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布下改革子 激活文化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8 07:53 来源: 经济日报

  棋盘山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东北部,据说其名源自传说中两位仙人在此对弈时留下的巨大棋盘。如今,这一长白山余脉更为人知的是它的人文景观。关东影视城、冰雪大世界……一个个奇思妙想如同一枚枚放入旧棋盘的新棋子,改变了棋局,也改变了棋盘山。2008年,这里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010年,棋盘山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8亿元。人们记忆里的古老山脉,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和蓬勃的生机。

  当目光在细雨中掠过山峰和林海,辽沈大地如同一个更大的棋盘展现在我们面前。在2008年,由于放入一枚改革的棋子,整个“棋局”为之焕然一新。这一年,沈阳作为全国首批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全面完成试点任务,连续两年获得“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称号。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辽宁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加快了步伐,迅速向全省推开。自此,文化改革与发展的浪潮像人文景观改变棋盘山一样,开始赋予老工业基地辽宁以文化新生。

  突破难点,

  甘当改革样本

  翻开3年来辽宁文化体制改革的备忘录,几件大事跃入眼帘:

  辽宁人民广播电台、辽宁电视台、辽宁教育电视台“三台合一”成立辽宁广播电视台,开创了一个机构、一支队伍、一个平台、一体化运作的“化学反应”模式;

  辽宁日报通过改版创新,成功进入报亭、进入家庭,每日零售量达到两万份;

  探索建立报刊退出机制和新闻记者退出机制,先后有17家报刊、8名记者退出;

  完成全省网吧连锁经营,建立新型政府管理网吧有效模式;

  政府不投一分钱,一年内实现全省有线网络实质性整合;

  在院团改革中,把规范转制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结合起来,创造出“营口模式”;

  完成全省网络整合,实现基于广电网的“三屏合一”;

  依托有线电视网,创造出文化共享工程“广电模式”;

  辽沈晚报先行整体转企改制,为全国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探索路径。

  深入分析这些案例,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点:每个案例都针对关键问题走出了一条新路,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

  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辽宁省在改革涉及的几乎所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在3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其一,在改进党报工作方面取得突破。

  2009年以来,辽宁报业传媒集团分两个阶段对《辽宁日报》进行了大规模改版。第一阶段自2009年4月1日起,主要目的是提高党报的可读性,解决订报人看报问题;第二个阶段自2009年7月1日起,以进报亭进家庭为目标,解决没订报的人看报问题。两次改版增强了《辽宁日报》的时效性、亲和力和吸引力,扩大了党报的阵地和影响力。党报的经济效益也明显增强,零售数量从无到有,目前已达到每日销售20000份。2010年,《辽宁日报》广告进款增长21%,历史上首次实现盈利。

  在此基础上,集团进行了党报发行体制改革的探索。通过推动《辽宁日报》进报亭进家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零售策略。2010年,为进一步增强对零售渠道的掌控力,集团还出资350万元与省邮政公司合资成立辽宁北方报刊发行零售公司,合作建设和运营报刊亭。目前全省已建设574个报刊亭,已批待建的有69个。

  同时,集团还通过省市两级报业资源整合,探索报业集团跨区域深度资源整合的有效模式。省级与中部城市群各市新闻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有效解决了地方报纸新闻类资源不足的问题。未来还将在资本层面实现进一步战略合作,组建由辽报集团控股、各地市报社晚报和经营性资产入股的股份制公司,推动省市两级报业资源的整合。

  其二,在跨地区跨部门整合资源方面取得突破。

  合并辽宁人民广播电台、辽宁电视台、辽宁教育电视台,成立辽宁广播电视台。同时按照事业与产业分开的原则,将政策允许分离的内容制作剥离出来,与其他可经营性资产进行整合。立足广电传媒优势,拓展经营空间,突破传统盈利模式的局限,打造跨行业、跨地域的现代传媒产业集团。其中,广联视通信媒体有限公司致力于探索开展手机电视等新媒体业务。

  此外,全省14个市签署协议加入北方联合广播电视有线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创造出有线网络整合新模式。在试点经验基础上,全面推进有线网络双向数字化改造,加快全省实现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

  其三,在两大重点改革任务方面取得突破。

  非时政类报刊和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是今明两年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两大重点任务。辽宁省在这两个领域也作出了积极探索。辽宁省将中部城市群各家晚报和辽沈晚报进行整合,对辽沈晚报进行整体转企改制,为全国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特别是省级晚报、都市类报纸的转企改制做出了榜样、树立了典型。

  在文艺院团改革中,把规范转制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结合起来,创造出“营口模式”。营口市在推动青年京剧团、评剧团、歌舞团合并组建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过程中,坚持人员安置的5条原则:一是对需要转岗的人员,先解决好转岗的途径,然后再进行安置。二是尊重个人意愿,职工去留实行双向选择。三是“老人老政策,新人新办法”。四是把骨干力量留在新企业,发展壮大文化企业;把部分有专业特长但未被聘用或自愿转岗人员,由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做社区文化辅导员,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五是政府负责安置,人员不推向社会。在资金保障上,转制后连续5年按原经费额度全额拨付,作为文化企业发展扶持基金。第一年另增加100万元扶持基金。5年过渡期后,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市财政每年继续给予一定数额的资金扶持。另外,原文化单位清产核资所需费用由市财政承担。由于政策合理,3团合并过程中,退休、留在新企业、进社区的人员基本上各占三分之一,各方满意、全员稳定。

