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省合作共谋高原找矿新突破—— 青海实施“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专项”纪实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3 14:17 来源: 国土资源部网站青海省横跨秦祁昆和北特提斯两大成矿域,成矿条件优越,找矿潜力巨大。经过50多年的勘探,青海省已发现各类资源矿床矿点3120多处,各类矿种132种,占国内已发现矿种的77%。有58种矿产保有资源储量排在全国前十位,27种排在前三位,11种排在全国第一位。盐类、石油、天然气、部分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国土资源部与青海省联合开展的“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专项”,为青藏高原特别是青海省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搭建了新的平台。
大“专项”唤出新机制,矿业发展走进新天地
近年来,尤其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特别重视青海等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及资源开发工作。2008年,国土资源部启动实施了“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专项”,这是青海、西藏两省(区)迄今以来投资最大、实施周期最长的地质勘查项目,给青海、西藏两省(区)的地质勘查、资源开发和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将两省(区)的资源勘查开发事业带入了一个飞跃发展的新阶段。
国土资源部领导高度重视这项工作,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先后三次到青海调研,指导并推进项目实施。青海省委、省政府把加强地质勘查、尽快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加快推进青海发展列入重中之重,省委书记强卫、省长骆惠宁多次到国土资源部沟通对接。
依托这一重大项目,部省提出了实施“358地质勘查工程”的工作部署。三年来,青海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积极探索地质找矿新机制,齐心协力推进这项工作,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目标任务,取得了累累硕果,也为我国全面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计划积累了经验,起到了示范引路作用。
“358地质勘查工程”新机制,使青海地质找矿工作探索出了许多新做法:加强部省合作,统一规划部署。中国地质调查局、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共同组织编制了《青海省公益性地质调查及重要矿产勘查总体部署方案》,对青海省“十一五”后三年和“十二五”地质矿产勘查工作进行了统一规划部署,确定了9个勘查规划区、31个重点勘查区和9个整装勘查项目,明确了主攻矿种、重要成矿类型及找矿方向、目标任务等,提出八年提交新发现矿产地120处,其中提交10处以上可供进一步勘查开发的大型矿产资源基地。
青海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创新地勘工作体制机制 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的若干意见》等多项激励和支持政策,形成多渠道资金争相投入的新格局,优化地质工作环境。青海省政府三年来在地质事业上的投入达10亿元以上,共吸引社会企业投资9.74亿元。为提高装备水平,加强深部找矿,省财政安排资金2.8亿元,专项购置先进的野外重型探矿、实验测试等设备,尤其是引进的美国快速找矿分析仪和澳大利亚全液压钻机,在地质找矿工作中发挥了良好作用。
专项实施过程中,借助科研院所与大型企业,解决瓶颈制约。青海省政府多次邀请中国工程院、科学院院士和国内知名专家,来青海开展重要成矿带成矿规律研究,优选了一批找矿靶区;大规模引进省外地勘队伍和大型企业,与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铝业、山东黄金集团合作,加快全省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进程。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与加拿大英特赛特矿业公司联合勘查大场金矿,加大地勘工作量和费用投入,数年来投入资金5100万元,完成槽探33600立方米、钻探进尺27750米,形成了大规模投入、大兵团作战的局面,成为联合风险勘查短期内获得地质找矿突破的典范。统筹资金力量,推进整装勘查。集中勘查力量,力求重点突破。统筹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开展9个整装勘查项目,进展良好。2010年投入资金6亿元,约占全省地勘经费的50%。
这些措施的合力推动下,全省地勘工作由“分散布点、全面开花”向“集中力量、开展会战”转变,地勘格局由“单一依靠省内地勘力量”向“积极引进省外专业队伍”转变,工作方法由“传统作业方式”向“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开展地勘工作”转变,地勘主体由“封闭单一”向“开放多元”转变,发展模式由“自我封闭管理,独轮前进”向“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多轮驱动”转变。
地质找矿主战场捷报频传
青海以“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专项”为契机,在“358地质勘查工程”新机制的带动下,青海境内各个主要成矿远景区地质找矿亮点频闪:
