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上汽:再投200亿元加快自主创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6 16:3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车市徘徊不前,正给全国的自主品牌汽车带来严峻考验,7月份的统计数字显示,全国自主品牌车型在车市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跌到近年来的最低点,在与合资企业产品竞争中暂现“节节败退”的困境。

  日前,上海汽车执行副总裁、乘用车公司总经理陈志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短期面临严峻挑战,但上汽不会改变荣威和MG两大自主品牌发展战略,坚持打造具备“核心竞争能力”和“国际经营能力”的强势自主品牌,“十二五”期间,上汽还将投入超过200亿元发展自主品牌,加上之前已经投入的230亿元,到2015年上汽在自主品牌的全部投入要达到450亿元。

  自主品牌陷入低谷?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315.61万辆,同比下降0.82%,市场占有率同比下滑2.96%。而今年7月,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17.8万辆,环比下降21.03%,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4.59%,降到近年来的最低水平。去年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第四季度曾达到32%。

  一些自主品牌企业也面临瓶颈,奇瑞汽车由于中高端产品出师不利,瑞麒和威麟等品牌销量明显下滑,利润不断萎缩;比亚迪困于缺乏新车型,销售额今年上半年萎缩四分之一,利润更是同比下降九成。

  不少业内人士分析,车市整体徘徊不前,合资企业产品价格下移,自主品牌本身在车型、质量与服务上的差距,均是今年自主品牌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人更加悲观地认为,在合资品牌价格不断下压的情况下,自主品牌未来的命运可能是多年辛苦一朝清空。

  陈志鑫表示,国内大多数自主品牌普遍采取低价入市的策略,依靠低价格争取消费者是自主品牌采用的普遍战略,可由于产品自身性能不稳定,所以品牌在经受一定的市场检验后,溢价能力下降很多。同时,国内自主品牌的技术积累的时间不够,国际化人才缺乏,导致国内自主品牌在各个业务链的环节存在差距。

  缺的是时间和火候

  自主品牌面临压力对于上汽而言同样存在。陈志鑫坦陈:今年上半年荣威和MG的销量比原定目标下降了两三万台,但应该说整体上顶住了压力,荣威550、荣威350,MG6、MG3占整体乘用车市场份额基本没变。“市场压力给予上汽自主品牌更多的思考。对于上海汽车而言,销量的目标很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加快自主品牌的核心竞争能力建设。”

  据了解,经过5年来的建设,上汽目前在国内自主品牌研发体系上处于领导地位,形成了上海、南京、英国三大技术中心联动研发模式,现有超过2300人的优秀工程师团队。上汽还提出了包括技术中心、质保、工艺规划、IT等所有研发类人员在内的“大研发”理念,要求技术中心与质保部门在产品开发早期进行合作与联动,采购、制造、质量及工程部门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就全程参与,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制造能力上,上汽临港制造基地吸收了大众和通用合资企业的经验,拥有水溶性油漆车间、无人焊装车间等这些全球最先进的生产制造体系,还建立了完善的QCOS系统,102个品控环节及100%在线监控,并在制造管理、节能环保等方面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准。近日,上汽还推出了“宅捷修”,是国内首创的全新“到家式”售后服务产品。

  陈志鑫表示,上汽自主品牌整体研发、制造、服务的三方面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已慢慢体现。“自主创新是一个全新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方向对了,我们就不会因市场的短期变化而动摇,只有坚持自主创新,等到火候和时间。”

  未来再投200个亿

  据透露,上汽未来几年中对于自主创新的投入还将增强,在研发方面,至2013年上海汽车研发中心要投入44亿元,现在已经投入了13亿元,从而建成中国最大的技术中心、最强的技术中心。到2015年,预计上海汽车研发工程师团队将扩充至3500人。而在整个研发、制造、服务等多方面,“十二五”期间,上汽还将总共投入超过200亿元。

  陈志鑫表示,上海汽车自主品牌的知晓度在国内已经到了第一梯队,但是品牌的美誉度还在第二梯队,未来几年上汽将坚持高起点高投入打造强势自主品牌的战略,让荣威和MG品牌的美誉度和忠诚度不断提升。

  (责任编辑:单晓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