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推动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8 03:22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8月17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香港宣布多项金融贸易措施支持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包括类FDI的RFDI(位于香港的境外直接投资)、类QFII的RQFII(位于香港的境外投资内地证券和金融市场),初期为200亿人民币规模、放宽港资银行和保险的进入限制,扩大国债和企业债在香港的发债规模(提升至500亿元人民币),支持香港成为离岸人民币中心。

   这些政策都是香港一直以来非常渴望得到的,香港也曾起草“六优产业”转型计划(降低金融业地位、均衡发展),但是目前看起来效果不佳,相反金融业的地位反而不断上升。李克强在演讲中也明确表达,金融业是香港的支柱,支持香港的金融业就是支持香港的发展的意思。而离岸人民币中心则是香港金融业的“关键需求”,虽然中央并没有表示香港是唯一的离岸人民币中心,上海以后也许亦有机会,但是香港已经处在“先行序列”项中,它在对抗新加坡的人民币离岸业务上获得优胜的筹码。

   新加坡此前火爆的NDF市场风光将不再。原因很简单,NDF(标准化的不交割远期人民币合约)它是建立在没有人民币实物下的合约对冲,新加坡不可能有人民币存量池,它是有赖于参与者(也许是贸易商)的账面头寸的“相互抵消”,但是终归不能完全在总量上出清,也就是说不能兑现的风险,所以它是有瓶颈并做不大的,但香港变成中国政府支持的离岸人民币中心,则不会存在这个问题,NDF可以转化为DF(实物交割的远期合约市场)。

   中央正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其实就是让大家都愿意使用和持有人民币。但是在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的情况下,国际化战略就会有点复杂,如果加上人民币又有升值倾向, 更加剧了这种复杂性。比如推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中国商家用人民币结算,汇率风险就给了外部商家。如果外部商家是收货付钱的,随着人民币升值,他付出的成本就要越高,就越吃亏。而中国整体上是贸易顺差大国,那么意味着外部商家总体上是收货付钱的,所以这些外部商家就不爱用人民币结算。

   当然,也有外部商家是付货收钱的,收的是人民币,人民币升值对他来说是好事,但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升值之后不能立即体现在以该国货币计算的数值上(比如美元),这导致他也不爱用人民币结算。所以,在人民币不能兑换的前提下建立一种“货币价值储藏”机制就非常重要。所以,中央在香港发债,就是让香港这些境外的人民币能够有债息赚,RFDI和RQFII也是同义,让香港的人民币有投资收益可赚。价值分享的强度决定了使用偏好的强度。

   但是我们要清楚,这个过程其实本质上是“解除资本项目”管制的过程,同时这个过程也酝酿了更大的能量去冲击不断弱化的资本管制,它不是想象中可控的。通过配额管制的方式,香港的人民币已经获得一个回流的管道,如买内地的债是500亿、内地的股是200亿的规模,它就会自然形成了香港的人民币利率和汇率水平,而这个水平是同内地在没有完全“利率和汇率市场化下”的利率汇率水平是有很大区别的。如果这个回流的管道是不断“拓宽”的,那么它的“价差”意义就是不断增强的,这就会导致越来越多的钱去追逐这个“价差”——这又逼迫政府不断强化资本管制的力度,但由于做大香港离岸中心地位,所以管制加强就是“不值得重视的”。

   所以,不仅境外的钱会利用这些合法的配额渠道,也有暗自利用各种灰色管道来进入,因为他们相信这些灰色管道会被不断承认。最终是太多的钱冲击资本管制,打击资本管制和削弱资本管制。香港的离岸中心地位越强,这种打击就越厉害。我们会发现,推进香港变成离岸人民币中心可以看作就是拆除资本管制的过程。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