三江北段有色金属矿产勘查成果显著。沱沱河地区多才玛铅锌矿,莫海拉亨铅锌矿,东莫扎抓铅锌矿资源量达200-350万吨,可达特大型规模;多彩铜多金属矿,沱沱河地区楚多曲多金属矿前景可达大型规模。这五个矿区资源量总计达千万吨以上。三江北段有望成为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接续和储备基地,
东昆仑捷报连连。祁漫塔格地区铁铜多金属矿产勘查获得新成果。格尔木市尕林格铁矿累计达1.5亿吨,改变了全省没有亿吨级铁矿的历史;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野马泉铁多金属矿、四角羊—牛苦头铁多金属矿床、迎庆沟—虎头崖地区多金属矿等另外四个矿区潜力巨大;东昆仑中东段,金矿资源储量快速增长,大场金矿田新增金资源量55吨,累计180吨,预测远景资源量超过300吨,达到超大型规模;五龙沟金矿田、沟里地区金矿田金资源量累计分别达60吨、80吨,前景达100吨,具备特大型规模;东昆仑、西秦岭成矿带已经成为青海的金腰带。同时,新发现了热水沟、加当根等斑岩型铜多金属矿。
祁连山、柴北缘煤炭勘查取得新进展。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三四井田及Ⅱ、Ⅲ露天及弧山矿区、哆嗦公玛矿新增资源量达1.7亿吨,鱼卡煤田、红柳泉、团鱼山矿区新增资源量3.3亿吨,使“十一五”期间累计新增煤炭达9.5亿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能源基础。柴达木盆地石油勘探相当于又找到一个青海油田,其中2010年在英雄岭地区提交石油1.06亿吨,天然气103亿立方米。
柴达木盆地钾盐、深层富钾卤水勘查取得新突破,发现总厚度694米的深层卤水,新增深层富钾卤水资源量2.14亿吨,预测钾盐资源量远景达8亿吨。在柴达木盆地的格尔木、德令哈山前倾斜平原区新发现两处调蓄能力极强的巨型地下水库,可提交允许开采总量分别为100和30万立方/日,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柴达木循环经济区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发现青海东部840平方公里富硒土壤,带动了特色种植产业的发展;在天峻木里永久冻土带首次成功钻获陆域 “可燃冰”实物样品,使我国成为第三个在陆域钻获可燃冰的国家。该成果被评为2009年国土资源部重大科技成果奖。
同时,区域地质、重力、化探等基础地质调查取得新进展,完成面积10万多平方公里,对成矿地质背景、特征、规律等取得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1:5万矿产资源调查评价覆盖率从7%提高到了15%;圈定铜铅锌金综合异常1270处,发现矿(化)点及矿化线索343处,提供了一批找矿靶区。加大资金投入和勘探工程量,完成钻探138万米,硐探7.2万米,槽探199万立方米,相当于前50多年的数倍。大投入、大工作量带来了大成果、大突破。提交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三、四井田,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二、三露天矿等20处可供进一步勘查的矿产地。新发现共和盆地恰卜恰地区地热、格尔木市四角羊外围多金属矿等17处矿产地。22个勘查项目取得重大进展,主要成矿远景区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勘查取得重要进展,显示出巨大的找矿潜力和找矿前景,祁漫塔格、大场成为全国十大新发现的资源接替基地。首次在陆域成功钻获“可燃冰”实物样品;首次在青海省东部地区发现富硒土壤资源;初步探明格尔木、德令哈山前倾斜平原区埋藏有调蓄能力极强的巨型地下水库。
“十二五” ,青海迎来大规模投入、大兵团作战时期
迈入“十二五”,青海的地勘工作又站上了新的起点。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家领导人指出,要高度重视青海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大规模投入,大兵团作战,力争尽快实现重大突破。青海省编制的《青海省“十二五”地质勘查规划》也进一步明确:“十二五”期间全省各类地勘投入将成倍大幅度增长,有望达到175亿元,是“十一五”的5.24倍。青海省明确了“十二五”找矿目标:新提交一批可供开发的大中型矿产地;重要矿产新增资源量:煤炭15亿吨,铁矿石5亿吨,铜400万吨,铅锌1000万吨,钼20万吨,金400吨,氯化钾3亿吨;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覆盖率提高到48.73%;一批重要矿产地转入开发,形成新的矿产资源开发格局。
今年以来,青海省委、省政府与国土资源部在北京联合召开“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招商引资座谈会”,推出优选的18个矿产资源勘查项目面向全国招商引资,引进了山东黄金集团、西部矿业、天津戈德集团等数家具备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的央企、民企参与我省地勘事业。率先于全国各地首创推行探矿权合同管理,建立矿业权顺畅的进入、退出机制,约定的年度勘查投入、工作进度、工作量、成果提交等内容,加强地勘项目的监管,促进了勘查投资及成果的取得。引进武警黄金部队、中国煤探地质总局两支精锐之师,已进驻青海开展地质勘查工作,逐步形成了“大规模投入、大兵团作战”的良好局面。
国土资源部也于日前公布了首批47片整装勘查区,青海的祁漫塔格、沱沱河、大场、然者涌-莫海拉亨等四片找矿重点区榜上有名,是列入“国家战略”整装勘查的最多省份之一。同时公布的全国19个重点成矿区带中,青海的东昆仑成矿带、祁连成矿带、西南三江成矿带名列其中。这意味着青海将从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得到国家的更大支持,青海的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迎来了一个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