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股二次上会乱象 拷问发审制度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8 06:56 来源: 时代周报本报记者 梅岭 实习生 柳雨 发自广州
和佳医疗带伤二进宫,冠昊生物过会引争议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证监会IPO审核力度之大令市场侧目。然而,7月份却成为审核力度加大后的“二次闯关月”:共有9家公司在首次过会失利后再次上市成功,7月29日,证监会在一天内审核了8家IPO公司的申请,其中有4家属于二次闯关公司。
其中,一直被各路机构看好的医药板块继续高歌猛进的上会状态。据Wind统计:在医药板块历史上,只有2005、2006及2009年估值低于今年水平。基于此,各大投资机构纷纷认为目前医药板块绝对估值低于历史平均值。
据时代周报记者统计:7月内,至少有8家医药公司过会成功,6家公司属首次过会公司,两家属于二次过会公司。其中,二次过会的珠海和佳医疗公司与首次过会的博雅生物,却以极为明显的“硬伤”突破了证监会看似严格的层层把关。
珠海和佳医疗7月26日过会成功后,财经评论人叶檀撰文表示:和佳医疗顺利过会是扇向发审制度的一记响亮耳光—上市公司业绩变脸,投资者投资亏损未必全是发改委的错,但把深受市场质疑,明显有虚假陈述嫌疑的公司送上市,发审委难辞其咎。
“提高企业IPO上市审核难度目的在于保护二级市场的投资健康,但企业如果按照发审委的IPO否决原因逐一进行整改,二次上会的成功率将大幅提高,这说明审核机制的灵活性较弱,在企业经营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未能提出新的质疑,‘为了过会而整改’实质意义并不高。”中投顾问IPO咨询部分析师崔瑜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史上最迅猛二进宫
7月二次过会的IPO公司并不少见,和佳医疗却引发了财经评论人叶檀的猛烈攻击:“如今,通过和佳医疗案例,让人看到了发审委背后的斗争与可能存在的大范围利益输送,面对如此蹊跷的项目,证监会应承担监管职责,尽快查明真相,给市场和投资者一个交代。”
对于和佳医疗和关注它的投资者而言,7月份无疑很戏剧化。7月11日,和佳医疗首发招股说明书,但随即被媒体爆出一系列丑闻。湖南省政府官网上,一则名为《39家医药企业被列入商业贿赂“黑名单”》文件显示珠海和佳医疗公司位列其中,并禁止这39家企业两年内不得进入当地市场。
此禁入信息则发布于2008年7月18日,根据证监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规定,发行人三年内不得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三年后的7月18日,正好是和佳医疗事故“期满”的时间。7月15日后,在创业板发审委会议上,因“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落实”,和佳医疗被取消了审核。
7月26日,在距离首次过会失败仅仅半个月,未对相关财报数据作出更改,甚至连招股书都未再次提交的情况下,饱受争议的和佳医疗再次出现在创业板中。令人更为大跌眼镜的是:同样的招股书,同样存在的问题,在未对任何疑问作出解释的情况下,和佳医疗却二次上会成功,被市场誉为“史上最迅猛二进宫”。
同样7月份引发市场热议的,还有涉嫌卷入7条命案医疗事故纠纷的江西博雅生物公司。这家至今没有实际控制人的公司,在7月19日,正式通过了证监会发审委的IPO审核。同样,恰逢三年时间,博雅生物摇身一变,成为了定义“为高成长性企业,为风险投资和创投企业建立正常的推出机制”的IPO上市公司。
对此,崔瑜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医药企业IPO的审核节点较多,发审委对医药企业审核中将提出IPO被否的原因,例如相关内控、财务问题。一般在提出审批意见后企业能及时对不当行为提出整改,发审委将对企业放行。此外,医疗事故、违法违纪行为的个人主观能动性过高,企业在及时说明事故情况、交代相关处罚结果后,从而对发审委的审核标准影响较小。”
据证监会上市管理相关规定:企业在收到不予核准通知书后六个月可以再次递交上市申请,而从受理到上会的时间间隔一般为6个月。“监管层其实是一个放行者,好的企业就让它进,不成熟的企业就不让它进。” 一投行董事长对时代周报记者称。
带伤二次过会玄机
截至记者发稿时,今年以来,经历过首次上会失败再度闯关的企业多达20多家。换言之,多家公司均属在再次申报开放的“第一时间”递交的相关材料。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证监会发审委共审核了210家公司的A股IPO申请,其中有182家为首次闯关公司,另有28家为二次上会企业。在182家首次上会成功的公司中,有146家顺利过会,过会率为80.22%。同时,28家二次闯关的上会公司中,有25家闯关成功,过会率高达89.28%。高出首次上市过会率9个百分点。同时,2009年和2010年分别有13家和25家公司二次上会。二次上会通过率分别高达92.31%和92%。几乎每年都只有一家二次上会公司未得到发审委“放行”
“没有一家上市企业在创业初期拿上市要求来规范自己的,业内都在说,博雅公司前几年是带伤,但这个伤属于误伤吧,并不完全属于管理层的责任,从专业角度进行判定的话只是一个技术性的瑕疵。机构为什么会热衷于二次上市,有一个原因也是因为过会概率较高。”上述投行董事长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正如上述提及的珠海和佳医疗公司一般,市场不仅发出质疑:公司依旧是这个公司,质疑依旧存在,为何两次上会结果会如此大相径庭?“按照IPO审核标准整改财务数据是当前企业上市准备的普遍做法,在关联交易修改以及对大客户的业绩依赖程度整改方面,都有鲜明的案例。但是从个别上市企业来看,由于此类问题并没有得到根除,导致企业频繁遭遇业绩波动,甚至多次被监管部门提出整改意见。”崔瑜对记者表示。
对于二次过会的公司而言,目前成功案例中有5家公司临时变更了保荐机构,4家公司变更了上市地点,另外8家公司引入了PE/VC。如上述提及的和佳医药,在二次过会时,原来的7名发审委委员中,引入了两位律师。
而今年同样引发争议的冠昊生物,两次上会过程中,其财报各数据均发生了巨大变动,最终也闯关成功。其中最为明显的变动为在将研发费用修改后,净利润出现数据上的变动。此外,变更保荐人也成为最为常见的方式,如益盛药业两次过会前后保荐人由财富证券转为了民生证券。
与此同时PE/VC的突击入股,也成为了首次过会未果的部分公司增加了投资款项,为二次过会的顺利通过增添了等码。而上述8家在二次上会前夕存在创投突击入股行为占比则高达44.44%。
对此,上述投行董事长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专业机构如此追捧二次上市的公司的原因,第一是经历过一次上会后,企业信息对称程度非常高,第二就是很多公司在被否后,更多并非实质障碍,很多时候只是技术上的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