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内蒙古:建设战略资源基地 打造开放的桥头堡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2 08:5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2010年6月29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公布,在辽阔的内蒙古大地上引起热烈反响。

  

内蒙古:建设战略资源基地打造开放的桥头堡

  实施了城市建设十年发展战略之后,呼和浩特的面貌日新月异。 (资料图片)

  这份文件,指明了内蒙古在全国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发展定位明确,政策占位全面,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蓝图、行动纲领和发展指南。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若干意见》的出台让内蒙古对实现新一个5年规划蓝图信心倍增,大美草原将展现更美的风景。

  

内蒙古:建设战略资源基地打造开放的桥头堡

  “十一五”时期,是内蒙古经济高速发展的5年。2010年,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达到11655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7.3%;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738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29.4%;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972亿元,年均增长27.2%。

  在多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近两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结合实际对发展思路作了一些调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提出: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但不再刻意追求GDP增速全国第一;强调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构建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强调坚持富民与强区并重,富民优先;坚持用发展的办法保护生态,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

  “内蒙古制定‘十二五’规划纲要时,《若干意见》还没有出台,但是总体部署与《若干意见》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不谋而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刘万华说。

  建设战略资源支撑基地

  建设国家能源、新型化工、有色金属、农畜产品四大基地,与内蒙古产业转型的要求相契合,也与《若干意见》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不谋而合

  依托丰富的煤炭、油气、黑色和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等自然资源,内蒙古能源、化工、冶金等产业发展迅猛,在全国的优势已经形成。内蒙古也由此实现了从农牧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的转变。

  但是,与中东部先进地区相比,当前内蒙古的发展水平仍然偏低,存在整体实力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态环境脆弱、产业结构单一、区域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能力不强等诸多突出困难和问题,许多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在各省份中排在20名之外。

  内蒙古“十二五”规划纲要明晰了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路径:发展现代农牧业,巩固提升能源、钢铁建材和农畜产品加工业的支柱地位,把新型煤化工、有色金属加工和装备制造业发展为新的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多元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中之重。”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巴特尔曾指出,“内蒙古是国家重要的粮食和畜产品生产基地,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畜产品供给方面担负着重要职责。内蒙古工业比重不仅在西部地区领先,而且还高于一些东中部的工业大省。但工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还很明显,产业规模小、结构单一、产业链短、初级产品比重大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总体上仍处在工业化的初期阶段。所以,必须紧紧围绕建设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战略目标,把提高工业化水平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对今后内蒙古优势产业的发展,《若干意见》也提出,要推动国家能源基地建设,并实施差别化产业政策,优先在内蒙古布局建设具有比较优势的煤炭、电力、煤化工、有色金属生产加工等项目,而且在项目核准、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内蒙古‘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优化发展能源工业、加快发展化学工业、改造提升冶金建材工业、巩固壮大农畜产品加工业,与《若干意见》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不谋而合。”刘万华说,“以新型化工基地为例,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等五大国家示范工程落户内蒙古,不仅建设了国家的战略资源支撑基地,对内蒙古产业高端化也是直接的拉动。”

  建设国家能源、新型化工、有色金属、农畜产品四大基地,与内蒙古产业转型的要求相契合。全力推进非资源型产业发展,是今后一个时期内蒙古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选择;而依托现有产业基础进行产业延伸产业升级,恰恰是发展非资源型产业的最现实路径。因此,内蒙古“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把做强能源等特色优势产业与提高非资源型产业比重结合起来,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结合起来。

  构筑北方重要生态屏障

  保护好这片广袤的草原,保护好这片绿色的林海,是内蒙古在全国生态保护大局中承担的重要责任

  内蒙古以“美丽草原”著称,全区13亿亩草原、3.55亿亩森林和6000万亩湿地,构成了祖国北方一幅绚丽的山水长卷。

  保护好这片广袤的草原,是内蒙古在全国生态保护大局中承担的重要责任。“十一五”时期,内蒙古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323亿元,建设草原总规模5亿亩。林业生态建设总面积5000万亩,6000万亩农田和8000万亩草场受到林网保护。全国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统计结果显示,自治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双减”。

  “十二五”期间,内蒙古将致力建设全国最大的天然草原保护与治理示范区:坚持草畜平衡,建立基本草原保护制度,继续实施退牧还草等工程,合理采取休牧、轮牧等措施,通过自然修复和人工种草恢复植被,使草原植被的盖度提高到45%;按着建设森林生态功能区的要求,加快实施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继续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开展沙漠治理,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自然保护区及湿地生态综合治理;不断探索保护生态兼顾经济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统一。

  专家认为,保护生态不是不要发展。鄂尔多斯市推行“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等生态补偿的办法,在10年快速推进工业化过程中,全市植被覆盖率由30%提高到75%。这说明“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是可行的,“十二五”期间内蒙古完全可以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厅长苏青介绍,“十二五”期间,内蒙古将以推进污染物减排、重点流域区和重金属污染区防治为着力点,加大环境保护力度。重点向技术减排要效益,鼓励发展工艺先进、资源消耗小、污染物排放少的项目,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技术。

  内蒙古的草原生态具有特殊性,它不仅构成自治区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也承载着各族儿女的历史和文化,既具有生态属性,也具有生产资料属性和文化属性。内蒙古的生态保护做不好,还将直接威胁到东北和华北的生态安全。因此,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言之切切:草原是内蒙古的优势和品牌。一定要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构筑好我国北方的这道重要生态屏障。

  打造向北开放的桥头堡

  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合作,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对接,发挥内引外联的枢纽作用,才能在全国发展的大局中成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内蒙古地处我国向北开放的前沿,接壤陕甘宁、黑吉辽等8省区,紧邻京津冀,靠近出海口。自治区高层认为,内蒙古真正的优势在于靠近市场。

  “十一五”末,自治区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而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不足百亿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7000亿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不足50亿美元。全区外贸依存度只有4.7%,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自治区主席巴特尔认为,内蒙古要补齐对外开放程度不高这块“短板”。

  “十二五”期间,内蒙古将构筑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今后5年,内蒙古将加强口岸建设,发展口岸经济,使口岸年过货能力达到6000万吨。加快满洲里、二连浩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巴彦淖尔进出口资源综合加工示范区建设,推进策克、甘其毛都等公路口岸扩大开放。同时,深化能源资源利用合作,扩大境外资源进口。鼓励优势企业在境外设立加工基地。

  “十二五”期间,内蒙古将重点建设快速客运通道、煤运通道、出区通道和口岸通道,规划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1.6万公里。公路建设中,依然重点建设出区通道和口岸通道,规划公路总里程达到1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000公里。加强电网建设,使电力外送能力新增2000万千瓦以上。建设一批通往东北、华北、华中等地区的煤化工产品输送管道,重点建设呼伦贝尔—哈尔滨、赤峰—北京、鄂尔多斯—武汉等煤制天然气管道。

  “十二五”期间,内蒙古将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合作。其中,西部地区以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为重点,着力促进形成呼包鄂榆重点经济区。东部地区主动推进与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哈大齐工业走廊、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合作,主动接受京津冀等区域的辐射带动,实现区域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

  “加强与国内重点及周边区域的合作,推进重大基础设施的对接,是扩大开放与区域协调的一个结合点。”刘万华说,“发挥内引外联的枢纽作用,内蒙古才能在全国发展的大局中,成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责任编辑:曹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