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乔“帮主”离席 苹果“核”缺失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6 13:02 来源: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劳佳迪 报道 制图 任萍

  “这下惨了。 ”25日,从手机报上看到史蒂夫·乔布斯退位的消息,一家外资银行市场部的主管显得有些错愕。就在当天,该行发布了一款与苹果股价挂钩的理财产品。由于担忧市场对“乔帮主”离去后的苹果股价失去信心,该款的产品的问世被她视作“误撞枪口”。相比苹果举世皆知“被咬掉一口”的图腾,也许灵魂人物乔布斯的激流勇退更像一种难以弥补的残缺。对于继任者蒂姆·库克来说,是再塑辉煌还是狗尾续貂,还需要时间的验证。

  ◎私生子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老人与海》里的经典名言,用在乔布斯身上恰如其分。正契合了美国式“造梦”英雄的身份,反观他的生平,一部跌宕起伏、光怪陆离的好莱坞大片历历在目。而在商界传奇的尾声,没有人比他更能彰显“美国梦”的悲欢离合。

  他,出身卑微却才气逼人,接受命运抛出的橄榄枝演绎着烈火青春;他,青年得志却又遭遇事业放逐,躬身打造的商业帝国一度迷茫搁浅;他,让苹果超越伊甸园里的原罪诱惑和万有引力的天才灵感,走上化腐朽为神奇的现代版神坛,力挽狂澜几乎只凭一己之力。

  还是他,在事业鼎盛期选择了黯淡离场。不同于以往数次位于事业“谷底”时乔布斯所看过的惨淡天空,这一次,所有人都将这位精神领袖的转身看做是他性格与命运冲突的一个片段。没有人怀疑,身体上承受的病魔摧残,可以击败这位历经坎坷的理想主义者。

  如果回顾自己生命的开端,乔布斯恐怕早已想不起来亲生母亲的面貌。 1955年2月24日,他的降生含着不折不扣的 “生锈的钥匙”——亲生母亲是年轻的未婚妈妈,怀着乔布斯时仍是大学研究生。父亲则是一位面目模糊的叙利亚穆斯林。

  为这个不期而至的孩子寻找富有教养学识的养父母,这就是面对乔布斯到来惊慌失措的母亲心中唯一的念头。但造化弄人,似乎命运有意给这个不世出的商界天才闪光前最致命的一次打击,蓝领阶层的养父母最终背弃了“必会供孩子上大学”的协议。

  在加州的HomesteadHigh School毕业后,乔布斯就读俄勒冈州波特兰里德学院,仅仅一学期就因为家庭的经济原因而被迫休学。他还曾通过捡瓶子赚钱,并在HareKrishna教堂敲钟来换取免费的一餐。也有传记作家认为,从后来的经历看,乔布斯的退学也有正中其下怀的成分。

  ◎嬉皮士

  如果按照常规思维定式,似乎早期的乔布斯就该是一个苦大仇深的老成少年。但事实并非如此。与信奉加尔文宗教思想的养父母判然有别,少年时代的乔布斯具备美国战后一代的两大特点——才智超群又玩世不恭。

  他的中学老师评价他是 “多种矛盾的集合体”,比如他既无限崇拜古典派的莎士比亚,也极力推崇垮掉一代文学的代表人物托马斯?戴蓝。16岁那年,乔布斯用个人主义价值观和齐肩长发宣布自己正式成为嬉皮士的一员。

  选择里德大学就是乔布斯个人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当时,这所学校以思想开放著称,校园本身就是各类流行思想和叛逆行为的集散地。而那个年代,美国刚经历思想大解放的洗礼,嬉皮士、垮掉的一代、迷幻药、先锋艺术等五花八门的思潮正处于大碰撞、大融合。

  一件有趣的小事显示,嬉皮时代的乔布斯虽剑走偏锋,却已显露出崇高的IT天分。当时,一位嬉皮高人发现了一种盗打免费长途电话的招数:当地一种麦片盒里作为奖品的哨子能产生2600赫兹的音频,用这个哨子向电话听筒吹声,就能激活侵入长话系统的 “蓝匣子”。

  乔布斯马上与他的朋友开发 “蓝匣子”,并以现金150美元、分期付款300美元的价格向同学大量出售,直到被警察抓到才停手,乔布斯也因此被 “追加”为IT历史上老牌黑客之一。

