短缺现象频发,政府对于水资源储备方面的投入也是长期“心有余而力不足”。

  肯国家水资源管理战略相关数据显示,肯尼亚国内40%可循环清洁水源有待开发利用,年降雨量为210亿立方米,雨水收集对国内缺水局面缓解的潜力不可低估,人均集雨量预计可达1.23万立方米,专家表示,这之中如有20%得以开发就足以满足肯尼亚现阶段国内用水需要。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官员阿希姆·施泰纳说,统计显示,通过改善,在一块100平方米、年均降水600毫米的区域,雨水收集量将可达年均3.6万升,每年可为一家5口提供用水达每人每日20升。他强调,在非洲地区大规模普及雨水收集设施将成为帮助非洲民众,特别是贫困群体“缓冲”旱情的有力手段,更将成为帮助非洲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关键。

  改善水安全

  环境规划署同时指出,对于易受灾地区而言,饮用水的供应至关重要。以肯尼亚马乌森林-东非大裂谷地区以及肯西部地区为例,乱砍滥伐活动给这一重要的水源地带来了毁灭性的影响,频发的干旱和洪涝灾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损失。今年2月,环境规划署、欧盟和肯尼亚政府已宣布成立修复马乌森林地区生态系统计划,为这一重要的天然贮水林地搭建保护屏障。

  事实上,联合国近年也已同非洲各国政府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展开合作,包括地下水资源评估等,旨在帮助提高这些地区对旱灾的适应性,改善饮水安全,并不断与当地社区及相关非政府组织推进开展可持续项目,以期在不断加剧的环境变化中提高“干旱易感社区”的适应能力、减少自身脆弱性。对此,分析人士认为,扩大并加快这类项目在更大范围内可持续发展,才能有望让非洲民众走出“干渴的阴霾”。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