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解读国资新局:央企暂停"大跃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0 08:0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到今年8月24日,王勇就任国资委主任满一年。不过,想给这位行事严谨而稳健的国资“新老板”(此称呼系延续称其前任李荣融为“李老板”)这一年的成绩下个结论,委实艰难。

  相比于自国资委成立即领衔、为国资委打下深深烙印、素有“铁腕”之称的李老板,今年56岁的王勇,在过去一年中没有那么多著名的“李氏语录”流传于坊间。他的基本思路,按照多位接近或关注国资的人士描述,还是以延续旧制为主,“毕竟船大难掉头”。但,王勇又决非“萧规曹随”,他对前任思路的调整、优化,也不乏重笔。

  在距卸任1个月零1天之前的2010年7月23日,李荣融还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指出,要以组建国新资产管理公司为契机,加快中央企业重组和调整,年内把央企由125家调整到100家内。“目前央企兼并重组的速度还是慢了点,”他说,“要被装进去的企业,你们也不要觉得不光彩,我们并不会一卖了之!”

  如今,国资委管辖的央企,仍定格于120家—曾经波澜壮阔的央企重组整合“瘦身运动”(从2003年国资委成立时的196家缩至“李老板”卸任时的125家),如今仿佛按下了“暂停键”。理由是:数量不是最关键的,质量和效益更重要。

  更多迹象,稍加留意就可获知。

  自2008年金融危机始,大批“中”字头企业纷纷出海。震动业界的案例,当中铝莫属。2008年1月31日,中铝联手美国铝业,动用140.5亿美元发动“黎明突袭”,收购力拓伦敦上市公司12%股份,成为力拓单一最大股东,成功阻击国际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对力拓的合并计划;2009年2月12日,中铝再度宣布以195亿美元现金入主力拓(后因力拓反悔而败北)。诸多举世震惊的“中国买家”故事,符合李老板预期,自2003年担任国资委主任后,李荣融一直提倡央企要去“踢世界杯”(即参与国际竞争)。

  如今,“世界杯”大有偃旗息鼓之势。国内舆论开始更多地审视央企“海外大跃进”带来的风险。过去几年的数个曾被视为标杆的海外项目,近来相继爆出巨额亏损。央企境外资产流失(2010年末境外资产总额达2.7万亿元),据传达千亿规模,实则几近一笔糊涂账。

  今年初,国资委即表示,境外资产的监管对于国资委来说是一个新课题。国资委副主任邵宁也指出,这几年中央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比较大,总体上讲,效益是不错的,但同时风险也非常大。话音刚落,今年6月下旬,国资委更连续出台两个文件:《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暂行办法》。这意味着,央企所有的境外资产,将被全面监管。

  即使在本土,曾经纵横捭阖的央企们,也不得不放缓脚步—那种“一个央企站起来,千万民企倒下去”景象不复再现。中铝在2010年勉强扭亏,但对云铜等企业的整合远未达到预期(2007年8月19日,中铝公司通过增资扩股,以近百亿元人民币的代价取得云铜集团49%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中钢深陷山西中宇和河北纵横项目,总经理黄天文黯然离职;中冶投资河北恒通,四年亏损46亿。

  2011年上半年,央企应收账款已达上万亿,而主营业务成本同期增长25%,半数以上中央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超过65%—它甚至没有跑过地方国资,根据国资委官网披露,2011年上半年,地方国有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33%,而同期央企净利润同比增长14.6%。

  有接近国资委的人士观察:过去一年,王勇一直强调的是“监管”。

  当然,这不是简单的“李荣融时代”或“王勇时代”可以描述的,或许,真正的“王勇时代”还远未开始。过去一年,王勇的主体思路难以解读,表面看来,诸多工作依然是完成前人未竟之功。在这位前国家质检总局局长的讲话中,“质量”一词频频出现,他是更内敛、谨慎,还是在调理上一轮猛冲之后留下的后遗症,暗中蓄力?有接近国资委的高层人士亦佐证,对于国资委的未来走向看不清。

  形势逼人。近期波谲云诡的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环球股指大跌、哀鸿遍野(8月10日受美联储声明又有反弹),一时令央企雪上加霜,有分析甚至认为,“央企的苦日子即将来临。”

  不过,类似预言,大央企们未必听得进去。最近一年,多家央企高层大换班,企业更注重于聚焦内部整肃,以及思路调整,或者矫枉过正。

  遥想三年前,面对同样情形,李老板给出的指令是:“我要求央企现在要冬训,不是简单的熬冬!”

  这次呢?

  (责任编辑:何欣)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