  从中学二年级开始,乔布斯就偷偷吸食大麻。 “有一天,我们特意到一块麦田吸迷幻药,突然间,我感觉整块麦田都在演奏巴赫的乐曲。那一刻我非常兴奋,感觉自己就好像在指挥交响乐队演出。 ”很多年后,当在回忆与初恋女友抽大麻的感受时,他仍对这段轻狂的少年时代有些动情。

  ◎佛教徒

  1972年秋天,乔布斯告别了迷幻药。被评论家认为具有 “后现代”性格的他,开始被印度佛教彻底征服。当时他学禅的入门读物是日本禅师铃木俊隆用英文写的 《禅者的初心》。追源溯流,铃木俊隆算是禅宗南五家之一的曹洞宗在日本的传人。

  1959年,铃木俊隆禅师抵达美国,凭着六祖“人虽有南北,佛性无南北”一句话,立志教授无佛学根基的美国人修习禅道,以弘扬佛法。与这位行事诡秘的师祖不约而同的是,接触到佛学的乔布斯也选择了激情远走。

  1974年8月,南亚次大陆最炎热的时节,乔布斯“光着脚、穿着破烂衣服”前往印度朝圣。根据后人的回忆,印度之行迫使他几乎变了一个人:“对人冷漠,沉默寡言,整天穿着黄色外袍,剃光头发”。他时常面壁参禅,最大的感悟是:“加利福尼亚嬉皮士的贫穷是一种自我选择,而印度的贫穷则是命运。 ”

  即使是美国文化极重视的新年元旦,乔布斯也坚持“佛教徒没有夜生活”。他总是在白天敲定和苹果电脑有关的事务,在晚上书写一封新年致辞的电邮,放进预先设计好的电子邮箱,在新年钟声敲响的刹那群发给苹果公司所有高管,而自己很早就上床休息了。

  除了鱼类,他不再吃其他任何肉类,饮食习惯与素食者相同。虽然他严禁下属透露他的生活细节,但苹果公司内部的崇拜者,还是用敬畏的语气对媒体说: “现在的乔布斯是一个 温 情 主 义者。”或许是宗教力量的感召,乔布斯正式告别了内心动荡的 青 年 时光,注视世界的眼神不仅变得柔和,而且实际。

  ◎双重人

  追溯乔布斯早年的精神世界,也是为苹果帝国的诞生铺垫轨迹。从少年时就在入世出世中来往穿梭的乔布斯,早看透了生死荣辱。在的心目中,只有时间最宝贵。正是有这样一种内在的紧迫性,让他拒绝无谓的浪费生命。

  许多人认为,乔布斯创造的生态系统是一个 “带围墙的花园”,正是深受铃木俊隆“所有事物美丽的原因在于不平衡”思想的潜移默化。对苹果来说,在生态系统的后台实现了完美的和谐,而在前台一切事情也都可能发生。

  但与东方修行者不同的是,美国人特有的激进、自由也在早年信仰嬉皮文化的乔布斯身上留下明显痕迹。76年4月,年仅21岁的乔布斯与好友卖掉大巴和计算机,筹集1300美元在自家的车库内成立了苹果电脑公司。此后,“与众不同的思想”一直是苹果的标识。

  在生活中,这种双重气质也发挥得淋漓尽致。即使在皈依佛教之后,乔布斯仍然拥有着火爆脾气。在苹果大楼电梯里,很少人员工敢于和他招呼。 04年乔布斯被确诊患上胰腺癌,医生宣布他只有3至6个月的生命,可半年后却奇迹般生还,他把这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也视为信奉佛教的结果。

  1985年,由于权力争斗,乔布斯被苹果赶走。一年后,重返苹果的他开始了最大刀阔斧的一次改革。不过,执掌苹果25年之久的他却有着对自我身份的淡然,他曾声称是在苹果只领1美元年薪的打工者。

  现在,这位“打工者”终于决定淡出公众视野,将亲手栽培的苹果交到了50岁的库克手中,后者曾三次接替因病暂退的乔布斯执掌大权。而时间的拨盘似乎又回到年少时的那次朝圣之旅。那时,为了慕名参拜印度教的一位圣徒,他曾一路顺着亚穆纳河而下,到达了下游城市维伦达文,这才发现圣徒已经死去。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