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黑色星期四”再袭欧美股市 暴跌背后是真衰退还是假恐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0 04:48 来源: 金融时报

  记者 陶冶

  受美国经济数据不景以及投资者担心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可能导致银行业融资压力上升等因素影响,刚刚在8月4日经历“黑色星期四”洗礼的欧美股市时隔两周之后再遭重挫。当地时间本月18日,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标普500指数以及纳斯达克指数分别下跌3.68%、4.46%和5.22%;稍早收盘的欧洲三大股指跌幅更深,英国富时100指数、法国CAC40指数以及德国DAX指数跌幅分别为4.49%、5.48%以及5.82%。综合各方消息,欧洲银行业风险重回视线、美国经济数据悲观以及知名投行发布衰退警示是当日欧美股灾的导火索。受此影响,19日亚太各主要市场也无一幸免,收盘时全线告跌,其中韩国成分指数以6.22%的跌幅成为当日最大输家。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明19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进入8月以来全球股市波动剧烈,这其中既有投资者情绪连番遭遇诸如美欧债务危机以及美国信用评级被下调等负面消息打击的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欧美宏观经济基本面令人堪忧的事实。不过他认为,总体说来欧美陷入普遍意义上衰退(即连续两个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的可能相对有限,但出现宽松意义上二次探底的风险则显著上升。“我认为美国和欧元区重陷衰退的可能分别为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至于是否会出现二次探底,主要看如何定义。”张明表示。“如果定义为偶尔一个月出现负增长,那么欧美出现二次探底的风险还是比较高的。”

  银行业风险重回视线

  据欧洲央行17日披露,一家银行向该行借入为期一周、规模为5亿美元的贷款,这是自2月23日以来首次有银行使用欧洲央行的美元借贷工具,反映出欧债危机持续恶化严重限制了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借贷,迫使银行不得不使用官方流动性来源。数据显示,目前欧元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对隔夜指数掉期利率的价差正处于200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令情形雪上加霜的是,美国《华尔街日报》18日报称美联储和各区域联储因担心欧债危机蔓延至美国金融体系,正在密切关注欧洲银行在美分支机构的运营,要求各大银行汇报其资金状况,并且严密监控欧洲银行在美货币市场的融资活动。

  上述两条消息似乎在向市场传达同一个信号,那就是受欧债危机影响,欧洲银行业融资压力已有所上升,投资者担心与其有大量业务交织的华尔街也会因此受到牵连,致使欧美银行股双双成为当日两地市场的领跌品种。张明认为,虽然不排除投资者对上述消息存在过度反应的可能,但是美欧(特别是欧洲)银行业的风险的确不容忽视。一方面,主权债务危机令持有大量欧元区国债的欧洲银行面临坏账上升风险,而其资产质量下降会直接波及与其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美国银行业;另一方面,一些银行前期去杠杆化操作尚未完全结束,仍然存在一些未处理的不良资产,这部分资产数量的多少直接取决于资产价格变化,而近期主权债务不确定性与股市剧烈波动都对此形成不利冲击。

  美经济数据雪上加霜

  自从下修一季度经济数据并发布悲观二季度数据之后,美国经济基本面就始终未能迎来晴天,而18日出炉的更多、更糟糕的经济数据更令市场严重承压。其中,最让投资者感到惊惶的是费城联储发布的该地区8月制造业指数,该指数从7月份的3.2跌至-30.7,不仅与此前经济学家预测的4.0背道而驰,更创下2009年3月以来最低点。高盛在给客户的邮件中称,费城联储数据目前的水平除了1995年外,在过去只会出现在“衰退期间或即将进入衰退的时候”。

  此外,美国劳工部当天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周美国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增加9000人至40.8万人。分析人士认为,首次失业人数再度站上40万人以上水平,显示美国就业市场告别低迷似乎仍然遥遥无期。同样一蹶不振的是美国房地产市场。美国房地产经纪商协会18日宣布,7月美国二手房销量为467万幢,低于此前经济学家预期的492万幢,较6月的477万幢也有所下滑。与疲弱的经济数据形成对照,美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却出现爬升迹象。美国劳工部的数据显示,7月美国CPI环比增长0.5%,为今年3月以来最高涨幅,高于经济学家此前预期的0.2%,更与6月CPI环比下降0.2%的走势呈背离之势。与此同时,美国过去12个月核心通胀总体上升1.8%,也创下2009年12月以来的最大涨幅,显示通胀风险正在进一步上升。

  摩根士丹利发布衰退警示

  国际知名投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在18日双双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后者更发表美国和欧洲“正徘徊在衰退边缘”的悲观言论,令市场信心大为受挫。摩根士丹利将2011年全球GDP增长率预期从4.2%下调至3.9%,将2012年增长率预期从4.5%下调至3.8%。同时,将欧元区2011年和2012年GDP增长率预期分别从2%和1.2%下调至1.7%和0.5%。高盛则将2011年和2012年的全球GDP增长率预期分别从4.1%和4.6%下调至4.0%和4.4%,其中调整幅度最大的是美国和欧元区,预计今明两年美国增长率分别为1.7%和2.1%,欧元区分别为1.9%和1.4%。

  相比于银行业风险以及美国实体经济数据,摩根士丹利发布的衰退警示似乎给投资者心理带来了更大的负面影响,因为衰退往往与恐慌、逃离这样的字眼密切相连。事实上,作为避险品种的美国国债和黄金价格均在18日出现不俗走势。其中,美国5年期及10年期国债收益率均降至纪录低点,10年期国债收益率首次跌破2%;而纽约期金和伦敦现货金价则双双创出每盎司1819.9美元和1826美元的盘中新高。

  是衰退还是二次探底?

  究竟该如何看待欧美重回衰退的可能?张明认为回答这个问题既要承认欧美目前面临的两个严峻现实,也要看到眼下与3年前雷曼兄弟倒闭时的两个根本不同。

  第一个现实是危机正在呈现一种向金融部门回归的趋势。此前的次贷危机由金融部门而起,美欧政府因大手笔救助而自身卷入债务危机,而这种主权债务危机眼下又因为金融部门持有大量政府债券而回归到金融部门;第二个现实是美欧过去一两年的实体经济走势表明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不是很好的经济刺激方法,而财政手段又因政府债务问题而举步维艰,致使未来干预手段更加贫乏。基于这两个现实的考虑,张明认为,美欧未来经济复苏面临较大威胁,不排除出现短暂缩水即宽松意义上的二次探底的可能。

  不过他同时表示,美欧出现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即衰退的可能仍然较小,这是因为无论政府还是民众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洗礼之后在应对经验和态度上都有了提升。首先,政府部门很清楚类似雷曼事件的破坏性,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紧急救助工具,在避免灾难性金融事件的发生时干预会更加及时;其次,投资者对于最糟糕的情况已有了充足的心理预期,不大会出现雷曼倒闭时的那种过度反应,有助于避免市场乃至实体经济出现自由落体式下降。因此,从这两个角度而言,美欧出现连续两个季度经济负增长的可能目前来看仍然不大,但需要密切关注未来几个月两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进一步走势。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