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财富向东上海向上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8 00:55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橡子

  (上篇)

  中国经济会硬着陆吗?国际社会对此的预测每隔几年就会来一次,但事实却是,中国经济一直在持续增长,总趋势是高歌猛进,即使逆风调整,也不会徘徊多时,而是很快就又开始逆风飞扬。

  “十年超美”是大概率事件

  和美国、欧盟、日本等经济体相比,中国经济还有很大差距,人均GDP不过是美国的十分之一,还有很大潜力和动力。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这些潜力和动力决定了,只要少走弯路,中国依然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中国的劳动生产率还只是美国、日本的十几分之一,甚至只是俄罗斯的四分之一,随着人力资本素质的改进和技术条件、生产效率的提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国的产出将不断增多,并且质量也将越来越好。

  因此,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更多的预测,是非常乐观和明确的。从总量上看,中国经济“十年超美”,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今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的官方预测,按照购买力平价法,预计中国经济将在2016年超过美国,届时中国的GDP将由2011年的11.2万亿美元(购买力平价)升至19万亿美元,而美国的GDP将由2011年的15.2万亿美元增至18.8万亿美元;届时美国经济占全球生产总值的比重将降至17.7%,而中国所占的比重将升至18%。

  这是一个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的预测。还有5年,中国经济就能赶上美国吗?中国经济确实有许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结构性问题,有着大而不强的质量效益问题,但是,许许多多的中国人和外国人,从他们实际的生活体验的比较中,感到中国大城市的基础设施、硬件水平、生活水平,并不比美国的大城市差,甚至更好。当然,中国的物价也不低,这让政府和普通老百姓都很操心。

  三个“超级周期”

  在更大的视野中,如同渣打银行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李籁思(Lyons)团队去年所做的“超级周期”(Super cycle)研究中预言的,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将成为这一轮全球经济周期中的赢家。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并不只是一种风水观念,而是一种经济周期的变化观念。“超级周期”理论认为,人类经济增长的第一个超级周期发生在19世纪下半叶,从1870年至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当时,世界经济显著增长,按数量计算或按实值计算平均每年增长2.7%,比过去半个世纪的平均增长率整整高出1%。此轮周期中,美国成为大赢家,从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一跃成为第一大经济体。

  第二个超级周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经济实际年均增长率为5%。日本和东亚、东南亚一些经济体在这一阶段受益最大。日本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3%上升至10%。

  李籁思团队的研究认为,在第一个超级周期中,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第二个超级周期则反映了很多因素,特别是二战后的重建,涉及投资、重建和追赶,以及西方国家和亚洲出口国家出现的数量庞大的中产阶级。这一周期的另一个特点是文化变迁和婴儿潮。超级周期似乎也需要相对和平的背景,没有全球性战争,还有稳健的货币政策。

  现在,是第三个超级周期,从2000年到2030年,“一个由贸易增长、高投资率、城市化和技术创新所推动的持续一代或更长时间的历史性全球高增长时期,其特点是出现大规模的新经济体,以及新兴世界首次出现高增长率,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缩小。”中国在上世纪70年末开始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迈向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实践,帮助中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全球竞争力得以更充分地实现。中国开始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又一个在“超级周期”中获胜的超级选手。(未完待续)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