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厦门:重视创新 把文明城市建设提升到更高水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4 09:1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厦门是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和东南沿海著名的港口风景城市。2005年和2008年,厦门两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多年来,厦门市委、市政府把深化文明城市建设工作作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改善和保障民生、为群众谋福祉的重大工程,扎实推进各项创建工作。当前,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机制更加完善、基础更加扎实、内涵更加丰富、成效更加凸显。2009年和2010年,在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厦门先后位居省会、副省级城市第二名、第一名。

  

厦门:重视创新把文明城市建设提升到更高水平

  图1:厦门有38万名志愿者,平均10个市民中就有一个是志愿者。图为志愿者为国际马拉松比赛的运动员服务。

  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说,厦门经济特区的文明城市建设只有通过更精细的管理、更深入的创建、更过硬的措施、更务实的成效,才能让市民得到更多实惠,让社会更加满意,让厦门继续走在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前列。

  重在持续文明城市建设常抓不懈

  

厦门:重视创新把文明城市建设提升到更高水平

  图2:4月28日,厦门市在海天码头启动关爱外来工志愿服务活动。

  城市文明程度是衡量城市综合水平的重要指标。厦门市委、市政府认为,城市文明是城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和谐统一体,是城市形象、品牌和科学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试验田和排头兵,厦门经济特区坚持把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不断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和市民文明素质,不断赋予城市发展新的时代内涵。

  厦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洪碧玲深有体会地说:“创建文明城市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常抓不懈,把过去良好的机制和方法持续抓好,不断创新,才能抓出让群众满意、让社会满意的真正实效。”

  齐抓共管,增强常抓不懈的意识,推动文明城市建设持续深入。2010年以来,厦门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把创建工作作为惠民重要工程和推动全局的“一把手”工程。市区人大、政协多次组织代表、委员视察文明建设的基层一线,追踪群众反映的热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推动解决难点问题。有关部门和各区街发动市民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创新方法,树立高度负责的意识,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常态发展。厦门市出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奖惩问责暂行办法》,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实施每季度对各区进行一次公共文明指数的测评,邀请民主党派、社会监督员、市民代表参与,并在媒体上发布测评结果,让社会监督。通过测评,促进了机制建设,加大了整治督查的力度,形成常抓不懈的创建理念。

  创新机制,提高攻坚克难的意识,推动文明城市建设为民服务。厦门在首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创造了创建工作点评会制度,多年来持续创新方法、形式、内涵,成为推动工作落实、解决为民服务难点的有力抓手。在点评导向上抓重点、解难点,主要领导针对存在问题明确责任,限期整改。在点评内容上主要针对城市管理、环境卫生、食品卫生、交通管理、文化市场管理等关系民生的问题进行点评。在点评方法上既务实更求真,采取实地拍摄和现场点评等方式,对问题进行曝光。在点评对象上,不仅有市领导点评、创建办点评,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记者、市民代表等点评,并专请兄弟城市帮助“挑刺”点评。这种点评方式在全国开先河。

  引导群众参与文明建设

  厦门市市长刘可清说,文明创建的活力在于活动,群众的创造是创建的智慧源泉,发挥群众的创造性,创新活动创新内涵,就能吸引更多人的参与。

  为了让创建活动常创常新,厦门市文明办一方面经常总结基层典型,另一方面每年广泛征集创建“金点子”活动,得到市民的广泛响应。有很多人提出,要把大家内心的慈善情怀激发出来,让爱心走出内心,走出家庭,走出社区,走向工厂,走向社会。要让大家潜在的爱意流动起来,让每个人关心邻里、关爱他人、关注社会、关切城市,使每个人与文明城市共成长。

  2009年春节前夕,“温馨思明,情暖千家——爱心年夜饭进社区”活动得到广大企业家,特别是非公企业家的积极响应,20多位企业家捐款20多万元,为辖区贫困户和困难户送去1000份年夜饭,让征集到的千张爱心圆愿卡圆梦。

