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对主流经济学的反思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4 01:00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经济学中关于“经济人”、“看不见的手”、“供求关系”、“最大化”等名词已经成为普遍接受的原则,成为主流经济学的理论蜘蛛。而且,这也是研读经济学的必备基础知识,是经济学的根基。

  上述经济学原则及理论其实都存在各自的理论前提即假定条件,离开了假定条件,严密的理论推导和理论体系都可能出现漏洞或缺陷,严格意义上的理论则可能经不起验证和推理而一攻即破。因此,抛开经济学教科书中的假定条件尤其是教条,用更广的视角、新的方法重新分析所谓的主流经济学,既是经济学家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对经济学感兴趣的人需要知晓的事。陶永谊所著的《互利:经济的逻辑》一书对此做出了很大的尝试,对主流经济学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得出了很多新的结论。

  此书以经济学中的基本且关键的一些概念及其理论为主题,逐一展开解读、反思和批驳,还原经济学的常识和真相,让读者从僵化的主流经济学理论中解放出来,从而尝试建立起一些全新的经济学认识。

  书中主要涉及到主流经济学广为接受的一些概念,如个体本位、交 换 、 效 应 、 供 求 、 理 性 、 最 大化、均衡、博弈、增长、市场、政府、经济危机、国际贸易。经济学对这些概念的阐述和理论构建,在基于特定的假定条件下,各自构建起了理论的构架,用于经济的分析和政策的制定。但很明显的是,采用作者的分析视角和分析方法,解读已成原则的经济学常识,其实都禁不起验证,自然也就难以在实际的经济分析预测和政策运用中起到多少实际的作用。

  比如对于个体本位的反思,市场中个体和交易的复杂性、多元性,其实在经济学中的简单分析模型中根本无法涵盖全部的因素,简单模型所推论出的简单结论,其实只是谬误而已。比如对于交换的动机问题,也不是简单的自利因素,而是有着多元性、交叉性的自利、他利、互利等因素,且达成互利才能真正实现交易。对于效应,实际上存在着主观效应和客观效应问题,两者既有关联但又有所区别,在实际判断中甚至存在巨大差异。

  作为对经济学突破性、探索性的理论反思和解构,该书几乎对每一个主要的经济学概念都让读者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这不是标新立异,而是抽丝剥茧般的结构,指出主流经济学的错误和漏洞,还原经济学应具备的本来面目。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作者已然建立起了一整套新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当然,经济的复杂性和经济学内容的广博性,远不是一本书、一个人所能够全部解释得清、解决得好。而且,书中提到的“主流经济学”其实还需要作出明确的界定为好,作者的观点仍需作出更为清晰的界定。如果能够在理论推导、理论模型建构和政策实施上作出更多的尝试和努力,则该书会具有更大的理论价值和阅读的乐趣。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