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贸易和分工 改变了传统粮食安全思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4 23:52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核心提示:近日,国土资源部再次收紧了土地供给政策,在84个城市之外,又将22个沿海城市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内,意味着这些城市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

  近日,国土资源部再次收紧了土地供给政策,在84个城市之外,又将22个沿海城市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内,意味着这些城市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须报国务院批准,据称,该政策旨在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设想你是一位空调设计师,为了保证空调正常工作,给自己设定了这样一个任务:需要设计一个机制来确保环境温度超过90度时,仍可维持室内凉爽;然后你在此目标指导下做出了一系列精妙设计;你的设计或许会很出色,问题是,你从一开始就错了,环境温度超过90度意味着发生了火灾,此时唯一重要的事情是如何灭火或者赶紧逃命,为这样一个前提考虑如何改进空调设计纯属多余。

  耕地红线,其前提是国家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刻遭遇包括粮食禁运在内的国际封锁,否则在当今国际贸易条件下,粮食安全根本无须通过自给率来保障;可是,这样的国际封锁若真的出现并成功实施,其所导致的局面将无异于一场大火灾,此等大灾之下任何国民安全都无从谈起。所以,此时唯一重要的事情其实应该是如何突破封锁。

  对封锁前提的不当理解和对自给自足的过度依赖,乃是基于对当今经济体系如何依赖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了解不全面,现有的食物生产、流通和分配系统能够养活这13亿人,高度依赖于国际分工体系的存在,农业生产和运输所需的化肥、农药、种子、机械和燃料,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国际贸易,假如国际封锁者有道德胆量和能力实施粮食禁运,那就没有什么能阻止他们禁运所有这些重要物质,而在这种情况下,粮食生产和流通体系无论如何都会崩溃,耕地数量无济于事。

  但实际上,假如我们抛开这些虚幻的假设,现实地评估国际形势的话,最不可能遭遇禁运的,恰恰就是粮食,在当前的国际政治伦理之下,这么做的道德代价过于巨大,世界上恐怕没有任何政治家愿意承担,更难以通过由许多人许多层次组成的决策和执行机制,即便在我们能够想象的最剧烈的国际冲突中,那些有能力实施国际封锁的大国或联盟,不仅不敢悍然禁运粮食,恐怕还要花大力气保障粮食供给以避免出现大规模饥荒。

  数十年来的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深化,已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世界的新世界,在这里,所有已融入该体系的社会都已被断绝了后路,不再有余地思考脱离假如该体系该怎么办的问题,那是注定无解的,除非接受人口规模和生活水平的大幅缩减。所以,恰当的态度是,转而思考如何避免这种局面的出现,这也是贸易和分工让人类相互依赖从而带来和平的道理所在。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