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7种投资方式收益大起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8 07:10 来源: 东方今报

  

7种投资方式收益大起底

  要想管好钱袋子,“开源”比“节流”更为紧迫、重要。两天来,记者采访了不少业内人士,并希望通过收集到的数据对比,提醒投资者在负利率以及全民理财时代进行投资规划,更要有一双慧眼,保持清醒的头脑,量力而行。

  □东方今报首席记者李凌实习生郭晓阳/文记者邱琦/图

  ●投资理财产品有人赚钱有人亏大了

  在郑州市国美电器上班的张环,在银行工作人员的介绍下,花了8万元购买了几种理财产品,虽然没有达到当时宣传的“6个月收益率达到12%”的投资效果,但最终也拿到了5000元的分红。但市民于女士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她累计投入180万元买入6只渣打银行的QDII理财产品,到今年5月已经亏损80万元。

  数据:上半年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超过去年全年

  根据普益财富公司统计的数据,今年上半年银行业发行的个人理财产品规模已达8.51万亿元,超过2010年全年总和。以7月份为例,2010年7月份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为766只,2011年7月份升至1625只。

  ●炒股赔得一塌糊涂

  提起炒股,在郑州一家媒体工作的刘先生一肚子火。其实,刘先生算是一位老股民了,有十几年的炒股经历,2007年炒股曾赚了100多万元。但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股市一泻千里,他手中的几只股票全部被套。最后一算账,赚来的钱全部赔了进去。他还不死心,又借了40多万元,到去年又全部赔了进去。数据:郑州至少有100万股民

  国泰君安证券公司的吴经理介绍,由于股民可以在多家证券公司开户,所以,具体有多少人开户不好统计,“据业内人士估计,郑州最少有100万人开户,经常炒股的人也在50万以上”。至于炒股是赔是赚,业内人士的回答是:地球人都知道。

  ●炒基金赔钱的人多赚钱的人少

  说到买基金,郑州市公交公司的刘先生也是一肚子的苦水:“都说买基金会赚钱,但为啥我买的基金就赔了呢?”去年11月份,他的6.8万元定期存款到期,他在一家银行理财经理的推荐下,购买了一只名叫“宝盈泛沿海增长”的基金,到今年6月份,他发现已经赔了20%。刘先生说,他身边买基金的朋友中,有赔有赚,但赔钱的人多,赚钱的人少。

  数据:上半年近六成基金跌破面值

  据中信银行郑州分行零售银行部产品经理王双介绍,受欧美债务危机及国内宏观调控影响,今年资本市场先扬后抑,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操作困难较大。据天相统计,截至8月15日,今年上半年成立的74只普通偏股型和债券型基金中,累计净值跌破1元发售面值的达到42只,占比达56%,其中更有18只成立以来亏损超过5%。

  ●贵金属买时容易变现难

  2009年,柳女士在银价5.2元/克的时候花5万元买了一堆纪念银条,现在银价升到8.3元/克,没想到变现却不怎么赚钱。“银行、金店都不要,只有那些加工金银首饰的小铺子愿意收,价格压得很低,喊价最高才7.8元/克,最低的6元/克。如果以这种价格出手,几乎没有利润可言。”柳女士说。数据:黄金交易量明显上升

  工行河南省分行资深黄金分析师郑艳萍说:“这一段时间,黄金价格一直在涨,前段时间做长线投资的人都赚钱了。工行的黄金交易量也在明显上升,今年7月与6月相比,全省工行的账户金交易量增加了1.1吨,实物金交易量增加了1.9吨。”

  ●炒房下岗女工炒成百万富翁

  2001年,下岗女工张华花13万元在郑州买了一套95平方米的二手房,到2003年年初卖这套房子时,居然卖了17万多元,这给了她一个启发——“投资二手房”。2005年到现在,她已经投资了20多套二手房,然后靠赚差价盈利。目前,她用炒房赚的钱买了一套140平方米的新房, 还盈余100多万元现金。数据:两成千万富豪靠炒房发家

  今年4月12日,胡润研究院和群邑智库联合发布《群邑智库·2011胡润财富报告》,报告称中国千万富豪人数达96万,其中“炒房者”占了20%。“炒房者”一般拥有数套房产,在过去几年内升值很快,投资性房产占其所有资产的60%,这些人基本上从十年前就开始炒房。

  ●民间借贷异常火爆

  张先生住在西郊,在他们家属院里,70%的居民都把钱从银行里取出来存在担保公司了,“担保公司给的利息很高,今年春节时是月息2分,现在已经涨到3分甚至4分了,也就是说,1万元存到担保公司,每个月可以拿到300元到400元的利息。”“刚开始大家也怕上当,都是少存点,但几个月时间过去了,发现每个月都可以准时拿到当初约定的利息。”张先生说,于是大家就把所有的储蓄都投进去了。

  “我哥把他的股票、基金都卖了,买的保险也退保了,把全部积蓄都投进去了,说按照现在的利率,每个月可以赚2万元,比做生意、炒股票都强。”

  数据:河南投资担保机构两年增长8倍

  省工信厅提供的数据显示,与2008年年初相比,2010年底,河南省投资担保类金融机构数量由190余家增至1600多家(含300多家分支机构),注册资本也从50多亿元增加至560多亿元,从业人员也由不足4000人发展至近10万人,三类指标分别增长了8倍、11倍和25倍。

  ●储蓄依旧具有吸引力

  8月15日上午,在郑州市农业路上的工商银行营业部,张大妈排了半个小时的队,将5万元到期的存款又存成了定期。虽然在她办理存款业务时,有银行人员向她推销各种理财产品,但她丝毫没有动心,坚持把款存成了3年定期。今年53岁的张大妈其实并不保守,她先后炒过股,买过基金,还买过黄金,但都没有达到自己预想的投资效果。

  “炒股技术性太强,我去年赔了几千元;炒基金也没赚多少钱;买了2万元的黄金,看价格是涨了,但变现不容易。”张大妈说,买房的话她手头的钱不够,放到担保公司又怕风险太大,算来算去,还是将钱存到银行。

  数据:上半年人均存款增加1400元

  省统计局8月12日提供的调查显示,7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072.61亿元,比年初增加3019.62亿元;单位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266.96亿元;个人存款余额增加1420.10亿元。

  “经过我们的调查,不少人因为没有更好的理财方式,最后还是选择了储蓄这种传统的理财方式,半年时间,平均到每个人,比年初增加了1400元的存款。”省统计局相关人士表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