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胸怀高远 融资融智荣浦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6 12: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复星集团复星集团::立业助天下

  复星集团创建于1992年,业务主要涉足医药健康、房地产、钢铁、矿业,同时通过投资,分享零售、服务等高度受益于中国内需发展的行业的快速成长。

  “复星创业以来,便提出了‘修身、齐家、立业、助天下’的发展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支持下,复星才实现了快速发展。”提起复星集团的文化理念,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这样说。

  从2010年起,复星把自己的发展目标定位在:“成为专注中国成长动力的世界一流投资集团”,希望凭借业已形成的遍及全国的产业布局和商业网络渠道,积极对接、投资全球升级消费、资源能源、金融服务和工业化升级领域的知名企业和领先品牌,在中国企业全球化道路上探索出一条风险小、效益高的独特路径。

  在这种对接思路下,上海世博会给了复星一个新的机遇。复星牵头联合红星美凯龙、阿里巴巴、苏宁电器等15个行业的民营领军企业,共建中国民企联合馆。它吸引了37家大中型民企实物支持、数千家中小民企通过水晶墙展示等方式共同参与投资建设,使之成为真正的“中国民营企业联合馆”。场馆实际投资总额近4亿元。上海世博会期间,中国民企联合馆共接待中外游客213万人,其中VIP嘉宾超过11万名,成为具有良好口碑的人气场馆之一,并使海内外参观者对中国民营经济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改善了社会对创业者及创业文化的认可度。

  “一年企业靠机遇,十年企业靠管理,百年企业靠文化”。复星的文化一直把以人为本和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强调和谐的商业生态。截至2010年底,复星共为社会创造和维护了26522个就业岗位,在过去的3年里共提供薪酬福利44亿元,社保缴纳总额超11亿元,个调税缴纳超5亿元。2010年以来,复星集团还加大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推广力度。参与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婺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木雕的保护推广工作,在推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复兴方面开始实质性启动。

  “我们深知,企业之于社会,尤如鱼和水,只有当我们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源都是健康的,我们的身体才能健康,我们的企业才能健康。”郭广昌这样说。他认为,支持和投身于中国的经济复兴,致力于对中华文化的复兴有所贡献,推动中华文化的全球发展和融合——这才是更高层次的企业使命。

  均瑶集团:乐做光彩人

  均瑶集团成立于1991年7月,以营销服务、航空运输为主营业务,并涉及置业等领域,现有员工5000多人。

  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在民营企业家队伍里,一直是一个同时肩负传统美德和现代商业理念的新型企业家形象。他充分发扬光彩精神,在发展企业的同时更注重回馈社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这些年来,均瑶集团用于公益和慈善事业的投入已达数亿元。

  均瑶集团从1999年的“光彩三峡行”开始,就开启了三峡库区的支援建设之路。10多年来,王均金带领集团在三峡库区累计投资10多亿元,先后在宜昌、当阳投资建造了两个乳品加工生产基地和一个示范牧场。“万户奶牛养殖计划”让1000多位移民直接就业,带动产业链就业人数5000多人,解决了众多移民就业的难题。2010年,均瑶又追加投资用于宜昌地区乳品新厂房的兴建项目,占地面积约150亩的新厂房将为三峡库区再增就业岗位近千个。均瑶在三峡库区投资建造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宜昌均瑶国际广场,为宜昌市的商业提升和旅游服务的配套做出了示范,完善了三峡地区旅游产业链。

  一直以来,王均金对三峡库区充满着感情,将宜昌视作“第二故乡”。2010年11月,均瑶旗下的吉

  祥航空开通了上海至宜昌往返航线。这条航线不仅成为沪宜两地经济、文化交流的空中桥梁,也成为王均金援建三峡、改善宜昌投资环境的又一个新起点。

  参与教育改制是均瑶集团回报社会的又一延续,也创新了原有的公益模式。王均金将打造“百年名校”的理念融入了自己一直支持的教育事业。2005年,王均金参与上海徐汇区教育改制,将“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和“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改制为民办学校。这一举措成为均瑶回报社会的又一延续,也创新了原有的公益模式。如今,世外小学和中学已经获得国际文凭组织对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认证,形成了完整的国际化教育产业链,两所学校已成为上海最受欢迎的中小学之一。

  在慈善公益领域,均瑶一直有着坚定的社会责任感。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王均金积极抗震救灾,吉祥航空免费为灾区抢运紧急救灾物资150吨;集团共累计捐款418万元,捐赠物资232万元;2009年8月,在获悉台湾地震消息后,王均金又以吉祥航空的名义向受灾的台湾同胞捐款100万元;2010年4月,均