  爱老又扶幼。以关心老年人为重点,依托“爱心餐桌”、“平安铃”两大活动,广泛开展成为结对化、家庭化为主要特征的“爱心孝老”创建品牌。以中老年人为主体,依托“爱心助学”、“爱心课堂”、“爱心网校”等创建活动,塑造以社区为平台、以关爱未成年人为重点的“关爱未来”创建品牌。

  扶弱更扶残。设立“社区爱心基金”,重点救助有残疾成员的家庭。每到节假日前,社区都会从“爱心基金”中拿出资金,买米买油买日用品,慰问社区最困难的家庭,并送去品种多样的节日包。从成立至今,“爱心超市”募集和发放物品总金额超过1700万元。

  扶弱更扶志。厦门市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和“经典诵读”活动,培育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依托书院讲坛、市民文明学校以及各级文明单位、社区、图书馆等学习阵地,举办“书香鹭岛活动月”、“农家书屋”演讲比赛等各种形式的读书、讲座、演讲、知识竞赛活动。

  厦门以“开展全民阅读,提升文明素质”为主题,组织开展全民阅读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军营“七进”活动,确定了130个全民阅读活动示范点,引导基层广泛开展读书活动。

  重在实效

  文明建设成果惠及百姓

  厦门市委副书记陈炳发说,文明创建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其实效经得起人民检验和实践检验,让人民群众满意才是最高标准,我们既要全国的奖杯更要人民群众的口碑。

  为了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行车难、住房难、就医难、就学难等问题,厦门注重以文明城市建设为抓手,推动“解四难”工作。

  2009年以来,厦门抓住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的机遇,积极推动厦门全市城乡一体化和厦漳泉同城化,在交通设施上加大投入,建成了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改造福厦高速公路,使周边通道更为畅通;建成了环岛快速干道、成功大道,使主城区和副城区连接更加迅速,目前正在改造的仙岳路预计10月通车,城市干道行车难将有效缓解。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快速公交系统(BRT)二号线建成通车,后溪长途客运站、枋湖交通枢纽中心等客运枢纽项目加快建设,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

  提高市民素质,树立文明交通理念。以“关爱生命、文明出行”为主题,全方位组织推进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组建厦门市文明交通青年志愿宣讲团,开展百场宣讲活动,开展交通知识咨询和督导活动,为文明乘客发放“三角梅”徽章。开展寻找“我身边好司机”活动,评选公交星级驾驶员,带动更多市民文明行车。开展“鹭岛文明车”活动,发动更多驾驶员主动参与文明交通行动。开展以“文明交通好习惯”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和文明交通创建活动,大力倡导交通文明风尚。推进文明交通志愿行动。在全市各主要交通路口中确定100个文明示范路口,志愿者定时在路口开展交通文明督导。组织文明单位认领单位周边的主要路口,积极参与文明交通行动。开展“文明出行、有序行车”宣传整治,强化交通参与人的遵纪意识。率先在文明单位中建立车辆管理制度,把车辆违法记录情况纳入文明单位日常考核,每个季度通报一次违法情况,向违法率10%以上的单位发整改通知书。两年来,共发出整改通知书1159份。推进文明交通整治行动。在全市重点对斑马线不礼让、不系安全带、乱停车、不按交通信号行驶等重点问题专项整治。同时将执法重心逐渐向纠正行人、非机动车方面转移,有力促进了文明交通环境的形成。为加强有序停车工作,把“加强停车管理、统一规划临时车位”列入2010年厦门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增加停车场的建设,提高停车设施利用率,努力解决停车难等问题。

  6月20日,厦门市最大的保障性安居工程——洋唐居住区正式开工建设。这标志着今年已开工建设保障房4.1万套,完成上级下达的全年任务。

  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说,厦门建设文明城市,坚持为民创建、靠民创建,通过创建给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体现旺盛的生命力。未来将进一步强化厦门经济特区担当“三个排头兵”的使命意识,即争当推动科学发展的排头兵、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服务和平统一的排头兵。大力打造“文明厦门”,继续在增进民生福祉、丰富城市文明内涵、促进社会和谐方面走在前列,让人民群众有更高的幸福感和舒适感。

  (责任编辑:曹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