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曹中铭:券商理财产品清盘潮来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7 02:09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曹中铭

  A股市场向来潮起潮涌,不仅表现在股指的涨涨跌跌上,同样表现在相关事件的发生上。如继新股次新股破发潮、业绩快速变脸潮、新基金发行潮、券商人员跳槽潮之后,上市公司高管离职套现潮、国有股减持潮等又纷纷鱼贯而出。近期,关于券商理财产品是否会迎来清盘潮又引起市场的关注。

   今年8月2日,华泰证券推出的理财产品紫金智富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遭遇清盘,这也是首只未到期就不得不清算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去年7月8日才成立的该产品,因为在今年的6月29日至7月29日期间,资产净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亿元人民币,根据合同和有关规定,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而更值得关注的是,截至清盘日,该产品的客户资产被打了五折,也意味着其投资者亏损严重。

   华泰紫金智富虽然不幸成为首家遭遇清盘的券商理财产品,但绝对不会是最后一家,其后继有人的局面似乎早已注定。来自WIND统计数据显示,在目前的228只集合理财计划中,中银国际中国红新股增强1号和国泰君安央企50的资产规模少于1亿元。而根据 《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试行)》的规定,如果产品的客户少于2人,或者连续20个交易日计划资产净值低于1亿元,集合计划应当终止。因此,这两款券商理财产品亦面临着清盘的危险。

   在券商的传统业务中,经纪、自营、投行是其三大主营业务。正是由于盈利模式的局限性,国内券商普遍存在靠“天”吃饭的困境。行情来了,券商也可以赚得盆满钵满;一旦熊市来临,券商的生存也将面临考验,特别是在大熊市阶段更是如此。当年众多券商甚至包括大牌券商被关闭、托管、撤销等,其实主要是由于券商间竞争激烈、生存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的背景下,某些券商铤而走险所造成的恶果。而拓展券商的生存方式与盈利手段,一直是监管部门的愿望之一。券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的推出,一方面是市场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券商扩大盈利点的需要。

   应该说,自《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施行后,券商集合资产业务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如从管理规模来看,2005年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规模为132.1亿元,2010年为1352.5亿元;而从首发规模来看,2005年新发产品份额为139.5亿份,去年全年新发产品份额为782.2亿份。无论是从管理规模上还是首发规模上,显然均不可同日而语。更重要的是,理财产品也为某些券商的业绩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如基金一样,券商亦通过新发产品来抢占市场份额。从券商本身的发展来看,这当然无可厚非。问题在于,产品发出去了,规模也扩大了,共管理的净值是否也能获得增长?如果只顾规模增长,而不重视净值上的表现,那么,投资者的用“脚”投票,将是最终的结局。

   事实上,华泰紫金智富遭遇的清盘之痛,即与其净值表现不佳有关。目前市场上规模在2亿元以下的券商理财产品超过10只,这些产品如果不能为投资者好好地理财,等待他们的,恐怕是类似华泰紫金智富的命运。而华泰紫金智富的清盘也说明,良好的业绩与净值表现,才是券商理财产品在市场中唯一的生存法则。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