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降低汇率风险 保证出口增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6 20:06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人民币国际化路径渐明晰

  本报记者 张萧然报道

  近日,央行披露,央行、财政部、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区的通知》。通知明确河北等11个省份企业可以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吉林等4地企业开展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境外地域范围,从毗邻国家扩展到境外所有国家和地区。

  这表明,自从2009年国务院决定在上海、深圳等5地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历时2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终推至全国。

  选择人民币结算的优势显而易见,尤其是对于出口企业。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霍肖桦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民币跨境结算将有效降低汇率风险,保证中小企业经营利润,促进我国对外出口的增长态势。

  以浙江省为例,目前全省已有1700多家企业在跨境交易中尝试使用人民币结算。据初步测算,仅今年上半年使用人民币结算至少已为全省企业节约或减少超过1.5亿元的汇兑成本和汇率损失。

  尽管跨境人民币结算已在部分省市开展得如火如荼,但这一新政在实践的磨合过程中还是遭遇到一些尴尬和瓶颈。其中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人民币进出口结算数额严重不对称的现象。

  以江苏省为例,截至今年6月底,江苏全省共办理出口人民币结算业务399笔,而进口人民币结算业务却有3232笔,两者相差近8倍。

  其主因就是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境外采购商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贸易商对人民币的接受度不高。“不仅我们在算账,外商也在算账,因为人民币汇率升值是大方向,所以外商也不愿承担中方企业转移的汇率风险。”温州市外经贸局相关人士说。

  “出口规模庞大,我国外贸加工大型企业缺乏议价能力;加之外商用人民币结算的成本过大,对人民币结算缺乏主动性。”霍肖桦认为,以上两点也是人民币出口结算数额过低的原因。但无论如何,政府必须要正视大部分出口企业不能采取人民币结算的事实。

  而且无论是从汇率角度还是从出口企业现状而言,进出口人民币结算数额不对称的现象都不可能短期内解决。境内出口企业没能充分利用人民币结算规避汇率风险,而进口企业又不能享受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收益,一定程度上这种结果与实行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初衷相背离,这引发了一些业内人士对推高外汇储备的担忧。

  截至2011年6月末,外储余额达31975亿美元,同比大增30.3%。除了既有因素外,有分析人士把矛头直指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迅猛发展。

  有媒体报道,根据央行《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第二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实际收付总金额4090.3亿元,其中实收1037.8亿元,实付3052.5亿元,收付比为1∶2.9。即二季度实收和实付差额2015亿元,这也相当于外储额多出大约300亿美元。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中国进口商用美元结算,这会带来外汇储备的下降,但在中国进口商换成人民币结算之后,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外国进口商又意愿持有人民币而不去兑换美元,这的确会变相推高外汇储备。”中央财经大学外汇储备研究中心主任李杰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霍肖桦认为,短期内,人民币结算地域的扩大是会推高外汇储备的增速,但随着出口项人民币结算数额的扩大,外汇储备进入常态化,届时我国的外汇储备将得到有效缓解。

  李杰强调,人民币结算问题并不是解决外汇储备过大的根本举措,关键还是要进行汇率改革,加快人民币升值的步伐。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