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漏油持续康菲又陷"招聘门" 招聘中把错误当成利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8 08: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漏油持续康菲又陷"招聘门"招聘中把错误当成利器

  渤海湾漏油事故让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但其犯了错还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着实让人费解。

  漏油还在继续

  溢油事件最早在6月初就发生,直到7月初才被媒体曝光,可是康菲公司并没有停止B、C平台的生产作业。这使得已持续两月之久的溢油事件仍在恶化,康菲不得不在12日又对外坦白:已调整集油罩的位置到新渗油点,矿物油油基泥浆溢出总量增加到400立方米,约2500桶。溢油量截至目前已达3217桶,远超最初估计的1500桶。

  两个多月过去了,渤海漏油事件非但没有画上句号,反而因怠慢拖延愈演愈烈。与有关部门的三令五申、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不同,肇事者美国康菲公司似乎颇为从容,不仅未在国家海洋局的清理期限内完成清污,还“遮遮掩掩、刻意隐瞒”,直到被事实逼到了墙脚,才勉强承认之前未尽力排查溢油风险点。

  国家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曾分析指出,这段时间其实就是康菲在刻意隐瞒:“康菲没有及时地把这个事情做好,而是更多花时间去搜集证据来减轻罪责,康菲在这个问题上非常不道德。”

  让人费解的招聘

  然而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近日康菲公司在其官网上的一则润滑油业务招聘通知。称“近期,随着中国渤海湾康菲钻井平台漏油事件的不断演变,使美国康菲石油公司的知名度得到了很大幅度的传播,也使得美国康菲润滑油被越来越多的行业内人士所关注,业务成交量同比大幅度提升,业务人员工作量大幅度增加”。

  康菲润滑油部门一位相关人士称,由于最近康菲中国在渤海湾漏油事件处理过程中,知名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一些原本不怎么知道康菲品牌的客户现在也知道了康菲。“这反而带来了业务量。”该人士称。

  据上述人士称,康菲润滑油业务此前一直采取的是电话营销的方式。康菲希望借此机会拓宽渠道,并“借助这次品牌广泛传播的机遇,共同分享康菲润滑油成长所带来的喜悦。”

  在招聘通知中,康菲润滑油的定位是“做中国润滑油行业最有意义的品牌;做润滑油经销商最喜欢卖的品牌之一。”康菲称,“为此,公司决定面向整个润滑油行业,寻找一批有经验、懂管理、市场开发能力强的区域销售经理,以各种可能的形式与公司合作,借助这次品牌广泛传播的机遇,共同分享康菲润滑油成长所带来的喜悦。”

  并表示此次招聘,并不要求入聘人员到西安总部工作,而是采取业务分包的方式,被招聘人员将依据自己之前所拥有的渠道来开展业务。

  漏油事故躲躲藏藏消极处理,在招聘中反而把错误当成利器,着实让人费解。

   怎么能那么牛?

  康菲公司面对污染事故如此轻描淡写,让人知道了什么叫“南橘北枳”。有业内人士表示,作为一个跨国企业,康菲公司的做法,不啻为对公司社会责任的放弃,也是对中国法律制度的嘲讽。国家海洋局区区20万元的上限罚款,与国外动辄上亿美元处罚相比,不过是挠痒痒。这或许可以从一个侧面解释康菲公司的淡定,它似乎扼住了中国环境法律制度漏洞的“命门”。

  外国和尚没能念好经,甚至念起了歪经,不得不让我们有所反思。墨西哥湾漏油,BP到现在还没缓过劲儿来,200亿美元的赔偿足以让一个牛哄哄的企业不寒而栗。而在康菲身上,到目前为止,除了20万元人民币的罚款,海洋局问责的唾沫和舆论谴责的口水,好像也没有什么更给力的措施了。

  有业内人士称,康菲之所以千夫所指而面不改色,与其背后的中海油有莫大关系。在溢油事件的处理中,作为大股东的中海油显然没尽到约束、制衡之责。

  16日,有媒体记者致电“康菲中国”媒体联络人,对方强调,“7月19日至今只漏了一桶油,其他都是以前漏的,说明我们的措施是很得力的。详细的措施我们公布在官方网站上,如您需要可以上网去看。”对于清污效果,该联络人答复说,“我们在努力。”

  按理说,一个美国的石油公司在中国的地盘上捅了篓子,应该赶紧收拾烂摊子才对,但“康菲中国”却淡定得让人想不明白。

  在此则招聘广告刊出的4天后,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再次指责康菲公司油污处理工作不力,并责令康菲公司就前期的处置不力向公众道歉。

  (责任编辑:符仲明)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