  瑶集团向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次日便向灾区捐助了2万箱价值126万元的牛奶,通过壹基金设置在西宁的救灾通道第一时间运送到玉树,并将员工捐赠的12万元现金通过上海市红十字会捐助灾区;2010年国内部分地区发生的特大旱灾、震灾,吉祥航空发动了“捐赠一瓶水,滋润一颗心”抗旱救灾募捐活动,并向广西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助2万元现金,为广西旱区中小学校建设一个10吨左右的“爱心水柜”,解决了当地学校师生的饮水困难和饮水质量问题。

  2010年,王均金出席上海市光彩事业促进会召开三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议的时候,出资30万元资助了20位支内返沪老劳模的日常生活,启动了对全市300多名支内返沪老劳模为期3年的“上海民营企业回报社会感行动”。2011年6月,王均金在中央统战部组织的“感恩革命老区井冈行”活动中又捐款100万元。

  王均金率先履行民企回报社会的感恩行动,发扬光彩精神,相信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均瑶集团以义为先的作为将会推动更多企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王均金相信,光彩精神,一定会一直闪耀。

  易贸资讯:细节赢市场

  易贸资讯(上海)有限公司是中国大宗品市场规模最大的综合服务提供商,以互联网为平台,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主要提供信息、会展、咨询、商机、广告等综合服务。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正是易贸现阶段正在努力构建的方向。在构建过程中,对‘细节科技’的坚持,成就了易贸的今天。”易贸公司总裁张晔这样说。作为国内大宗品商品领域最权威的定价中心和咨询平台,易贸能每日24小时不间断采集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信息及动态,并加以分析处理和研究开发。

  易贸的成功源自于对每一个细节兢兢业业的坚持。譬如每天会

  向国内各地行业企业拨打3万多个调研电话,为各行业信息网站更新6000余个价格数据,向客户发出4.5万封电子邮件和8万条短信。迄今为止,已经为上下游产业链上的7万多家客户提供了强有力的决策支持。

  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思路指导下,为使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重归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轨道,易贸集团在10多年资讯服务的基础上对大宗商品市场情况做了深入

  的分析研究,探索集团全面战略转型途径,提出了组建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的构想。通过平台提供的基础服务,大宗商品市场的参与者包括上游供应商、贸易商、下游用户以及第三方服务提供商都将获益匪浅。

  交易双方能通过平台的交易撮合服务系统,迅速寻找到合适价格以及供需匹配的交易方;一旦双方确认交易细节,并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电子交易合同,平台的仓储

  联盟中心将实时地将此订单信息传递到距离交易需方最近的仓库。当买方需要调转货物至工厂或其他地点,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则通过平台提供的开放物流信息平台整合不同订单,实现统一配送。

  这样,交易平台搭建了一个开放、共享的物流、仓储、融资、支付、信息等云服务平台,交易双方通过这个云服务平台获取信息、调整库存、发现合理价格、融资及支付等服务,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未来,易贸将继续加大研发力度,力争提升自身的市场服务、拓展和资源整合的处理能力,优化企业结构和系统,把自身做成亚洲乃至国际B2B综合服务领域中的领袖企业。

  奥盛集团:锻造凝聚力

  上海奥盛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创立于1997年5月,以预应力材料制造、实业投资和房地产开发三业并举,已逐渐壮大为以全球顶尖桥梁缆索制造产业链为核心的综合性民营企业集团,年销售收入逾百亿。

  在一些人眼里,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要为企业员工讲话,要为员工争取正当的合法权益,很容易走到企业所有者的对立面;换言之,非公有制企业党委对员工利益考虑越多,企业家的个人利益就越会受损。然而,奥盛集团总裁汤亮从不这样认为。

  “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全覆盖,是一项涉及党和国家全局战略发展的布局,这不是我被动要做的事,而是我要主动做的事。”汤亮这样说到。在他眼里,奥盛集团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和关注非公党建工作是分不开的。

  奥盛集团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分布合理、学历层次高、政治理论

  基础知识扎实的党员队伍。创业之初,随着集团党组织活动正规化、常规化开展,对党产生认同感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经过组织程序,几年中就发展了150多名新党员。如今,党员在集团干部和企业骨干中的比例达到90%,使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在这种互动下,奥盛扎实的党建工作给企业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短短几年间,企业不仅填补了国内预应力材料研发、制造的空白,而且先后自主创新高新技术100多项,取得几乎所有的国际顶尖认证。

  同时,奥盛党委在“打造核心价值理念,形成企业凝聚力”的宗旨下,始终把企业劳资关系的和谐

  贯穿于企业各项工作中。从2003年起,奥盛就采取协商制方式制定工资,实行了员工休假制度,组织优秀员工赴欧、美、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度假,定期走访慰问困难员工、长期驻外地员工家属,使员工工作无后顾之忧。几年来,奥盛人员流失率几乎为零。

