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现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2 01:05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开栏语
全国新闻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近日拉开帷幕。本报从今天开始,在深度版开辟“第一现场”专栏,展示记者深入生活一线的所见所闻所感。我们力求以真实的情境、切身的感受、民众的语言、清新的笔触,反映社会经济生活的新变化和新趋势;我们期望通过不懈的努力,进一步拉近你和我———报纸和读者的距离。
花果山里漫出了现代金融味儿
□记者 文婧 盛义 四川报道
在乐山市中区绵竹镇黄天坡村一座农业生态园门口,新下的葡萄和李子正在装箱,饱满圆润的果实看上去和其他地方的新鲜水果没有什么区别,但细问才知道,这李子卖30元一斤,葡萄卖80元一斤。
别看卖这么贵,这里的货却不愁销。“这批水果已经基本预订光了,”一位工作人员说,“我们的蔬菜和水果都是无公害的———我们把以前受到污染的土壤全换掉,不打农药不用催生长的化肥,就连蔬果上的虫子都是人工用手捉的……现在城里人流行吃这个,价高也不愁卖。”
这座生态园就是乐山市双艺农业合作社的所在地,该合作社是中国农业部、四川省生态农业的龙头企业,现有社员260户,带动农户2200户,生态园设计占地面积5000余亩,现建成投产的有1600余亩生态种、养殖区,以种养殖、销售各类无公害水果蔬菜及家禽家畜为主营业务。这里是四川省农超对接、农商对接、农校对接示范点,其中100多亩地还是农业部的科技标准示范园。
然而,这样一座获得了各项挂牌荣誉和试点机会的示范园,原先每年最多却只能获得10万元贷款,而它一年需要的流动资金就大约要200万元。
吴红是乐山市双艺农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这位面色黝黑的汉子一直不缺在城市工业部门发展的机会,却因“只想做一个农民”的人生理想,几年前“归隐”林间开始打造这处“花果山”。作为省示范工程,该项目开展初期得到的资金支持和自身资金积累花到今年2月份已经所剩无几,后期工程存在资金缺口,眼看着4月份省里就要来验收项目了,蔬菜大棚建设进度却仍然缓慢,无法按期建成投产。无奈之下,吴红开始四处走访金融机构,寻求贷款。
在当地农村信用社,吴红被告知,有营业执照的三个合作社或公司可以取得联保贷款,但一家最多10万元,三家总共可取得30万元贷款。“这还算好的,其他银行一看没有抵押物就根本不给贷。”吴红说。
就在这时,去年底新成立的乐山嘉州民富村镇银行的客户经理找到了他,经调研审核后,竟提供了80万元贷款。“在无任何资产可用于抵押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银行+合作社+第三方保证人’的模式向他们发放贷款50万元。同时,还采用‘银行+合作社+农户联保’的模式向合作社农户发放联保贷款30万元,贷款农户20户,户均1.5万元。期限都是一年,年利率在9%左右。”乐山嘉州民富村镇银行行长唐有富告诉《经济参考报》。
当地银行界人士透露,一直以来银行都不认农民专业合作社,觉得它不是正规的公司,而合作社因不拥有土地产权也无法做抵押贷款,这类组织的信贷需求以前完全被排斥。然而,村镇银行对待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很多村镇银行最主要的贷款客户之一,比如我行就有一套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贷款需求的金融产品设计。”唐有富说,他们针对从事“农、林、牧、渔”等农业生产和副食品初级加工为主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协会)成员的资金需求,开发了农户联保贷款产品,以合作社(协会)成员联合保证的方式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截至6月底,以上贷款品种的贷款余额达1521万元,贷款客户已达230户。
这样一来,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于是一脚踏进了金融圈,深山老林里的花果山也弥漫出现代金融味儿。
目前,乐山市双艺农业合作社解决了资金瓶颈,已完成了20余亩大棚建设,今年4月也成功通过了省示范工程项目的验收,到2011年6月实现销售收入约135万元,销售利润约16万元。
吴红在欣喜的同时,也意识到了金融支持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要性。“我们强烈建议金融机构关注我们农民专业合作社,政府要求合作社每年至少60%的利润要分给农民,金融机构对合作社的信贷支持可以比其他途径更加迅速直接地辐射到‘三农’,促进农民增收。”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