  某院团顺利完成各项改革任务,但其团长因种种原因迟迟没有转换事业编制身份。有关部门获悉后,经过沟通协调,选出了新任团长,原团长以顾问的方式继续发挥作用。保持了院团发展的良好态势,也为后来者开辟了可资参考的新经验。

  试点的可靠从根本上保证了推广的效果。在一个个试点带动下,辽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突飞猛进。正如辽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江所说,“我们的试点经验是扎实的、经得起考验的。这是我们的重要经验。”作为先行者,势必要付出更大的改革成本。这一点,辽宁的各级领导干部非常清楚。对此,他们的态度是一旦看准,坚持到底。因为他们知道,越是处于关节点上的关键棋子,涉及的利益面越是广泛,如果没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样的试点“经验”也就失去了推广的价值。正因如此,他们宁可绕远路、多付出,也要把问题彻底解决,把每一个试点都打造成样本。

  统筹兼顾,

  寻求整体方案

  如果从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开始算起,到2008年已经过了5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推向深入,很多深层次问题暴露出来,各方利益相互交集,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想把改革推向深入,就需要更大的魄力、更大的决心,要想收到实效,则需要更多兼容并包的思路。和大刀阔斧的突破性改革相呼应,辽宁省在改革成效上始终坚持两个统筹: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统筹发展,文化与经济社会统筹发展。

  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激发文化的内生活力,既需要壮大文化产业也需要提高文化事业的服务效率。在辽宁,事业和产业的发展融合在一起,在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文艺院团转企改制的“营口模式”,就通过改制中安排转岗职工到社区做文化辅导员,不仅解决了院团改革后人往哪里去的问题,而且为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补充了专业人才。

  在建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过程中,辽宁省创造性地用覆盖全省98%以上地区的广播电视村村通网络,传输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信息资源,探索出了富有特色的“广电模式”。通过“进村和入户相结合、广播和点播相结合”的方式分层次推进,使广大农民群众在家里用电视机就能收听收看文化共享工程节目,不仅解决了原来依托互联网带来的一系列费用问题,使这一文化惠民工程迅速推向全省,而且把文化共享工程与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工作、“三屏合一”工作等融合在一起,使农民群众可以在一台电视机上享受到公益服务、付费服务等不同层次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真正为群众带来了文化实惠。

  “文化广场”则是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文化广场原本是政府投资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目的是为群众自发的文化活动提供场所。由于想群众所想,建成后受到热烈欢迎,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十分活跃。得到群众的认可,一些地方开始采取政府搭台、企业赞助等市场化运营方式,引入更多文化娱乐项目丰富广场活动。包括高水平的专业演出、文化节会等都依托文化广场得到了长足发展。有的文化广场甚至做成了品牌,成长为国内一流院团参与竞争的优质市场。去年以来,鞍山、营口、锦州等地的“体验式文化广场”又迎来了一位新的战略投资者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它将通过建设书城等方式参与到文化广场的建设中去,也借助文化广场高涨的人气为自身跨区域、跨行业发展开辟新路。如今遍布全省的文化广场已经成为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统筹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的同时,辽宁省始终把文化的改革与发展放在全省科学发展的背景下布局,既为文化改革发展寻求更多政策和资源支持,也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推动全省解放思想、转型发展,为辽宁全面振兴提供精神支持和产业支持。依托沿海经济带对外开放、沈阳经济区资源整合和辽西北战略突破3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统筹建设辽宁中部城市群文化产业综合示范区和大连、丹东沿海沿江文化创意产业先导区以及辽西特色文化产业区。

  特别是将在中部城市群探索建立文化体制改革的综合试点,采取统筹推进、整体实施的方法,将打破地区、行业、单位界限,推动各地区由分散改革向跨区域整体改革深入,各部门由自身改革向跨领域协同改革深入,各单位由独立改革向跨行业综合改革深入。以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为例,目前全省53家文艺院团已完成20家。未完成的,除中央允许保留事业体制的院团外,将在中部城市群范围内,按照“同剧种合并、跨地市重组、一次性注资、全部实现转企”的院团改革新思路,年底前全部完成包括市县文艺院团在内的改革工作。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辽宁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不断积累的成功案例增强了人们对改革的认同,这一认同又推动着改革迈向深入、发展加快步伐。文化体制改革首先是观念上的变革,观念转变之后创造力就会迸发出来。一位宣传文化领域的从业者感慨地说,“过去我们的工作是务虚的,连我们自己都不相信文化人也能搞实业。通过改革不仅为我们积累了经验,更锻炼了胆识、增强了信心。”

  透过波澜壮阔的大棋局,辽宁文化体制改革的思想脉络清晰可见,在方法上着力突破重点难点,在效果上力求实现统筹兼顾。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通过点面结合、有序推进,全省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浪潮正从晨光中清脆的号角慢慢汇聚成黑土地上雄浑的交响乐。

  图1: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显示出辽宁文化改革发展的勃勃生机。

  图2:沈阳杂技团演员正在排练。

  图3:精彩的大连夏季市民交响音乐会吸引了广大群众前来观赏。

  黄忠义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