  建党90周年前夕,奥盛集团创办了全上海近75万户非公有制企业中的首家党校——中共上海奥盛集团委员会党校,标志着上海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跨上了一个新台阶。站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奥盛将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精力,继续开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芷新集团:编织人情味

  上海芷新(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是一家以跨省市公路旅客运输和客运站服务为主业的集团公司,现有员工858人,自有营运车辆483辆,日发班车1000余班次,日接发送旅客达4万余人次以上。

  “企业编织的爱心成就了芷新今天的发展。”上海芷新集团董事长郭卫这样说。作为创始人,芷新历经22个发展年头,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都凝聚着郭卫的心血,他深深懂得,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队伍。

  浓浓的人情味儿贯穿芷新的整个公司。在芷新有个传统,每年春节,领导班子成员都和坚守岗位的员工一起欢度除夕之夜。大家一起吃年夜饭、一同举办联欢抽奖活动,热融融的气氛,让许多员工的心里感到温暖和踏实。

  从2000年开始,芷新每年都要组织员工外出度假旅游,甚至跨出了国门,很多职工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都是第一次乘上飞机。不少

  外来务工人员则会得到公司的特殊关照:为他们免费提供餐饮和住宿;出资安排包括民工在内的员工的医疗体检;如果是农民工,每人每年还会有15天的带薪假专门用于农忙收割。

  同时,公司坚持依法用工,使关爱员工的行为制度化、规范化。从公司成立之初,芷新就严格遵守政府的有关劳动政策,劳资关系和谐,员工参保率达到了100%。郭卫要求各级管理部门时刻关心员工的冷暖疾苦,为他们排忧解难,同时加强员工队伍、尤其是管理者队伍建设。因为汽车客运是服务性行业,每天要和众多的客运线路和人员打交道,芷新非常重视廉政建设,多年来从没有一位管理干部在这些方面犯过错、湿过脚。

  2006年9月,公司成立了工会组织,郭卫积极支持工会工作,筹办了“职工之家”。又在2010年8月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依照上海市工资增长指导线增加工资,保障员工最低工资高于上海市最低工资20%左右。

  芷新的爱心编织还表现在坚持履行社会责任上。集团现有员工858人,其中充分吸纳了400余名农民工,支持了新农村的建设,同时安排社会就业人员600余名,为解决社会就业难做出了贡献。

  “爱心编织和谐,和谐铸造稳定,稳定则是企业兴旺发达、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郭卫是这样想的,他带领着芷新,也是这样做的。

  汉康:创安全品牌

  上海汉康豆类食品有限公司创建于1991年,是一家生产、销售豆类制品的民营企业,产品销往上海各大超市、卖场和企事业单位、学校伙食配膳中心,并在全市标准化菜市场开设了500多家专卖店。

  “中小企业只有拥有自主品牌,才能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和发展。”上海汉康豆类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汉康致力于打造自主品牌,坚持走品牌发展之路。

  “豆腐之法,始于汉代淮南王刘安”,从汉朝到今天,豆制品生产这项传统产业已经延续了几千年。周汉康在公司发展中坚持大胆创新,使豆制品生产这项传统产业焕发了新的光彩,在行业里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家抛弃传统竹木器具,全部使用不锈钢器具,第一家投资建设高标准、封闭式、现代化的豆制品生产厂房,彻底走出了传统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建立了完善的食品安全质量监控体系。“先进的设备、干

  净的环境、严格的管理、过硬的质量,汉康为的是百姓的健康,我们称心又放心!”这是消费者到汉康公司参观后的留言,也是对汉康公司的真实写照。

  周汉康一直视产品质量为企业的生命,始终遵循“质量第一、追求卓越”的经营理念,把食品的健康和安全放在第一位。汉康不断加大硬件投入,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先后投资千余万元建造了布局合理、流程通畅的新厂房,购置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在行业内第一家建设了豆制品运营冷链系统,有效解决了豆制品保质期短、容易腐败变质的问题。质量管理中,汉康积极实施HACCP及ISO9001管理体系认证,从原料采购、生产、储

  ■见习记者刘可/整理存、运输等整个生产营运环节都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实行了“产品出厂合格率100%,产品抽检合格率100%,客户投诉处理率100%”的质量目标。

  20年来,周汉康本人也逐步成长为豆制品行业内既有一线实践操作经验、又有较高专业理论知识的豆制品专业人才,成为“非发酵豆制品”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为推动豆制品行业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2011年,汉康正在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开发区新建一座更加现代化高标准的豆制品加工厂。公司的发展目标是成为立足上海、面向全国的一流的专业生产豆制品的集团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