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飞地经济”多飞一会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2 10:18 来源: 中国经济网近日,一个总投资2.9亿元的线缆制造项目在黑龙江省肇东市落户。引人关注的是,这是一个“飞地项目”,项目引进方不是肇东市,而是绥化市北林区。
绥化市辖10个市县区,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既有省内县域经济排头兵肇东市和位列前三名的安达市,也包括明水、兰西、青冈等全省十弱县。为尽快改变这一状况,绥化市提出打破行政区划局限,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具体地说,就是让肇东、安达两地的工业园区,承接全市范围内的产业项目,使弱势县份能够利用优势发展平台,税收等实行各方按比例分成。
选择肇东和安达作为“引擎”并非偶然。其一,这两个县级市位居黑龙江省经济最发达的“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内,经济发展潜力大、势头好,带动作用强;其二,两市辖域内存在大面积的盐碱地,这些土地不适合种庄稼但能“种”企业,因而工业用地相对充裕,有条件发展“飞地经济”。
绥化的做法令人眼前一亮。应该看到,造成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因素很多,区位差异是其中之一。各地基础不同、条件不一,有的地方区位优势明显,发展可能快一些;有的地方位置偏僻,少人气、缺活力,远离中心市场,发展受到一定制约。绥化推广的“飞地经济”模式,让弱势县份借力发力,装备了强县的发展“引擎”,实现“异地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区域内发展不平衡因素,增强了发展潜力。
另外,这种“飞地经济”模式推动了产业集聚发展。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有些地方项目生存条件差,却迫于各种指标压力,硬着头皮大搞招商,引进项目,往往没过几年,一些千方百计招来的项目就会出现“水土不服”。“飞地经济”有效破解了这一弊端。这种模式“不求我有,但求我用”,促使项目趋向在更加适合的地方落地,让区域经济实现融合发展,促进了产业集聚。
推广“飞地经济”模式,关键是要调动产业项目承接方的主动性,除了要用行政手段,还得动用经济杠杆。在政绩方面,应为“胸怀全局”者增加考核分数,提高评价指数;在税收上,要制定合理政策让引进方、承接方等按一定比例分成,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发展“飞地经济”,绥化虽然刚刚上路,但思路清、方向明、措施足,符合当地实际,前景令人看好。笔者相信,“飞地经济”一定会在黑土地上“飞起来”。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