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9月动工 已征集万件珍贵文物_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9 16:3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19日讯(记者邵希炜)今日下午,中国侨联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侨联主席兼秘书长、新闻发言人乔卫总结了上半年中国侨联的主要工作,并介绍了中国侨联下半年的几项重点工作。乔卫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今年下半年中国侨联将积极推进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的建设。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由中国侨联首任主席陈嘉庚先生于1960年提出倡议,2005年7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建设,建设法人是中国侨联。项目选址在北京东直门内北小街,征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设规模12700平方米,馆舍建设计划投资人民币2.2亿元,主要由国家投资建设,计划建设资金已全部到位。今年9月6日,将举行馆舍工程奠基仪式。计划建设周期18个月。

  乔卫表示,自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将要建设的消息传出后,6年来,海内外侨界反应热烈。截至目前,主动捐款捐物者已达到近5000人,无偿捐赠文物已超过万件。所捐文物多有较高的人文历史价值,亦有属国内首见的华侨文物。乔卫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这些文物中有建国初期的侨批,体现出华侨心系新中国,并于新中国共同发展的心愿。此外,还有华侨捐献出收集的从1940年7月8日创刊直到1989年7月29日最后一期的《美洲华侨日报》。乔卫表示,这些华侨文物都弥足珍贵。在馆舍奠基仪式之后,还将举行接受捐赠仪式,届时,还将有珍贵华侨文物现身其间。

  建成后的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将免费接待国内外观众参观交流,为社会各界提供相关服务。除常年设置反映广大华侨华人奋斗史、奉献史的基本陈列外,还将不断推出各类专题展。它既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海外侨胞表达情感与文化认同的窗口,还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已经开馆的华侨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已有10余家,从南到北均有分布,南方传统侨乡居多,各馆的专题和地域特色比较突出。华侨历史文物具有时间跨度长,分布地域广,涉及题材多等特点,依靠单一机构或少数机构,很难做好华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乔卫表示,经征得中国博物馆协会同意,9月7日,中国侨联将召开中国博物馆协会华侨博物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以国内现有华侨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为组成单位,通过业务交流与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华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华侨文化遗产源于中国,衍生于海外,具有中华文化的主体特征,同时吸收海外文化的合理元素,是中华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中国侨联和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将联合国内外各界,积极努力开展华侨文博事业,做好华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侨胞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