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丰慧:银行股成“白菜价”市场选择正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4 02:16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余丰慧
5倍市盈率!银行股估值如此的“白菜价”着实令市场大跌眼镜。靓丽的中报并未提起资金的丝毫兴趣,按照最新的中报业绩,民生银行、交通银行和建设银行的估值目前均已降至6倍以下,分别为5.36倍、5.39倍和5.99倍。
从当前绝对股价来看,工商银行徘徊在4元,中国银行不到3元,农业银行2.56元,建设银行4.5元左右,民生银行5.5元,交通银行4.6元左右,说成“白菜价”是形象的。曾经7~8倍的市盈率被认为是银行股的“估值底”,而现在6倍以下的市盈率却仍然鲜有资金光顾。其实,如果不是大股东中金公司屡屡出手托盘,工农中建四家大型银行股价将会更加惨烈。
社会各界对银行股目前的 “窘相”有许多解读和分析。国际上有欧债和美债危机影响,全球经济二次探底威胁;国内是整体经济下探的大环境,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问题,银行不良贷款的潜在风险。还有人认为,银行股价与其业绩远远背离,主要是银行股是个“大块头”,大资金不想光顾,小资金难以撼动等。这些虽然都有一定道理,但都是从一个侧面反映问题。在笔者看来,上市银行当前的股价估值并没有错配银行所谓的业绩,反而是银行真实情况的真实反映。就拿四大国有银行来说,改制上市本身就是依靠国家信用,完全没有反映出自身经营状况和业绩。如果依靠自身发展经营业绩,是难以改制和上市的。一家银行的不良资产占比高达20%以上,如果不是国家同意给予剥离,如何能上市呢?我们还必须看到,不良资产剥离了,但是产生不良资产的机制、土壤仍在,消除不良资产的机制并没有建立起来。
从四家大型银行上市后,内部管理仍然是行政化、机关化那一套,风险防范机制,内部运作效率,股权制约体制,资本约束机制,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等形式都有了,但是换汤不换药。不说是上市公司,就是一般企业也应该有起码的核算意识、成本意识和盈利意识,这四大银行却没有,比如,每到月底、季底、半年底、年底,不惜成本高息揽储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要说有所改变的话,或许就是银行高管们的薪酬比上市前提高了许多。
资本约束机制是防止银行盲目扩张、防止资产风险和保护债权人的最低防线。然而,中国的银行全面引入后,却彻底变形了。不但没有约束住贷款的盲目扩张,而且给资本市场、融资市场带来深深伤害和冲击。因为银行盲目放贷导致资本充足率不足时,可以随意到资本市场通过增发、扩容、发债等手段轻而易举筹集到资本。近日,前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说,未来银行资本缺口在4000亿元。这4000亿元国家财政肯定给不了,唯一办法就是通过在股市里增发和发债来筹集。
上市银行的成长性越来越低。目前,银行主要利润来源于两个渠道:一是贷款利息收入,二是中间业务收入。依靠盲目扩张贷款之路越来越窄,其不但消耗资本较多,而且风险越来越大,隐患越来越多。特别是社会直接融资的迅速扩大,金融脱媒化已成趋势。依靠中间业务收入的路子也不容乐观。为了发展中间业务收入,一些银行把没有一点技术含量、没有任何附加值、没有给客户增加任何理财收入的传统服务项目启动收费,如果这些不该收费的项目全部取消,大型银行几乎没有什么中间业务收入产品。这样的银行利润增长点在哪里?成长潜力又在哪?
因此,笔者不赞成目前银行估值与业绩背离的说法。要记住,这是市场的选择和判断。大型上市银行一定要理性分析观察市场为何做出如此选择和判断,从而脚踏实地搞好经营管理。只要银行经营管理做得好、服务做得好,市场肯定会作出另一种选择和判断。因此说,目前市场对银行估值的判断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